刘据为了于民休养,也是煞费苦心,但可惜,满朝文武却无人支持他。
此时此刻。
汉武帝没有发表对刘据进言的任何态度,而是突然问向了丞相公孙贺。
刘据忍不住看向公孙贺,希望他能站在自己这一边,为大汉受苦的百姓争一次。
公孙贺知道刘据在看自己,但他却不敢回应刘据。他虽然是丞相,名义上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权力,但汉武帝时期的丞相,根本就是陛下的傀儡,他根本不敢反抗。
“陛下臣觉得治粟都尉的担心不无道理,漕运不能擅减,田租、算赋、口赋等政策是立国之本,动摇将有损国体。”公孙贺低着头回道。
看到公孙贺也不支持自己,刘据的眼中闪过了无奈和疲倦。
于民休养就这么难吗?
他不理解,陛下并非深居皇宫不知民间疾苦,他知道百姓的可怜啊,他为什么执迷不悔呢。
这一刻的刘据心中泛起恼怒,他突然上前几步,以求离汉武帝更近,然后说道:“陛下,再不休养生息,大汉将亡啊!”
他不是在威胁汉武帝,他是想叫醒汉武帝,让他睁开眼,看看这个国家变成了什么样子!
但是在场的官员们却脸色大变,没想到一向温润的太子,竟然会如此鲁莽,直接怒斥陛下是亡国之君。
所有人都暗暗打量汉武帝的神色,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大汉将亡?”
汉武帝用苍老的声音重复了一遍这句话,表情好似寒冰,他直视着刘据,用冰冷的声音回道:“太子,关于你的进谏,朕也不是不能答应。”
此话一出,臣子错愕。
刘据惊喜道:“陛下,真的吗?”
汉武帝继续道:“但你知道朕答应之后,大汉要面对什么吗?”
刘据一愣。
汉武帝道:“现在于民休养,短时间内国库必将空虚,便无法养北境的战士。到那时,赶去漠北的匈奴将卷土而来,大汉刚刚经营的朔方、五原等地,将再次沦为匈奴铁骑之下。不仅如此,以匈奴的狠辣,必会夺回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的控制权,以此保证和西域沟通的信道畅通。而西域诸国又多是心存异心的异族,一旦大汉被欺凌,像大宛这样的国家,必反。”
“太子,你恭谨仁厚,体恤百姓,那北境的百姓你就全然不顾吗?”
“最可怕的,还在后面呢。”
“太子,你忘了孝文帝时,匈奴十四万骑兵南下,杀北地都尉孙昂,烧毁回中宫,匈奴的斥候骑兵抵达甘泉宫,距离长安只有两百里的事情吗?”
“现在的匈奴不是以前的匈奴了,匈奴深知大汉的可怕,这一次让他们反击,他们拼死也要将大汉搅个天翻地复。”
“所以朕问你,你如何选择?”
面对汉武帝冷酷的询问,刘据一时间,竟然不知如何回答。
片刻后,刘据道:“陛下,于民休养的同时,北境以防御为主,适当的可以和匈奴结盟”
汉武帝的声音骤然拔高:“太子!太宗皇帝和孝景皇帝为了一雪前耻,忍辱负重多年,才有如今扫荡匈奴,将他们赶往塞北的成果,你要亲手毁掉这个成果吗?你忘了高祖被围白登山的屈辱了吗?朕明确告诉你,匈奴不除,国将不安!哪怕需要牺牲很多人和物,朕也在所不惜!”
声音苍老,却异常的坚定,宛若那绵延巍峨的青山。
刘据动了动嘴,不知如何回应。
汉武帝眼中闪过失望之色,而后敲打道:“太子,你是储君,将来要执掌天下。不能只顾眼前得失,而忽略大局。另外,解决问题,要找到最合适的办法,国家不会给你多次试错的机会。就比如司隶部四郡的干旱,不管是减免赋税,还是开仓赈灾,说到底,终究是事后补救。干旱乃天灾,人力的确无法战胜,但一定有减少旱灾危害的办法。比如太始二年开挖的白渠,全长两百里,可灌溉几千顷田地,这就是以人力来对抗天灾”
“儿臣知罪。”刘据面露惭愧,好似被秋霜打击的蔬菜,突然就萎靡了。
这一刻,刘据觉得自己这个太子是失败的。
就在这时,小黄门常融悄悄地走入大殿,在黄门侍郎苏文耳边低语。
苏文听后,不可置信地看着常融,问道:“再说一遍,谁要求见?”
“是皇孙!他要通禀见陛下。”常融回道。
苏文道:“现在陛下正和朝臣们议政,皇孙他不清楚吗?你没说吗?你怎么也跟着胡闹。”
常融想死的心都有了,回道:“我说了,但是皇孙强硬到现在就要面见陛下,让我入殿禀告”
苏文眼睛一眯,冷笑道:“陛下正在气头上,皇孙这个节点硬闯,胆敢打扰建章宫议政,真是胆色过人。父子俩一起惹陛下不悦,你不觉得有意思吗?”
常融眼前一亮,他巴不得刘进受罚,所以恳求道:“苏侍郎,此事还得你出马。”
苏文点了点头,立即走向了汉武帝。
此时的汉武帝对刘据的表现非常不满意,一点都不象自己,瞧瞧现在的样子,窝窝囊囊。
恰好苏文过来,小声禀明了情况。
“大声一点!”
突然,汉武帝对着苏文怒喝一声。
所有人都看向了苏文。
苏文吓得心脏发紧,只能大声回道:“启禀陛下,史皇孙求见!”
汉武帝喝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建章宫朝议,闲杂人等不可打扰,皇孙他不清楚吗?一点规矩都不懂吗?”
这训斥的是苏文吗?明明训斥的是太子刘据。
刘据也没想到刘进会胡闹,但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不懂规矩,他现在求见,必然有重要的事情,所以刘据立即回道:“陛下,一直以来,皇孙都守礼节,知进退,绝非不懂规矩之人。所以他求见,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还请陛下明鉴!”
“太子不仅了解自己的儿子,还毫无保留的相信,真是父慈子孝啊。”汉武帝的语气带着些冷嘲热讽。
刘据自然听出了汉武帝的讽刺,子不类父,父不知子。
但他也是有脾气的,他脾气好,不代表着不会生气,所以刘据行礼后,直接回应:“这得益于陛下的教悔!”
此话一出,殿内的官员们倒吸冷气。
好家伙,这是对着陛下的颜面直接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