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个贾神童,也忒捉狭了些,
难得他是如何想到这般捉狭的问答的!
不过,也显见他是大夏第一神童,才能想到这等捉狭的法儿。
早就有监生开始模仿起来。
“你配钥匙吗?”
“不配!”
“你也知道不配?”
“我配!”
“你配几把!”
笑声不绝于缕,现场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当然欢乐都是别人的,黄生什么都没有,他羞愧难当,掩面而走。
如此一来,贾环耳边也就清净了。
相信有了这两次经历,这家伙以后会离自己远些了吧?
果然,此后两日,黄生都没来噪他。
这让贾环也乐得清闲。
两日之后,上完课,便到了国子蓝休沫日。
下了课之后,回到宿舍,贾环将换洗衣服包了一包,然后提着离开国子监。
进入国子监不过十日功夫,贾环却是觉得,自己仿佛在国子监待了好长时间一般。
当然了,这十日功夫,他的长进也极为惊人。
如今,他无论四书五经还是八股经验,都已过半。
虽说越到后面经验增长越慢,但是贾环相信,用不多久,四书五经和八股,都能够升级。
走到国子监大门口的时候,贾环看到,贾宝玉提着一个包裹,急匆匆地从他身边掠过。
虽然看到了他,却象是不曾看到一般,目不斜视,丝毫未曾停歇,大步而去。
见状,贾环不由哑然失笑。
想必此时大脸宝早已归心似箭,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飞回荣国府去了吧?
贾环倒是能够理解他此刻的心情。
上一世,他上大学第一次离开家门,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上学。
第一个十一假期的时候,便是这种心情。
当真是归心似箭!
等他来到外面,赵国基早驾车候着了。
看到贾环,忙快步迎上前来。
从贾环手里接过包裹说道:“三爷读书辛苦了。”
贾环笑道:“在屋里读书,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有什么辛苦的呢?”
赵国基咧嘴一笑,等贾环上车之后,询问一句可曾坐好。
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便驾车而去。
回到荣国府之后,贾环让赵国基将自己的换洗衣服销进去。
他先去荣庆堂拜见贾母。
第一次休沐回来,自然要先去拜见贾母,这是礼数。
若不然,便是不知礼了。
不多时,他便是走到荣庆堂门口。
小丫头子见了,忙边卷起帘子来边喊道:“环三爷来了。”
进了屋之后,贾环看到一家子人都在屋里。
就连贾政都在这儿的,贾宝玉此时正赖在贾母怀里抹眼淌泪的,眼睛都哭肿了。
贾环忙拜道:“孙儿给老祖宗请安了,见过老爷、太太、大嫂子、二嫂子和姐姐、妹妹们!”
闻言,贾母忙是说道:“环哥儿,快来这里让我瞧瞧。”
“你读书这些日子,可憔瘁、消瘦了?”
“是,老祖宗。”
贾环只好上前几步,走到贾母跟前蹲下身来。
贾母拉着他的手,心疼地说道:“可见是受罪了的,果然是瘦—”
“咦,怎么你似乎还胖了些呢?”
贾环笑道:“老祖宗,在国子监读书,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又吃得好、睡得好,只安心读书便是,可不就胖了吗?”
贾母疑惑地问道:“可是,宝玉怎么说那里吃的是猪食,难以下咽。”
“住的如同狗窝,又硬、又脏又潮,根本睡不得人?
“你看宝玉瘦的,都快脱相了?这哪里是去读书?分明是流放—”
说到这里,贾母不由心疼的又流下泪来。
此时,贾政冷哼道:“母亲,你千万别被那个孽子蒙骗了。”
“国子监那么多监生,别人是如何在里面吃住的?”
“环哥儿为何在里面反而胖了?难道就他娇惯,吃不得苦不成?”
“环哥儿到了国子监,第一次考试,便高中头名,直接升入高级学舍。”
“而这个孽子,第一次考试,在低级学舍,竟也考了个倒数!”
“显然他并没有用心读书的,便是再多聪明才智,不用功又如何读好书呢?”
“母亲,玉不琢、不成器,今儿若不好生教训他一番,他再学不出来的。”
贾母本能的便要阻拦,不过忽然间又想到贾政被气到吐血的事情。
再加之,宝玉表现的,着实不争气,
因而贾母迟疑了一番之后,竟是没再阻拦。
这一幕,直将宝玉吓的肝胆欲裂,险些被吓尿。
贾政板着脸说道:“逆子,还不随我来?”
贾宝玉哆哆嗦嗦起身,生无可恋地跟在贾政身后向外走去。
见状,贾环微微一笑说道:“老爷,你这一次可是冤枉了宝儿哥呢!”
“这次没考好,倒是不关宝二哥的事。”
贾政冷哼一声说道:“环哥儿,你不用为这个孽子求情。”
“他自己考不好,不怪他自己,难道还能怪到别人身上不成?”
贾环说道:“老爷有所不知,我们进国子监的第一天,便碰上了月考。”
“因而,这一次考试成绩,只代表了过去呢!”
“我想只要宝二哥此后用心读书,等第二次月考的时候,名次必然有所提升。”
“等第二次月考名次没有提升,老爷再打也不迟呢!”
贾母听了,忙是说道:“对,对,环哥儿说的对。”
“他们第一天进国子监便考试了,后面宝玉再如何用心读书又有何用?”
“等下一次月考,自然就有长进了呢!”
贾政听了,不由冷笑道:“若不是环哥儿为你说情,再不能饶你。”
“既然环哥儿为你说情,那就暂且饶过你这一遭儿。”
“等下次月考若没有长进,两罪并罚,看腿不给你打折了的!”
“还不谢过环哥儿?”
贾宝玉板着脸向贾环道谢道:“多谢环兄弟为我求情。”
贾环忙是说道:“宝二哥,你我兄弟,自当相互扶持,兄友弟恭。”
“这本是我分内应当之事,何须言谢?”
这一番兄友弟恭,听的贾母和一屋子人,都满意不已。
贾母心疼孙子受罪,便让他们两个回屋好生歇息,等晚上再来这边吃饭。
贾环和宝玉忙答允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