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大殿中的雕像只是一些士兵和奴仆,但是工艺却着实不差,一个个雕刻的栩栩如生,面部表情十分形象、生动,并非千篇一律的板着脸,可以明显看出喜怒哀乐来。
可见苏青琪告诉我们的传闻不假,朱友贞在建造这座宫殿时,的确很有可能是抱着给自己建陵的想法,所以对工艺的要求很严格,从很多细节上都能看出这一点。
我们对大殿里的众多石像并不感兴趣,稍微观看了一下之后,大伙儿便首奔后面的屏风而去。
虽然知道这些石像并不会变成会动的老粽子,但在经过它们身边时,我们还是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紧张感,小心翼翼的绕开行走,尽量不去触碰它们。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大殿的后半部分,钻地炮的眼睛很尖,指着前面的白色屏风惊呼道:“我操!你们快看,后面那个屏风好像是用一整块玉雕出来的!”
听到这话,我们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着强光手电照了过去,发现屏风有些透光,果然是玉质雕刻,于是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来到屏风边上,宋师爷顿时两眼放光,啧啧称奇的惊叹道:“嚯!虽然达不到羊脂玉的标准,但是质地、结构、水头以及油性都属上等货,应该是产自新疆的青白玉,这么大一整块的玉屏风,真的很难得一见呐!”
张立轩看着眼前的青白玉屏风,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个屏风看着差不多有十米长,高度也有两三米,整块浑然一体,的确很少见大概也只有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有这么大的手笔吧!”
林木森伸手摸了摸屏风,一脸好奇的问道:“天哪!要雕出这么大一块屏风,原来的玉石得有多大呀!我看电视上人家赌石,最大的原石也只有一米见方,世界上真有这么大的玉吗?”
听到林木森这话,宋师爷微微笑了一下,对他回答道:“呵呵!林兄弟,你有所不知,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石最早、最广泛的国家。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有了玉块,古人认为玉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玉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帝王更是如此。俗话说得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想想看,整个国家为皇帝一个人服务,有什么奇珍异宝也统统归他所有,有这么大一块玉石屏风,也并非稀奇之事。说不定比这块大,玉质还要好的屏风也有,只是能保存下来的不多而己,古墓中更是少见。”
一旁的三木哥点点头,笑着说道:“不错,别看我们人类目前位于生物链的顶端,其实对地球的探索非常有限。就拿陆地来说,人类还有近一半的区域未曾涉足过,而对地底和海洋的探索更是少的可怜,前者连百分之零点二都不到,后者也不过百分之五而己可能在地底深处,有比这块玉屏风大百倍甚至万倍的玉石也说不定。”
三木哥说的这个事情,我好像也听谁说过,人类对地底的探索的确十分有限,好像在九三年的时候,苏联实施了一项代号为“科拉超深钻孔”的地球钻探计划,旨在通过钻探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然而只钻到了地底一万两千米的深度后就被迫停了下来,记得好像是说地底每往下一百米,温度就会升高三度,到了一万两千米的时候,温度己经超过了两百度,导致钻头频繁损坏和丢失,后来苏联因为经济危机解体,项目经费随之出现问题,最终计划停止。
乍一听上去,12000米己经是个很大的数字,但实际上,根据科学家的测算,地表到地心的平均距离约为6371千米。
也就是说,当时的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苏联,耗费巨大资金搞出来的“科拉超深钻孔”项目,最后钻了个寂寞。。
不过心动归心动,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苏联人根本无法大规模开采这种地底的金矿,只好无奈的放弃。
正如我们眼前的这个青白玉屏风,价值绝对不会低,但是要怎么样从这里运出去,同样是个很大的难题。
大伙儿七嘴八舌的聊着人类对地球探索这个话题,同时观察了一下青白玉屏风的两边,发现正对着大门的一面,雕刻着许多兵马战车,而在最前面的高台上站着有一大群文臣武将,簇拥着一个身穿龙袍之人,显然就是后梁皇帝朱友贞。
而屏风的另一面,则雕刻着一幅万里江山图,当真是有山有水,气势磅礴,可能是后梁当时所有的领土。
在屏风后面,同样有两扇汉白玉大门,只不过是敞开着的,两边分别放着几个跪着的宫女石像,手里都托着一个圆形的黄铜灯盏。
林木森进入到地宫后,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指着里面东西不停向张立轩和宋师爷问东问西,三木哥和慕容雪以及两个女保镖也在一旁竖着耳朵仔细倾听三人的谈话。
这也难怪,毕竟这几人不是我们行里人,很少有机会能进入古墓,而且眼前还是一座皇陵,表现出兴奋之色也属人之常情,其实我们这些人也差不多。
一见到黄铜灯盏里有凝固了的黑色膏状物和灯芯,林木森马上好奇的向宋师爷问道:“宋哥,这里面黑乎乎的东西是不是灯油,现在还点的着吗,要不咱们试试?”
见她满脸天真烂漫,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仿若邻家小妹一般,宋师爷轻笑一声道:“这可说不准,一般的灯油经过这么长时间,应该是点不着了的。不过有一些添加了特殊灯油的长明灯,可以持续燃烧数千年,依然不会熄灭因为现在都带着手电筒,所以我们在古墓里通常都不会点燃油灯,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谁知道灯油被点燃后会不会产生有毒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