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画面再次切换,场景依旧在那个废弃厂房前,但构图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诡异和仪式感?
【只见刚才还剑拔弩张的“九岁大汉”和“花衬衫儿童”,此刻如同被驯服的绵羊,一左一右,规规矩矩地站在“河南队长”的两侧,仿佛两位护法。
这画面让一些靠后朝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河南籍人士,感觉更加微妙了。
那句“我管跟你怼一天”在脑海中回荡,带着一种土生土长的、让他们无法否认的熟悉感,但放在这场景里,又尬得他们头皮发麻。
民国时期,某位正在看天幕的河南籍先生,嘴角抽搐了半天,最终化为一声长叹,捂住了脸:
“不是,俺们河南后世的戏文还有这样的?演的这是个啥咧?!”
他感觉自己的脚趾头不受控制地蜷缩,恨不得当场在脚下抠出一套三进三合院。
大明,某处一位河南籍官员正看得目瞪口呆,旁边其他行省的同僚己经憋着笑,用手肘拱他:
“王兄,贵乡还真是民风淳朴,豪爽仗义啊!这‘河南队长’,颇有古之侠士遗风!哈哈哈哈哈!”
那官员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只能梗着脖子强辩:“此、此乃后世之人杜撰!”
【视频继续,那“花衬衫儿童”面向“河南队长”,用他那标志性的、毫无感情的棒读腔调说道:】
【“感谢河南队长,救了小狗。
【旁边的“九岁大汉”立刻配合地、双手在身前极其夸张地摆动,语气平板得像在念讣告:】
【“我再也不敢欺负小狗了——”】
这敷衍到极致的“悔过”,让各朝代的观众刚刚平复一点的尴尬感再次飙升。
然而,更创人的还在后面!
【那“儿童”突然又转向镜头,再次用尽全力棒读:】
【“河南队长!我们的英雄!”】
话音刚落!
【只见那披着床单的“河南队长”,猛地一个激灵,像是被注入了灵魂,他双手叉腰,昂首挺胸,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夹杂着方言与不明所以语调的呐喊:】
【“耶——嘶——哦——耶——嘶!!!”】
这声扭曲变调的“yes oh yes”,如同一道精神攻击的闪电,精准地劈中了每一个观众的脑仁!
“!!!”
朱元璋感觉自己的眼睛一阵刺痛,仿佛被污秽之物糊了一脸,他猛地闭上眼睛,痛心疾首:“这这视频就是在折磨人!是在摧残朕的心智!快!给咱挪开!”
苏轼痛苦地以手扶额,恨不得自戳双目:“太难受了!真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凌迟!为何为何吾竟还看得目不转睛?!”一种名为“屎里淘金”的执着,让他无法移开视线。
刘彻在经历了最初的灵魂震颤后,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混杂着惊恐和兴奋的复杂神色:“恐怖!此物太过恐怖!竟能乱人心智!然朕竟还想知道,他们接下来是否还有更更惊人的举措?”他感觉自己正在堕落的边缘疯狂试探。
黎哲带着被“河南队长”精神污染后急需净化的大脑,飞快地划走了视频,仿佛多停留一秒都是对身心的摧残。
新的视频开场,标题便带着一股熟悉的“搞事”气息:
【他仅凭一张嘴,就又把三哥专家给忽悠瘸了!】
“三哥?”各朝各代的观众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又是他们。
“唉,人家本来就傻,你还去忽悠人家,这不太厚道吧?”
刘彻虽然自己也常干“忽悠”匈奴使者的事,但此刻却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摇头点评:“此举,不够厚道啊。”
【视频画面亮起,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学者出现在屏幕上,旁边打出了他的名字——高志凯。】
黎哲一看这张脸,立刻想起来了:“哦!原来是他啊!”
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这位专家提出的那个著名的“高志凯线”,顿时没忍住乐了,“这是又把三哥给怎么着了?”
【视频开始回顾这场“著名”的国际辩论:】
【只见高志凯专家在会议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逻辑清晰,言辞犀利。】
【而坐在对面的三哥专家们,起初还试图反驳,但听着听着,表情逐渐从自信变成了困惑,又从困惑变成了一种莫名的激动?】
【只见一位三哥专家听着高志凯的论述,竟然眼含热泪,仿佛听到了什么感人至深的真理!紧接着,这位被“点燃”的三哥专家调转枪口,对着同在会场的、代表“鹰酱”的专家就是一顿贴脸开大,狂喷不止!】
【画面中,三哥专家情绪激动,手舞足蹈,唾沫横飞,而那位鹰酱专家则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力怼得一脸懵,灰头土脸,半天憋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李世民看到这里,大感意外:“哦?这三哥竟有如此胆魄?首怼鹰酱?”他印象里的三哥,似乎不该是这般画风
嬴政则关注点不同:“纵横捭阖之策,竟能借他人之口而发?”他觉得这招很高明。
【视频镜头巧妙一转,只见他们一个个群情激愤,如同打了鸡血般,纷纷声援自己的同事,一致对外。】
【而在这场由他亲手点燃的“战火”之外,始作俑者高志凯专家,却安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嘴角微不可查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表情,分明是在强忍着笑意!】
“好家伙!合着他是故意的?”
黎哲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这手‘祸水东引’玩得溜啊!”
朱元璋先是愕然,随即抚掌大笑:“哈哈哈!此计大妙!这高志凯,是个人才!”
刘彻眼中有着赞赏:“此等‘以夷制夷’之策,若能使匈奴与东胡相攻,朕岂不坐收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