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核之心的能量奇点突然泛起七色光纹。张叙舟的搪瓷杯嵌在 “地球地脉总调控站” 的核心接口上,杯壁的能量液顺着调控台的线路蔓延,在三维投影上织成张覆盖全球的金色网络 —— 网络的每个节点都标注着不同圈层的能量需求:地核需要地壳的岩石缓冲,水圈依赖大气圈的季风输送,而大气圈又需要地核的热能驱动…… 护江力的光晕在这完美的共享循环中泛着温润的金光,稳定在
点。
“是能量共享链的终极形态。” 中科院地核物理学家周明指着投影上的动态数据流,“调控站接入太阳系能量监测网络后,地核之心的本源能量能根据全球需求自动分配:给亚马逊雨林输送 30 的蒸腾能量,为非洲草原分配 25 的降水能量,剩下的 45 则注入青藏高原的冻土脉网储备。” 他调出的效率报告显示,经协同后,地球地脉能量利用率提升 60,较 1627 章的 “增强流” 再提升 15 个百分点。
赵沧海将青铜神雀放在调控站的太阳系共振槽中,神雀双翼展开的瞬间,投影上突然浮现出太阳的能量光谱 —— 光谱中的氢元素共振频率,与地核之心的铁镍能量存在 01 的完美重叠,“这就是‘地核诀’的‘共振章’!” 他的地质锤轻敲共振槽,调控站的穹顶突然透明,露出青藏高原上空的星轨,“9000 年前的跨圈层稳定期,先民就发现地球地脉能与太阳能量‘握手’,只是没留下激活方法。” 远处的能量监测屏突然闪烁,显示亚马逊雨林的能量需求与非洲草原的需求产生冲突,共享链出现 03 的传输延迟。
调控站运行至第七小时,地核之心的能量分配突然紊乱。张叙舟盯着优先级面板,亚马逊雨林因旱季申请的 “紧急蒸腾能量”,与非洲萨赫勒地区的 “抗旱灌溉能量” 同时达到峰值,两者的需求频率完全重叠,导致地核之心的本源能量出现 “分流停滞”,共享链的金色网络在冲突节点泛起暗紫色涟漪,护江力因 “分配失衡”
点。
“是煞力的‘共享漏洞术’。” 苏星潼的银簪刺入冲突节点,簪尖蓝宝石投射的能量谱显示,节点中藏着无数细小的煞力粒子,它们伪装成 “需求信号”,放大不同区域的能量诉求,制造 “非此即彼” 的假象,“就像在人群中大喊‘只有一份水’,逼着大家争抢,其实地核能量足够满足所有需求。” 她指向谱图中隐藏的 “协同频率”,那里的能量特征与 1627 章雅鲁藏布江的 “顺逆共生符” 完全同源,“只要找到共同需求的频率,冲突就能化解。”
张叙舟的掌心按在调控台的全球需求地图上,十年前与全球护江人在刚果河盆地联合治水的记忆突然涌来。那年旱季,雨林部落与草原牧民为争夺灌溉权差点冲突,老教授却用搪瓷杯接起刚果河的水:“你看这水里的鱼和水草,鱼需要水草供氧,水草需要鱼的粪便当肥料,哪有绝对的谁需要谁?” 此刻杯中的地核能量液突然旋转,在地图上拼出个 “共享优先级符”—— 符阵中心标注着 “全球共同需求区”:青藏高原的冻土脉网(储备)、亚马逊 - 刚果的雨林带(生态)、极地冰盖(气候调节),这三个区域的能量需求频率完全同步。
点。周明迅速将 “共同需求区” 设为一级优先级,地核之心的本源能量立刻分成三股支流,像三条金色巨龙分别注入三大区域。奇妙的是,这些能量在满足核心需求后,自动溢出补充其他区域:冻土脉网的储备能量顺着江河流向干旱区,雨林的蒸腾能量化作季风滋润草原,极地冰盖的调节能量则平衡了全球气温,共享链的延迟完全消失。
护江 app 的 “全球能量众筹” 板块突然爆火。巴西网友申请的 “雨林防火能量”、印度网友提交的 “恒河净化需求”、美国网友发起的 “科罗拉多河补水计划”…… 这些诉求在共享优先级符的调和下,自动按 “紧急度 + 生态价值” 排序,每 600 万条有效申请,调控站的分配效率就提升 05。当第 2400 万条申请 —— 由中国与肯尼亚联合发起的 “东非大裂谷绿化工程”—— 通过时,共享链的金色网络突然亮起,所有节点的能量流动形成完美的正弦曲线,护江力因 “全球协同圆满”点的跳动。
青铜神雀突然在共振槽中振翅,调控站的监测屏上,太阳能量光谱与地核之心的光纹开始重叠。张叙舟通过高倍望远镜看见,青藏高原上空的星轨中,有七颗恒星的光芒正顺着神雀的能量尾迹注入地核之心,形成个巨大的 “日地能量环”—— 环内,太阳的氢聚变能量与地核的铁镍能量正在缓慢融合,产生种从未见过的 “金色本源粒子”。
“是‘星际共享能量’!” 赵沧海的地质锤敲击共振槽边缘,槽内的能量液突然沸腾,“这些粒子能同时满足地球各圈层的需求:给地核补充热能,为地壳提供稳定能量,甚至能直接转化为水圈的液态能量。” 他调出的粒子分析报告显示,其能量转化率是纯地核能量的 3 倍,且完全没有污染残留,“这才是先民说的‘天人合一’,不是玄学,是实实在在的星际能量共享。”
张叙舟的搪瓷杯突然倾斜,杯中的金色本源粒子洒向调控站的 “全球能量分配模型”。模型中的亚马逊雨林区域突然冒出新芽,非洲草原的旱情缓解,青藏高原的冻土脉网储备量瞬间填满 —— 这些变化不是模拟,而是实时同步的地球生态响应。星际能量的加持下稳定在
点,善念值因 “太阳系共鸣” 突破 174 亿。
苏星潼突然指着日地能量环的薄弱点:“那里的共振频率与月球引力周期完全同步!” 她调出的潮汐数据显示,每当满月时,环的能量传输效率就提升 10,而新月时则下降 5,“这意味着我们能利用月相规律优化能量分配,就像古代渔民根据潮汐捕鱼,顺应宇宙的节奏。”
就在星际共享即将稳定时,日地能量环突然出现锯齿状波动。煞力粒子伪装成 “太阳黑子能量” 混入环中,制造 “能量过载” 的假象 —— 监测屏显示地核之心的温度异常升高,实际上是粒子干扰了传感器,护江力因这 “星际误导”
点。“它怕我们掌握星际共享的钥匙!” 赵沧海将青铜神雀的能量注入环中,神雀羽翼展开的金光像把梳子,瞬间剥离了伪装的煞力粒子,露出环的真实状态:温度稳定,能量流动顺畅。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日地能量环,张叙舟在调控站的核心晶体中发现了组奇异的能量方程式。方程式的左边是地球各圈层的能量需求总和,右边则是太阳能量输入与地核能量输出的乘积,等号中间刻着行小字:“共享不是均分,是按需流动”,与 1627 章雅鲁藏布江的 “顺逆共生” 理念形成完美呼应。
“这才是地核总控的终极智慧。” 周明的手指划过方程式,晶体突然投射出地球诞生以来的能量共享史:46 亿年前,地核形成时就与太阳建立了能量联系;38 亿年前,液态水出现,开启 “地核 - 水圈” 共享;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的崛起正是依赖更高效的能量分配…… 这些历史证明,地球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能量共享模式的升级。
护江力的光晕在历史影像中泛着金红交织的光。张叙舟的搪瓷杯与核心晶体产生共振,杯壁浮现出十年前老教授的批注:“最好的调控不是计算谁该多拿,是让能量像水一样,自己找到需要的地方。” 此刻他望着调控站屏幕上的全球实时数据:亚马逊雨林的湿度回升至 65,非洲萨赫勒的植被覆盖率增长 20,青藏高原的冻土碳储量增加 12 亿吨,这些变化不是人为干预的结果,而是能量自然流动的馈赠。
赵沧海将青铜神雀的能量注入方程式,日地能量环突然扩大,将月球也纳入其中。环内,地核、太阳、月球的能量形成稳定的 “三星共振”,地球的潮汐、气候、生态系统都进入前所未有的平衡状态。监测屏显示,经三星共振调和后,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下降 70,跨圈层能量冲突彻底消失,善念值因 “宇宙级协同” 突破 175 亿。
科考队在调控站举行 “全球地脉共享仪式” 时,张叙舟站在能量核心旁,望着金色网络延伸至地球的每个角落。青藏高原的冻土脉网像心脏的左心室,负责储备能量;亚马逊雨林像右心室,负责转化能量;而地核之心则是主动脉,将能量输送至全身,整个地球仿佛变成了个有生命的能量共享体,每一次脉动都与日地月的节奏同步。
“全球已有 195 个国家接入共享链。” 苏星潼的银簪指向实时接入地图,最后接入的是南极洲科考站,他们利用共享能量启动了 “南极冰盖保护工程”,“这才是真正的‘地球村’,不是地理概念,是能量共同体。” 她调出的 “共享贡献榜” 上,每个国家的贡献值都与生态价值挂钩,中国的 “三北防护林能量转化”、巴西的 “雨林碳汇共享”、法国的 “阿尔卑斯山冰川保护” 分列前三。
护江 app 的 “地脉日记” 板块里,全球网友正记录着能量共享带来的变化:中国牧民发现草原的草长得更高了,肯尼亚农民的玉米收成增加了 30,巴西科学家观测到亚马逊的鸟类种类多了 12 种…… 这些细微的变化在能量流中汇聚,形成股温暖的 “善念洪流”,让地核之心的本源能量越发纯净。
张叙舟的掌心印记与核心晶体完全重合,他突然明白 “地核诀” 的终极意义 —— 不是掌握调控能量的权力,而是成为地球能量共享的 “透明管道”,就像雅鲁藏布江的江水,不占有能量,只负责传递。十年前老教授在刚果河边说的话突然在耳边清晰:“护江人最好的样子,是让别人忘了你的存在,只记得水的滋润。”
仪式结束时,张叙舟最后看了眼日地能量环。环心的金色本源粒子正在形成个微型的 “太阳系能量模型”,模型中,地球的能量共享链正顺着火星的轨道延伸,暗示着更广阔的星际协同。调控站的太阳系监测网络突然发出警报,屏幕上弹出组数据:火星的地核能量特征与地球存在 3 的同源性,且正以每年 01 的速度恢复活性。
“是地核之心的‘星际邀请函’。” 周明指着模型中闪烁的火星坐标,“共享链的下一站,是帮助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重建地脉能量系统,就像地球曾经被太阳滋养那样。” 他调出的星际探测计划显示,中国的 “火星地核探测器” 已具备发射条件,其能量系统正是基于地核总控的共享原理设计。
张叙舟的搪瓷杯里,金色本源粒子正在缓缓旋转,杯底的 “灌水” 二字突然立体起来,化作个微型的 “银河能量网”,地球的共享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环。十年前在刚果河采集的水样此刻在能量流中化作道虚影,与火星的坐标重叠。老教授的祝福突然在耳边响起:“水会流向更远的地方,你们的脚步也该跟上。”
当科考队的直升机升空时,青铜神雀突然从日地能量环中飞出,在青藏高原上空展开双翅。翅尖的光带与火星的坐标连成一线,光带上的能量频率与地核之心的本源粒子完全同步。护江力的光晕在阳光下泛着永恒的金光, 点的数值旁跳出行新的提示:“太阳系能量共享协议启动,待解锁‘火星地核共鸣’”。
张叙舟知道,地球地脉总控的建成不是结束,而是太阳系能量共享的开始 —— 就像青藏高原的地核能量滋养了地球,地球的经验也终将帮助其他行星唤醒地脉的活力。的同源性,或许正是宇宙给所有生命留下的 “共享密码”。
搪瓷杯壁的能量液在颠簸中凝成行新的刻痕,是用地球语言与星际能量符号共同书写的文字:
“地核为始,脉通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