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超越号”缓缓驶入陆家村的码头。
林志强和陈豹已经带着几十个龙盾安保的队员,已经站在码头上等侯。
当“超越号”船身靠岸,林超等人开始陆续下船,甲板上的蒙布被揭开。
一辆伤痕累累的113装甲运兵车显露出来。
它的履带断了一截,车身布满了弹孔和刮痕,一侧的装甲被火箭弹炸开一个的破口。
早已准备好的吊车发出轰鸣,巨大的吊臂缓缓伸出,将这堆废铁从船上吊起,稳稳地放在一辆重型拖板车上。
林志强走到林超身边,看着那辆装甲车,眉头紧锁。
“超仔,搞这东西回来做什么?一堆废铁,又占地方。”
“老豆,它不是废铁。”林超的目光落在装甲车上,“它是最好的老师,我打算学习下怎么造装甲车。”
林志强不太能理解儿子的跳跃性思维,他只是拍了拍林超的肩膀,沉声说道:“随你折腾吧,先赶紧去休息。”
装甲车被连夜运进了船厂的一个仓库,大门被锁上,门口还安排了双人岗哨,严禁任何人靠近。
……
第二天,屯门,德发纺织厂。
林超带着阿辉,再次来到这里。
巨大的厂房内部已经焕然一新。
原本为纺织生产线准备的地面被全部敲碎,重新浇筑了更厚、强度更高的钢筋混凝土地基。
头顶的钢梁结构也根据福特工程师的设计图纸,进行了加固和改造,以承受未来冲压、焊装生产在线重型设备的吊装须求。
新的通风系统和排污渠道已经铺设完毕,整个车间空旷、明亮。
“林先生,这里已经全部改造完了!”米勒看到林超,兴奋地走过来,摊开手中的图纸。
“所有的基础建设都已经达到了福特全球工厂的标准。
我们随时可以开始接收设备,进行安装了。”
“辛苦你们了,米勒先生。”
林超满意地点点头。
下午,他回到陆家村的办公室,直接拨通了埃德塞尔·福特的越洋电话。
“埃德塞尔,我这边厂房准备好了。”
“太好了!”电话那头传来埃德塞尔声音。
“生产线已经全部打包完毕,随时可以装船!
负责安装的工程师团队也已经组建完成,随时可以出发!”
两人商量了发船时间,和安装工程师可以帮助指导的时间,林超便挂了电话。
……
晚上九点多。
船厂的仓库区一片寂静,只有巡逻队员手电筒的光束偶尔划破黑暗。
林超独自一人来到存放113装甲车的仓库前,对站岗的队员点点头,用钥匙打开了铁锁。
他走进仓库,打开灯,然后反手将大门关上。
他走到那辆庞大的装甲车前,伸出手,轻轻按在冰冷车体上。
心念一动。
眼前的庞然大物瞬间消失不见。
下一秒,林超的身影也消失在原地。
……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空间。
明亮的灯光下,那辆伤痕累累的113静静地停在大厅。
林超没有打算修复它。
这辆六十年代设计的美军装甲车,在他眼中早已过时。
铝合金车身防护力低下,履带式结构在城市中机动性差,噪音巨大。
他要的通过它学习装甲车的设计与制造。
他之前从未接触过军工装甲车辆的设计,研究所里虽然有无数天马行空的未来概念图,但那些图纸与冰冷的实物之间隔着一条名为“工程实现”的鸿沟。
而现在这辆113就是他跨越鸿沟的桥梁。
他走到操作台前,调动研究所的机械臂和高精度扫描设备。
接下来的时间里,拆车工作开始了。
激光扫描仪扫过车身的每一个角落,将所有尺寸、结构数据录入计算机。
机械臂拿着切割刀、扳手,精准地将整辆装甲车逐一分解。
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装甲板、武器站……
每一个零件都被拆卸下来,分门别类地摆放好。
林超一边看着屏幕上扫描的模型,一边学习着数据库调取的相应技术资料。
他重点研究了那身“5083铝合金装甲”。
通过材料分析仪,他很快得出了结论。。
而且焊接工艺复杂,一旦战损,修复极其困难。
一个通宵过去,林超的计算机里已经创建起一套完整的113三维设计图纸,每一个零件的参数都分毫不差。
他彻底吃透了这辆七十年代装甲车的设计理念和所有技术细节。
但他要做的不是模仿,而是颠复。
他新建了一个设计文档命名为“山猫”。
他首先抛弃了113那种老旧的非承载式车身结构。
他要在装甲车上,引入后世轿车才普及的承载式车身理念。
他在计算机上用cad软件飞速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车体。
那是一个由多块高强度锰钢钢板焊接而成的全密封式装甲盒。
没有多馀的大梁,所有的悬挂、传动和动力系统都将直接安装在这个盒子上。
这样的设计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重心也更低,车体内部的有效空间却大大增加。
最关键的是这种结构化的钢板可以利用pto生产在线的重型冲压机,配合他在研究所里用高精度机床制造的专用模具,直接一体冲压成型!
这意味着,只要模具和钢板足够,“山猫”的车体可以象生产汽车一样被快速复制出来。
接着是动力。
他直接调出了为“龙鳞”快艇设计的那款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图纸,将其进行强化,设计出功率更强大的高功率版本。
两台发动机并联足以让“山猫”成为一头狂奔的钢铁猛兽。
而且,这是他自己的量产发动机,后勤维护和零件替换将不成任何问题。
驱动方式他选择了更适合城市和复杂地形的轮式结构。
一套后世才成熟的6x6全时六驱系统,被他设计了出来,并且配备了轮间差速锁。
赋予了“山猫”不亚于履带式车辆的强悍越野能力。
接下来是最内核的装甲。
车体主体使用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的高强度锰钢板。
但在车体的正面、侧面等关键部位,他预留出了一排排标准的螺栓挂点。
这些挂点是为了加挂他设计的“复合装甲模块”。
那是一个个独立的钢制盒子。
盒子内部并非实心钢板。
外层是一块特制的高硬度氧化铝陶瓷板。
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在被穿甲弹击中的瞬间,以绝对的硬度将弹头强制破碎。
内层是多层高强度凯夫拉纤维布与高密度橡胶的叠层。
它的作用是吸收陶瓷板破碎后传递过来的剩馀动能和破片。
这一套复合装甲,其防护能力远超这个时代任何一种单一金属装甲。
足以在正面硬抗一发rpg火箭弹的攻击!
但这还没完。
林超借鉴了后世那个小巧的山猫全地形车的设计理念,为自己的“山猫”设计了模块化的武器站。
同一个底盘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更换不同的“背包”。。
拆掉炮塔,换上一个12联装的107毫米火箭炮发射巢,它就变成了能进行饱和式火力复盖的“移动喀秋莎”。
换上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它就是坦克猎手。
他甚至还设计了安装双联装25毫米高射机炮的防空版本。
一个以“山猫”底盘为内核的现代化装甲作战体系在他的手中诞生了。
林超靠在椅子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他看着屏幕上那充满力量感和未来感的装甲车,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但很快,他又冷静下来。
这么好的东西只给龙盾安保用,太浪费了。
而且那些火箭炮、高射机炮、反坦克导弹,他自己可造不出来。
还是拉着内地一起搞吧。
他拿这套远超时代的技术去跟国家合作。
他出技术,国家出武器、出生产许可、出政治背书。
他不仅可以武装自己的龙盾安保,还能助力龙国的装甲力量发展,还能给这个装甲车找到一些销路。
想通了这一点,林超站起身,走到一台大型工程图纸印表机前。
随着他的操作,机器开始发出轻微的嗡鸣。
一张张图纸被缓缓地打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