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欺骗汉武帝!
前车之鉴的栾大忘了吗?
他就是靠着方术欺骗汉武帝,显赫时娶公主,腰配六印,最后却落得一个腰斩的下场,就连举荐栾大的乐成侯丁义也被弃市。
所以刘进就算是皇孙,胆敢欺骗汉武帝也绝不会姑息。
面对汉武帝的警告,刘进笑着回道:“请大父稍安勿躁,此仙术名叫点水成冰,需要一些时间,时间一到,这小罐中的水便会结冰。孙儿若是欺君,愿以死谢罪。”
点水成冰?
如今毒月炎热,冰会融化成水,水是不可能结成冰的。
而违背自然常理的术,不正是仙术吗?
汉武帝挪了挪身子,离陶罐靠的更近,同时说道:“朕倒要看看这水是如何结成冰的。”
苏文和常融更加不敢怠慢,一个稳稳抓住小陶罐,一个搅拌大陶罐里的水,两人额头都冒出了虚汗。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
突然,汉武帝瞪大了眼睛,惊讶道:“凝了”
只见小陶罐中的水竟然真的结成了冰晶,然后范围越来越大。
苏文的手一哆嗦,差点没有抓住陶罐。一是因为结冰,陶罐的温度下降,二是震惊于点水成冰竟然真的成功了,这真是仙术!
这时候,汉武帝从榻上站起来,蹲在陶罐面前,仔细的观察,甚至伸出手指插进了陶罐中,挖出了一些冰块。
冰凉的触感让汉武帝狂喜,而后猛地看向刘进,问道:“竟然真的点水成冰了!你是怎么做到的?莫非和这种白色粉末有关?”
刘进回道:“回禀大父,的确和这些粉末有关,此物名叫地霜,存在于牲畜圈周围,是很常见之物。我翻看古籍,查找制冰的方法,无意中发现此物能点水成冰,于是多次实验,终于掌握了点水成冰的奥秘”
“奇哉!”汉武帝惊讶连连,但他很快就捕捉到刘进话语中的不对劲,于是问道,“你为何要查找制冰的方法?”
刘进乖巧回道:“昨日去椒房殿,我见殿内冰鉴中的冰块已经融化,殿内闷热,料想是冰室缺冰,储量不够,不然的话,椒房殿怎么会缺冰呢。这才五月,炎热的天气还在后面呢,冰室缺冰,这可是大事,到时候影响到未央宫,影响了大父,那就危险了。所以我查找制冰的方法,这样能人为制作出冰块,就不用担心大父被炎热所影响”
瞧瞧这番话,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孝孙的形象。
但是汉武帝的表情一僵。
此刻的汉武帝才恍然大悟,这个孙子哪是来献仙术的,他是来讽刺,他是来替皇后打抱不平,他是来借刀杀人的。
好一个孙子啊,竟然把阴谋算计到朕的头上。
从来都是朕算计别人,这一次却被孙子算计了。
但是汉武帝能迁怒于刘进呢,答案很明显,不能。
刘进没有任何过错,反而孝心可嘉,传出去后,这是一段佳话。
汉武帝立即站起身来,锐利的目光直视刘进。
刘进直面汉武帝,行礼问道:“大父,孙儿哪里做错了吗?”
殿内气氛骤然一冷。
苏文和常融心中骇然,两人不傻,也明白了这位皇孙的目的,两人太震惊了,不敢相信皇孙变得这么阴狠,这是借汉武帝的刀杀人,借汉武帝的刀来为皇后立威啊。
而且这是阳谋。
刘进已经把话说了出去,汉武帝如果不去做,那就是纵容宫里的贱奴欺主。
此刻的苏文和常融,都怕即将到来的怒火牵连到自己身上。
就在这冷寂的气氛中,汉武帝那冷酷的脸上突然泛起一抹冷笑,说道:“皇孙孝心可嘉,没有做错,朕也没有想到宫内的冰室中竟然会缺冰,苏文!”
“奴在。”苏文慌忙应道。
汉武帝道:“传唤凌人。”
凌人是官职,负责掌管冰室的。
苏文不敢怠慢,立即去办。
而汉武帝则转身回到榻上落座,下一刻,突然指了指旁边的位置,说道:“皇孙坐在这里。”
刘进立即上前,跪坐了下来,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稳然。
接下来两个人都不说话。
一切都心知肚明,何必言语?
三名凌人匆匆赶来,匍匐于下方。
汉武帝问:“凌室缺冰否?”
三名凌人忍不住互瞥,其中一人回道:“回禀陛下,凌室按需采冰,储量充足,并不缺冰。”
汉武帝又问:“既然不缺冰,为何椒房殿冰鉴内无冰啊?”
轻飘飘的询问却如同惊雷,在三名凌人耳边炸响,脑袋瞬间嗡嗡作响,吓得全身颤栗。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回过神来的三人连忙扣头求饶,根本不敢否认。
下一刻。
汉武帝问向刘进:“皇孙,这三人该当何罪呐?”
刘进平静道:“他们眼中没有皇后,乃是大不敬,罪当弃市。”
汉武帝点了点头,道:“皇孙说了,那就将凌室所有人全部弃市。”
苏文迅速叫来禁卫,将三名凌人押了下去,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很快,殿内恢复了清净。
汉武帝又问向刘进:“皇孙满意了吧。”
刘进也没想到汉武帝会将所有凌室的寺人全部弃市,这明显有报复自己的意思,他便回道:“皇家威严不可侵犯。”
汉武帝根本不在乎刘进的解释,他话题一转,问道:“听说皇孙昨日去了博望苑?”
“去了。”
“感觉如何?”
“皇孙愚笨,不知大父所说的感觉是什么感觉。”
“你对博望苑内的宾客是什么看法?”
“回禀大父,这些宾客是各方来的人士,聚在一起各抒己见。”
“各抒己见?这个词贴切,但是朕怎么听说,博望苑的儒生私下议论,说朕残暴不仁、昏聩无道呢?”
话到这里,刘进也感受到了刀光剑影。
果然啊,汉武帝是不吃亏的主。
刘进正色道:“大父登基后,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建太学,修郊祀,定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获。功德茂盛,不能尽宣。”
这是刘询对汉武帝的评价,自己儿子的话,当爹的拿来用用很正常。
“大父乃千古一帝,这是事实,更是有目共睹,青史会记下大父的丰功伟业。”
刘进又忍不住加了一句评价。
也不算是拍马屁。
汉武帝冷酷的面容上终于恢复了一些暖色。他没想到刘进对自己的评价会这么高,纵使拍马屁,他也高兴。
因为青史留名的千古一帝,不正是他苦苦的追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