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山猫”的全套图纸交给何卫华后,林超没有在鹏城久留。
回到香江,林超一头扎进了研究所空间。
他利用研究所内的高精度工业母机,开始制造着“山猫”车体所需的一系列冲压模具。
这些模具结构复杂,精度要求达到了微米级,现在主流的模具工厂造不出他满意的模具。
与此同时,复合装甲的配方和生产工艺也在无数次的仿真和实验后被最终确定。
当林超将最后一块模具设计图存盘后,他才走出空间,准备处理外界堆积的事务。
第一件事就是为即将开工的汽车厂招募第一批工人。
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阿文,并将他任命为龙腾重工的安保主管。
龙腾重工便是林超给汽车厂取的名字。
“招工的范围主要放在陆家村和周边的村子。”
林超在办公室里对阿文吩咐道。
“薪水可以比市面上的工厂高两成,包一顿午饭。”
“明白,超少。”
阿文点头记下。
林超又补充了一句:“另外,我这边会安排二十个人过去。
他们都是刚从内地过来的,没什么背景,你把他们混进第一批工人里,文档做得干净点。”
这二十人是何卫华悄悄派来学习汽车生产线技术的。
阿文的办事效率很高。
林氏招工的消息象一阵风吹遍了陆家村周围的几个村落。
高于市面的薪水,收入稳定,对于那些终日打零工或者靠出海打渔看天吃饭的村民来说,无异于天上掉下来的好工作。
招工点设在陆家村的祠堂外,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阿文亲自坐镇,按照林超的要求,挑选那些看起来老实本分、手脚勤快的年轻人。
很快,一百多名工人就招募完毕,那二十个来自内地的“逃港者”也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其中。
就在工人们接受初步培训,熟悉工厂纪律的时候,一艘大型的货轮缓缓靠上了屯门德发纺织厂的独立码头。
福特pto的生产线到了。
巨大的货柜被一个个吊装上岸,打开之后,里面是拆卸打包好的各种机械设备。
冲压机、焊接机器人、涂装线……
这些在七十年代香江人眼中如同天外造物般的机器,让前来帮忙的工人们看得目定口呆。
福特派来的工程师团队也随船抵达。
林超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却并未感到轻松。
设备来了,工人有了。
但他还缺最关键的一环。
一个管理好这家工厂的厂长。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这句话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同样是真理。
放眼整个亚洲,除了已经初具规模的日本汽车工业,其他地方懂汽车制造的人才凤毛麟角。
香江更是汽车工业的荒漠。
他手下不缺打打杀杀的勇将,不缺金融法律的精英,但懂得管理汽车工厂的却一个都没有。
从福特那边挖人?
林超很快否决了这个想法。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把工厂的内核管理交给一个洋人等于将命脉交到了别人手上。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彻底掌控,并且能为他培养本土人才的管理者。
思来想去,林超终于想起了一个地方。
香江大学。
或许,王志信教授的人脉圈里说不定有合适的人才。
而且,自己这个学生翘课一个多月,也该回去露个面了。
……
香江大学的校园里,凤凰木开得正盛,红艳似火。
穿着白衬衫和长裤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在林荫道上,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林超轻车熟路地来到机械工程系的大楼,敲响了系主任王志信办公室的门。
“请进。”
王志信正戴着老花镜批改文档,抬头看到是林超,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林超?你可是稀客啊,我还以为你忘了自己还是个学生呢。”
王志信的语带调侃,但更多的是关心。
“最近家里事多,耽搁了。”林超笑了笑,拉开椅子坐下,“功课我会自己补上的。”
“你的脑子我是不担心的。”王志信放下笔,给他倒了杯茶,“不过你今天来得正好,有件事正要找你。”
他脸上的表情变得兴奋起来。
“你之前捐钱搞的那个船用发动机实验室,出成果了!”
王志信站起身,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孙教授真是个天才!
这才多久,他就在现有发动机的基础上,搞出了一个改进型号,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走,我带你去看看!”
林超跟着王志信来到实验室。
实验室里,几台柴油发动机摆在架子上,孙若海正穿着一身沾着油污的工作服,和几个学生围着一台机器在调试着什么。
他看起来完全就是一个沉浸在技术世界里的学者。
“孙教授!”王志信喊了一声。
孙若海回过头,看到王志信和林超,他擦了擦手,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王主任,林同学,你们来了。
林同学,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我们实验室的最新成果。”
孙若海指着那台正在低速运转的发动机。
“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了供油系统和涡轮增压器的叶片角度,在不显著增加油耗的前提下,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提升了百分之十五,扭矩提升了百分之二十。”
他拿出几张写满了数据的报告。
“这是我们的测试数据,非常稳定。”
在林超眼中,这种程度的改进连他研究所里最基础的发动机技术都比不上。
但这确实是实打实的成果,尤其是在这个年代,足以申请好几项专利,并且能立刻转化为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孙教授,您真是太厉害了!”
林超脸上露出了钦佩的表情,拿起数据报告仔细端详。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突破,不愧是发动机领域的专家。”
他转向王志信。
“王主任,为了支持孙教授继续研究,我决定下一笔给实验室的拨款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一倍!”
“真的?”王志信的眼睛瞬间亮了。
孙若海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多谢林同学的支持,我们一定不会姑负你的期望。”
目的达成,实验室里的气氛变得无比热烈。
参观完实验室,王志信心满意足地拉着林超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亲自泡上了一壶上好的铁观音。
“说吧,”王志信呷了一口茶,看着林超,“你今天来,肯定不只是为了看实验室这么简单。”
林超笑了笑,知道瞒不过这位老教授。
他放下茶杯,直接切入了正题。
“王教授,我想请您帮忙推荐一个人。”
“什么人?”
“懂汽车制造,又懂管理的人。”
王志信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停住了。
他诧异地看着林超,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问题。
“汽车制造?林超,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在王志信的认知里,汽车制造是欧美巨头的专属领域,在香江这片弹丸之地,连想都不敢想。
香江大学甚至都没有相关的专业方向。
“我在欧美的一些老同学,倒是有在福特、通用这些车厂工作的。
一些大学教授也是这个方向的专家。”王志信说道。
“不瞒您说,我家里和美国福特公司达成了合作,马上要在香江建一个汽车厂,现在生产线都快安装好了。”
林超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什么?!”
王志信手里的茶杯重重地磕在桌上,滚烫的茶水溅出来都浑然不觉。
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林超,脸上写满了震撼。
修船的船坞对于林超的家世背景来说,他可以理解。
但汽车厂?
那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代表着庞大的资本和顶尖的工业技术。
他知道林家有钱,但没想到有钱到了这个地步。
“所以,我急需一个能撑起整个工厂的厂长。”林超补充道。
王志信好半天才从震惊中缓过神来,他立刻想到了一个问题。
“福特那边人才济济,你为什么不考虑直接从欧美聘请一个过来?”
“洋人信不过。”林超的回答简单直接。
“而且,我建厂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培养我们自己的本土人才。
所以,我希望找一个本地人,或者至少是华人,这样沟通起来方便,也更放心。”
王志信沉默了。
他靠在椅子上,眉头紧锁,努力在自己的记忆和人脉网络中搜索着。
香江懂汽车制造的华人……
这个条件实在太苛刻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办公室里只剩下老式挂钟的滴答声。
就在林超以为没希望的时候,王志信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他看着林超,缓缓摇了摇头。
“在香江,有汽车厂工作经验的管理人才,我确实不认识,这地方根本就没有过汽车厂。”
林超心中微微有些失望。
然而,王志信话锋一转。
“但是,你想找的是一个管理人才。”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林超。
“一个懂车的老板,你有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