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棺》场刊高分如同在柏林湖面投下巨石,涟漪迅速扩散。
接下来的几天,王亮和宁浩下榻的酒店房间电话几乎成了热线,门缝下也塞满了各种邀约和名片。
片商们仿佛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从世界各地游弋而来。
“亮子!又一家!法国乔戈里峰,出到一百二十万美金了!只买欧洲播放权!”
宁浩挂掉一个电话,激动地挥舞着拳头,脸涨得通红,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象个刚刚发现了新大陆的探险家。
王亮则相对淡定地坐在沙发上,在本子上记录着报价和条件,嘴里还叼着根pocky:“恩,记下了。刚才那家美国的,想买北美发行权,开价八十万。”
宁浩扑过来,眼睛都在放光,“亮子!你算算!这都加起来快三百万美元了!三百万啊!美元!咱们那六十七万人民币成本,这才几天?翻了多少倍?!我操!这三大电影节真他妈是金矿啊!难怪那些地下导演,片子在国内过不了审,削尖了脑袋也要往这儿送!这回报率,比在国内吭哧吭哧拍个破亿票房的商业片还赚!”
王亮看着宁浩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放下笔:“浩哥,淡定,钱还没到手呢。而且,这也就是咱们片子类型讨巧,换了别的,未必有这个价。”
他心里其实也乐开了花,前世信息爆炸时代锻炼出的表情管理和系统无时无刻的防浮躁警告,让他显得格外沉得住气。
更重要的是,他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和腰板——还好,系统没因为赚钱而惩罚他,看来这钱算是艺术变现,不算违规商业活动。
宁浩可淡定不了,他一把抢过王亮手里的pocky,塞自己嘴里,含糊不清地说。
“你少来!我心里有数!你这家伙,就是能装!心里指不定怎么乐呢!我告诉你,今晚你得请客!吃大餐!必须把戈壁滩掉的膘补回来!”
应对片商之馀,两人也没闲着,凭借着电影节证件,穿梭于各个放映厅。
一个星期下来,看了不下十部主竞赛及其他单元的影片。
他们参加了《孔雀》的首映;影片结束后,王亮由衷地对宁浩感叹:“顾导不愧是摄影师出身,这画面,这光影,讲故事的功底确实老辣。蒋文丽姐演得也好,那种小城文艺女青年的劲儿,绝了。”
宁浩也表示同意:“是厉害,不过跟咱们不是一路数。咱们是剑走偏锋,他们是大道正统。”
他们也去看了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那标志性的长镜头、极简的叙事和疏离的氛围,让宁浩看得直挠头,出来后就跟王亮嘀咕。
“这……艺术性确实高,但我估计能从头看到尾不睡着的,都是真勇士。”
王亮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毕竟前世也算阅片无数,对这种风格有所了解,他低声道:“浩哥,这种片子就是拿奖的命,票房就别想了。不过,蔡导这种坚持自我的劲儿,还是值得佩服。”
值得一提的是,借着《囚棺》带来的超高关注度,宁浩之前那部《绿草地》也受到了不少片商的青睐,最终以15万美元的价格卖出了几个地区的版权。
这让宁浩更是喜出望外,直呼买一送一、沾了棺材的光。
2月18日晚上,就在电影节临近尾声,奖项归属扑朔迷离之际,王亮和宁浩在酒店房间,一边整理着最终几家片商的报价,一边猜测着最终能拿个什么奖。
“我觉得,最佳男演员有戏!”宁浩分析道,“亮子你这表演,独一份!评委会只要不瞎,肯定能看到!”
“最佳导演也有可能,”王亮比较客观,“浩哥你这空间调度和叙事控制,也是教科书级别的。”
“那万一……是最佳影片呢?”宁浩开始做梦。
“浩哥,醒醒,还没喝呢就开始说醉话了?”
就在这时,房间里的座机突然响了起来。
两人对视一眼,这么晚了,会是谁?
宁浩深吸一口气,拿起电话:“hello?”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电影节组委会工作人员流利的英语,语气正式而含蓄,先是确认了他们的身份,然后表示。
“……请宁浩先生和王亮先生务必出席后天晚闭幕式及颁奖典礼。另外,建议你们做好……可能需要上台的准备。”
“嘟…嘟…嘟…”对方说完就礼貌地挂断了。
宁浩拿着话筒,僵在原地,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到难以置信,再到狂喜,如同慢镜头回放。
“浩哥?谁啊?说什么了?”王亮看他样子古怪,忍不住问道。
宁浩猛地放下电话,像颗炮弹一样冲到王亮面前,双手抓住他的肩膀,用力摇晃,声音因为极度激动而变调。
“亮子!亮了!真亮了!组委会!组委会来的电话!让咱们务必参加闭幕式!还说……还说做好上台准备!!我操!这他妈是内部通知啊!保底一个奖!稳了!!!”
王亮也被这消息砸得有点懵,心脏砰砰狂跳。虽然他对自己和影片有信心,真正接到这种暗示,那种冲击力还是无与伦比的。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浩哥,别激动,别激动!万一只是客气呢?”
“客气个屁!”宁浩唾沫星子都快喷到王亮脸上了,“这种官方电话,能乱客气吗?这就是潜规则!通知你领奖的潜规则!”
为了确认,两人立刻分别给顾常卫和蔡明亮打了电话。
果然,顾导和蔡导也都收到了类似的通知!
这下实锤了!华语军团在柏林主竞赛,三部片子确定拿奖!这在中国电影征战柏林的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一幕!
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韩三平那里;这位中影掌门人立刻大手一挥,再次组局,地点换成了柏林一家更高档的中餐馆,包下了整个雅间。
这一次,宴会的气氛与之前截然不同。
少了些许试探和客套,多了几分大局已定的豪情与即将共享荣誉的喜悦。
韩三平满面红光,举起酒杯,声音洪亮:“来!为我们中国电影人!为顾导!为蔡导!为宁浩和王亮!干杯!无论明天最终结果如何,你们站在了柏林主竞赛的领奖台上,这就是中国电影的胜利!是华语电影在全球影坛话语权的提升!我代表中影,代表国内电影同仁,敬你们!”
“干杯!”所有人都站了起来,酒杯碰撞声清脆悦耳。
这一刻,地域、风格、个人恩怨似乎都暂时被放下了,一种我们都是中国电影人的集体荣誉感在空气中流淌。
顾常卫和蔡明亮也难得地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互相敬酒。
宁浩更是激动地挨个敬酒,语无伦次地表达着感谢。
王亮看着这一幕,他意识到,自己这只小蝴蝶的重生翅膀,似乎真的煽动起了一些不一样的浪花。
2月20日,傍晚五点,柏林电影宫前,星光大道再次铺就,全球媒体的长枪短炮严阵以待。
宁浩和王亮穿着租来的、合体的黑色礼服,踏上了闭幕式的红毯。
与开幕式时的无人问津不同,这一次,他们立刻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宁浩导演!王亮先生!看这边!”
“《囚棺》!这里!”
“王亮!帅!”
闪光灯如同密集的闪电,晃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宁浩努力保持着导演的沉稳,嘴角的笑容怎么也抑制不住。
王亮则显得从容许多,微笑着向两侧媒体挥手致意,偶尔停下配合拍照,姿态拿捏得恰到好处,仿佛早已习惯了这种场面。
更让王亮感到亲切的是,他在红毯上看到了六公主的采访团队!这可是国内电影宣传的重要阵地。
美女主持人将话筒递到王亮面前:“王亮,首先恭喜《囚棺》取得巨大成功!第一次来柏林,感觉怎么样?”
王亮对着镜头,露出标准的、带着点青涩(装的)的笑容:“非常激动,也很荣幸。柏林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电影节氛围非常好。”
“对于今晚的奖项,有什么期待吗?”
王亮看了一眼旁边紧张又期待的宁浩,幽默地说:“希望能有个好结果吧,不然我们浩哥可能真得扛着棺材来找评委会理论了。”
这话通过话筒传出去,引来周围一阵善意的笑声,连主持人都被逗乐了。
宁浩在一边哭笑不得,偷偷给了王亮一肘子。
简短而愉快的采访结束后,两人在签名板上留下名字,转身走进了电影宫。
里面,灯火辉煌,座无虚席。
最终谜底揭晓的时刻,即将到来。
王亮能感觉到,身边的宁浩呼吸都变得粗重了。他自己的手心,其实也微微沁出了汗。
是银熊?还是更高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