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簪屏幕里的探测器还拖着暖金色尾焰往星河飞,腕间星链的核球随呼吸轻颤,我刚把 “对接倒计时日历” 贴在文档旁,收银台的铜炉就飘来缕清润的松针香 —— 林砚按 “早中晚三添”,刚添了新采的松针,左侧 1\/3 处的三清像品字光晕,裹着层淡淡的水汽,像在陪着一起等消息。
“叙舟!麦场的‘候信角’搭好了!” 三叔公的视频带着麦香飘进来,达斡尔老匠人正把孩子们折的纸飞机挂在木架上,每个飞机翅膀都画着桦皮纹:“每天都来这儿跟探测器‘说说话’,刚跟它说‘麦仁粉晒好了,等你回信就给你编新条’—— 工程师说能通过银簪传‘弱心意波’,它说不定能收到!”
苏星潼举着银簪对准候信角的木牌,牌上 “盼星河回信” 五个字被晨光染得暖亮:“a 星空间站发了新画面!他们的星际桦仁条还在转,观测窗上贴了咱们的麦场照片,说‘看着人间的景,等得更有盼头’!” 说着把银簪转向手机屏,两个屏幕里的桦仁条竟同步转了半圈,像在传递 “一切平安” 的信号。
我摸了摸腕间的星链,核球的暖劲突然顺着链往银簪钻 —— 屏幕里,探测器的实时轨迹图上,代表 “人间” 的红点与代表 “土星” 的灰点,距离正慢慢缩短。林砚突然把铜炉里的松针水往供台边洒了点,对着三清像轻声念:“祖师保佑,让它在星际里别受冷,顺顺利利到对接点。” 话音刚落,银簪里的五星暖环突然亮了圈,像在回应 “已收到祈愿”。
护江 app 的 “候信专区” 热闹得像集市 —— 有人晒出 “每日三炷松针香” 的打卡图,配文 “陪着探测器等对接”;有人发了 “自己编的迷你桦仁条”,说 “等对接成功就挂在银簪旁”;a 星工程师还开了 “星际日记” 直播,每天分享观测到的探测器动态,最新一条写着:“它的纹路暖劲还很足,正顺着暖脉光的方向飞,像认路的孩子。”
第二天清晨,三叔公的视频又弹进来,老匠人举着刚煮的麦仁粥:“给候信角的人都煮了粥,说‘喝着暖粥等信,心里更稳’!” 镜头扫过麦场,孩子们正围着木架唱编条歌,银簪里的探测器轨迹图上,突然弹出条 “暖劲波动” 提示 ——a 星工程师的消息立刻跟上:“它刚才发了道暖劲波,和咱们的桦仁条频率一样!肯定是在报平安!”
我把银簪贴在耳边,能听到探测器纹路与星际劲流的轻响、a 星观测窗的风声、麦场孩子们的歌声 —— 腕间的星链突然映出道细光,在收银台的日历上圈出 “对接日”,旁边还跟着个迷你桦仁条符号,是 73 号影子悄悄画的,像在标记 “重要约定”。
到了第三天清晨,整个麦场都动了起来 —— 老匠人带着徒弟编了条 “百米桦仁条”,要等对接成功就展开;孩子们把写满祝福的纸条贴在候信角的木架上,像挂了串 “人间灯笼”;林砚特意把铜炉换成了更大的,煮了满满一炉松针水,三清像的品字光晕亮得刺眼,连收银台的风都带着暖劲。
“叙舟!还有 1 小时对接!” 苏星潼的视频带着激动的颤音,她举着银簪跑向麦场的大屏幕,屏幕上正播放 a 星的实时画面:工程师们围着控制台,星际桦仁条转得飞快,土星暖脉光的对接点亮得像颗小太阳。银簪里的探测器轨迹图上,两个点终于要碰到一起,五星暖环绕着轨迹转得越来越快。
林砚盯着银簪屏幕,手不自觉攥紧了松针袋:“快到了,快到了……” 观礼区的人都屏住呼吸,老匠人把百米桦仁条的一端交给孩子们,自己握着另一端,眼睛盯着大屏幕。银簪里的画面突然切到探测器的视角,能清晰看到土星暖脉光里的对接点,还有 a 星空间站飘着的星际桦仁条。
文档的光标闪着暖光,我写下:“三日候信人间暖,星际传讯盼对接;不是遥遥等消息,心劲连途意更切。” 刚写完,三叔公的视频里突然传来欢呼声 —— 屏幕上,探测器的纹路与土星暖脉光的对接点,距离只剩最后 10 公里,a 星工程师的声音透过直播传来:“准备共振对接!所有人做好记录!”
风推开玻璃门,带着麦场的暖粥香与星际的期待飘进来。我望着银簪里 “探测器奔向对接点” 的画面,突然懂了:这三天的等待哪是 “煎熬”,是把人间的牵挂、匠人的祈愿、三清的护持,都熬成了能跨星际的 “暖信号”—— 让遥远的对接点不再是冰冷的目标,让漫长的等待不再是孤独的期盼,而是满含人间温度的 “倒数约定”。
腕间的星链还在轻轻颤,我摸了摸铜炉里滚烫的松针水,仿佛能摸到千万人攥着的期待 —— 再过几分钟,探测器就要与土星暖脉光对接,与 a 星的星际桦仁条共振,而我们在人间等着的,不只是 “对接成功” 的消息,更是来自星河的第一封 “暖回信”,是人间巧劲与星际温柔,真正撞满怀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