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彼得所知,人类帝国采用一种名为灵能划分表的24分制规则来判定个体的相对灵能力量。但这并非绝对,灵能者的力量等级理论上应随着灵能者的练习而提高,或者因为长久不用而降低。
而且还有诸如大部分帝国注册灵能者脖子上都会佩戴的灵能抑制器,这种设备主要用于防止灵能者的力量失控,或者在必要时限制他们的能力,以避免被混沌力量影响或腐蚀。但这种设备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会限制灵能者的上限。
而星际战士中的智库则会佩戴“灵能兜帽”,这种设备通常镶崁有灵能传导水晶,能够增强灵能者的灵能力量,同时帮助他们探测敌方灵能者的亚空间能量,提供灵能防御,并辅助战术协调
但这一切毕竟涉及灵能与亚空间,所有理论以及防御手段都只是提高安全概率,而在实践中这些安全措施总是被突破。
理论上来说几乎所有人类都是灵能者,其中灵能等级最弱的柔【p】,然后是派【π】,绝大多数人类都属于这两个等级。他们的灵能既不活跃也不呈现情性,因此可以作为普通人度过一生。
随后等级由低到高分别是奥米克戎【o】,克西【】,纽【v】,缪【u】,兰姆达【入】,卡帕【k】。这些等级的人只能无意识显灵能,或灵能力微弱到除了审判庭谁也无法觉察的。他们中较强的人能表演几个“魔法”小把戏,做做占卜,其它发生在此类人身边的怪事都被不屑一顾地归纳为好运。
大部分情况下此类人员都相当无用,但由于他们有被恶魔附身的可能性,这类人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虽然审判庭太过忙碌,无暇搜查出这个层级的所有人,帝国大众却都已习惯于察觉他们,一旦这类人的天赋大白于天下,大众就会排斥这些巫师。那些被曝光的家伙会被黑船带走,他们普遍被认为不值得冒险接受训练,几乎总会得到一张前往黄金王座的单程票,以榨取些微价值。
接下来的灵能者等级分别是约塔【:】,西塔【θ】,伊塔【】。只有达到约塔【】及以上的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灵能者,只需少量训练,此三类灵能者就能学会显能,并控制心灵能力。
泽塔【】,伊普西隆【:】,这两个等级指代的就是相对强大的灵能者,他们的强度足以令其被帝国视为安全威胁。像“审判之刃号”上的大多数星语者与导航员就在这个等级。
这两个等级在星语厅或是导航者家族中都是凤毛麟角,审判官的随从中也很少能看见。而大部分星际战士战团的智库,或是混沌星际战士中的混沌巫师都属于这个等级。
再往上就是贝塔【β】与阿尔法【α】,大部分处在这两个级别的灵能者都被认为太过危险,
无法加以控制,因此他们多半会被献祭给星炬。在星际战士中,也只有部分智库馆长或首席混沌巫师才能达到这个等级。
但据彼得所知,灰骑士这个全员灵能者的战团中,所有的成员至少都是贝塔【β】级灵能者,
甚至阿尔法【a】级也不在少数阿尔法+【α+】等级,这个等级及以上已经超出了灵能划分表的24分制规则,而从理论上来说,经过训练的α+灵能者几乎无所不能,从将泰坦撕成两半,到召集一支大魔军团。除非有十足的把握进行捕获,否则审判庭通常都是当场处决α+灵能者。
这个等级的灵能者在银河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还是有一定数量的,但能够稳定控制自身灵能的,
也许只有在灰骑士的历史之中才能找到这么聊聊数个。
除去超越灵能划分表的24分制的阿尔法+【a+】及以上的等级,灵能者由低到高分别是柔【p】,派【π】,奥米克戎【o】,克西【】,纽【v】,缪【u】,兰姆达【入】,卡帕【k】,约塔【】,西塔【θ】,艾塔【】,捷塔【】,伊普西隆【e】,德尔塔【】,
伽马【y】,贝塔【β】,阿尔法【a】。
这只有17个等级,因为灵能者不只有正极,还存在反灵能的负灵能等级。负灵能等级会延伸到柔【p】级以下。
他们不会象灵能者那样因为不受控制而带来严重后果,但有些稀有个体还表现出平稳亚空间或其他负面影响。
西格玛【。】,陶【t】,这两个等级是压制灵能天赋浓度较高的个体,他们会展示出忽略业空间波动和灵能现象的天赋。
玉普西隆【u】,斐【Φ】,基【x】,普赛【】,这些级别的人将会对灵能展示出不同程度的免疫力。
欧米伽【】,真正的不可接触者,他们在亚空间中呈现惰性,并且对他人会造成负面心理影响,主要表现为个体周围呈现一块“空白”局域,灵能或亚空间生物无法穿透这层空间。拥有欧米伽【】级别负灵能的人很容易进行区分,帝国经过科学侦测表明,受试者周围的死区会干扰自然“心理电流”运行,导致正常人会对他们产生非理性恐惧和厌恶,而对于灵能者来说,靠近欧米伽【】级别的人身心都会倍感痛苦。而彼得身旁的两名寂静修女就属于这个等级的负灵能等级。
欧米伽-【w一】,该级别是给邱利萨斯刺客专门设置的等级,被严格限制在刺客庭中,这些拥有负灵能天赋的人受到专门的基因改造,并装备特制的设备,以最大限度提高他们负灵能能力的有效性。
彼得隔着观察窗,看着这名红色头发的8岁男孩儿,这名男孩儿已经是可以能让灰骑士战团征召的灵能者了。剩下的两人灵人等级也很强,再加之三人都是塞拉修女表示的较为稳定的那一类。
于是彼得抬起头来看向塞拉修女“这三名男孩儿。”伸出右手用力握拳说“我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