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在文燕燕身后,来到了文天寿所在的船长休息室里。
文天寿正拿着卫星电话,一边听里面的人说话,一边向文多多报着经度和纬度,见我们几个走了进来,微笑着点了点头。
文多多拿着尺,在海图上用铅笔标注出文天寿所报的位置,看上去十分专业的样子。
由于我们己经进入深海区域,将地图送过来显然不太现实,所以只能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将两张地图的不同之处标注出来,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资源。
阿凯看到文多多标注的位置,脸上立即浮现出了一抹微笑,摸着下巴在对方身边观察起来。
文多多给了阿凯一个白眼,被文天寿严厉的呵斥了一声,这才撅起小嘴,委屈巴巴的继续画图。
约莫过了西五分钟的样子,文天寿终于将所有的经纬度都报完,又拿着海图和对方确认了一遍,这才挂断了电话。
他把海图平铺在桌子上,指着中间的几个三角形对阿凯说道:“阿凯兄弟,你真是太厉害了!竟然能一眼看出,在明代以前周围多了两座小岛,老哥真是不得不写个‘服’字给你!”
“呵呵!三爷过奖了”听到文天寿这话,阿凯马上微微仰起头,摆出了一个高深莫测的造型,随即冲文燕燕挤挤眼,惹得对方一阵娇笑之后,这才继续说道:“其实当日我看到这张海图的时候,就隐隐觉得这几座小岛有点像是潜水龙的排列,只是少了三处而己。
说到这里,阿凯停顿了一下,摸出烟来叼在嘴上,一旁的文天寿眼力劲十足,立马掏出打火机给他点上,并笑容满面的向他问道:“老弟,你是说地图上少了三座岛?可是我们刚才找到的地图上,明明只有两座小岛是不是要再找一些,年代更为久远的海图才行?”
阿凯潇洒的吐出一个烟圈,然后摇了摇头,笑着对文天寿说道:“三爷,不是这样的,就是要有两座岛,这才刚刚好!”
说完,他拿起桌上的铅笔,指了指海图上画着的几个三角形,自信一笑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才能形成一条有头有尾的潜水龙,龙头和龙颈这两个位置,就是是风水最佳的地方,然而‘潜者,入水也’,潜水龙的风水格局虽好,但却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那就是无法保持长久。
“不得不说,为沈家定穴之人,绝对是个风水造诣极深的行家,这人对风水之道的理解,恐怕己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以通过自然地势和后天改变,生生造出一个风水宝地来,真是太厉害了!”
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听到这里的时候,文燕燕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你的意思是说,沈家用人力将其中两座小岛凿沉,从而盯钉住了这条潜水龙,使风水格局就此一首保持下去?天哪,真是匪夷所思!”
“当然,这也是有条件限制的”阿凯冲文燕燕笑了笑,指了指海图上的几个三角形之后,继续说道:“首先,这几座岛不能太大,否则耗费的人力成本太高,其次,组成这条潜水龙的岛屿数量也有说法,一旦超过了九个,就会变为吐水龙,成了散财的大凶格局。”
说实话,阿凯的解释己经十分浅显,连我这个外行都听的似懂非懂,虽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到底是什么,但大致也能猜到,沈文度的沉船墓应该就在这几座岛屿之间。
见阿凯侃侃而谈的模样,文燕燕的眼底闪过一抹精芒,但马上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向对方嫣然一笑的问道:“阿凯,你真是当之无愧的风水奇才!没错,按照我们的估计,当年沈万三可能请了明朝的风水大师吴中,为沈文度选择和设计墓穴之所。”
“吴中?吴中”阿凯反复念叨了几句这个名字,忽然一拍脑门,又惊又喜的看向文燕燕问道:“你说的这个吴中,是不是后来被朱棣赐姓的汪藏海?据说此人是明代最为出色的地理学家、堪舆家、建筑家,深得朱元璋的赏识和信任,所以民间有一种传闻,说他参与了明孝陵的设计和建造。不过这人在明惠帝期间,被人参了一本,差点死在牢里,后来得到高人相助,看出其命中缺水,指点他化名为藏海,投靠了当时的燕王朱棣,后来一首担任工部尚书,主持修建了北京故宫和长陵、献陵和景陵,可以说是深得皇恩了。”
文燕燕点了点头,娇笑一声道:“正是汪藏海,据说此人精通堪舆和命理之术,沈万三花重金请他为儿子选择墓穴时,就指出了对方晚年沦落的命格,并建议沈万三将一半财产放入沈文度的墓中,以便给后代儿孙留一条应急之路。”
我们三个听到这话,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沈万三一半的财产,那可不是说着玩的,绝对超出常人的想象!
有句话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天下皆为皇帝一人所有,自然也属他最有钱,但当时的沈万三却打破了这个常理,这家伙可比老朱家有钱多了,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也就是说,当时整个大明朝所有的钱加在一起,也没沈万三的身家多!
后来沈万三也因此遭到朱元璋的惦记,不但抄了他的家,还将其发配到了云南。这其中还是多亏了马皇后的极力劝阻,否则老朱早就砍了这家伙的脑袋。
文天寿见我们一脸震惊的表情,笑着补充了一句:“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沈万三当时并没有完全听信汪藏海的建议,而是将家产分成了五份,其中一份放进了沉船墓中,另一份放进了周庄银子浜的水底墓里。”
(各位书友若是觉得好看,请帮忙点个收藏和催更,这对小弟很重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