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奴鲁鲁港,作为夏威夷国的重要港口,自美国开辟太平洋航线后,便成为了美国的补给线。
大量驶向亚洲的船只在此停靠补给。
然而此刻,火奴鲁鲁港却显得格外平静。
原因其实很简单,美国正深陷南北内战,打得如火如荼,无暇顾及荒僻的西部地区,自然也就没多少心思开展贸易。
仅有寥寥几个胆大之人继续从事买卖,根本无法让港口恢复往日的繁荣。
当三艘悬挂着“魏”字旗的船舰缓缓驶入港口时,所有人都惊愕不已。这“魏”字旗的出现,瞬间打破了港口的平静。
一位身着款式别扭的西装,额头布满汗水的土着走上前来。他棕色的皮肤,咧开的大嘴,塌陷的鼻梁,无不彰显著他的土着身份。
尽管他说的英语带着浓重的混杂口音,但翻译还是准确地将他的话转达了过来:“贵国可有要事?”
徐禄看着他,又瞧了瞧他身后那几十名手持火绳枪的土着士兵,不禁笑了,说道:“听闻贵国遭受美国侵略,还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国应贵国国主邀请,特来相助。”
“啊?”这突如其来的不请自来,让这位土着顿时愣住了。
“还请稍等,我这就去禀告国王!”男人赶忙赔着笑脸说道。
“不用这么麻烦,你在前面带路,我们一同去见国王!”徐禄说道。
男人刚想拒绝,却瞥见几百位手持火枪的士兵正目光凶狠地盯着他,那眼神仿佛在警告,只要他敢开口拒绝,就会立马吃枪子。无奈之下,他只好同意。
于是,在土着们诧异的目光中,他引领着这队气势汹汹的士兵,朝着王宫进发。一路上,几名传教士似乎察觉到了异样,张口欲呼,或是想要逃离,却立刻被士兵们逮捕。
火奴鲁鲁不过是一座仅有三万来人的小城,十几分钟后,他们便来到了王宫。这里的士兵相较于港口的士兵,看起来要精锐一些。
但在徐禄眼中,其战斗力却不及魏国士兵的三成。
“燧发枪?都落伍了!”徐禄低声呢喃,随后对那土着男人说道:“让他们开门。”
“没有国王的批准,他们是不会开门的!”土着哭丧着脸,此时他已然完全明白这伙人的意图,心里暗自叫苦,觉得自己倒了八辈子霉。
还没等徐禄有所回应,城墙上便有一人高声喊道:“异国的勇士,这里是夏威夷王国的国都,请立即退兵,否则数千大军将把你们彻底围困!”
“数千人?”徐禄轻篾地笑了笑,“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召集得过来?”
“冲过去!”他一声令下。
数百名水手立刻悍不畏死地向前冲锋。那不到两迈克尔的围墙,对他们来说根本构不成阻碍。果然,未经太多战事的夏威夷士兵,即便身为王家卫队,也根本不是魏军的对手。仅仅一次冲击,夏威夷士兵便溃散了。
就这样,不到一个小时,徐禄便俘虏了夏威夷国王一一卡美哈梅哈四世。
这是个不到30岁的胖子,皮肤略带棕色,留着卷发,耳朵上还打着耳洞,身着草裙,此时正浑身哆嗦着。
徐禄见状,不禁略感失望。在他看来,土着终究是土着,即便身为国王,也毫无威严可言。
“翻译一下,告诉他,只要听话,我不会伤害他的性命,还会让他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徐禄吩咐翻译道。
就在这时,哆嗦着的卡美哈梅哈四世,睁着溜圆的大眼睛,嘴唇动了动,用英文说道:“我希望你们能够善待夏威夷的国民。“
“当然!”徐禄露出笑容,“国王,是时候露面,向大家宣告您安然无恙了!”
国王则缓过来,笑道:“将军,恕我直言,过一会儿你就笑不起来了!”
几乎在转瞬之间,传教士们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夏威夷王国便沦为了魏国的藩属国。
此后,夏威夷王国一应的外交、军事事务,皆由魏国掌控。
整个夏威夷王国表面上还算平静,但传教士们却一片哗然。
英、法、美三国大使更是大为不满。
要知道,早在1843年,英国太平洋海军“卡里斯堡号”英国驻夏威夷王国大使理查德·查尔顿里应外合,入侵夏威夷岛。
他们胁迫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哈三世退位,并将整个国家交予英国,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保莱特事件”。
次年,英国迫于法国和美国的压力,不得不撤军,但却通过《英夏贸易条约》篡夺了夏威夷王国的外贸拢断权。
1849年,法国海军少将兼太平洋海军统帅特罗默兰入侵夏威夷群岛中的瓦胡岛,胁迫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哈三世将全国交予法国保护,史称“特罗默兰事件”。
结果,在美、英的共同施压下,法国不得不恢复夏威夷的主权。
所以,历史上美国直到1898年才吞并夏威夷,正是因为英法两国的压力。
而如今的夏威夷,在三国形成的均势之下,维持着难得的战略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但徐禄对此并不知晓,他贸然闯入,想着擒贼先擒王,迅速解决问题。
可他这一折腾,尤如捅了马蜂窝,英、法、美三国大使立刻前来兴师问罪,要求魏国归还夏威夷的主权。
这是继英、法之后的又一事件。
徐禄并不惧怕美国,毕竞美国正忙于内战:他也不担心法国,因其距离太过遥远,难以顾及此地。然而,他唯独忌惮英国。一旦得罪英国,魏国可就真的陷入绝境了。
顶不住压力的徐禄,只能硬着头皮与几国展开谈判。
夏威夷王国着实贫瘠,但其地理位置却极为重要。英国大使对魏国的态度相对开明,提出条件””
允许魏国在夏威夷驻军、停舶船只以及经商,但必须归还夏威夷的主权,并解除对夏威夷国王的控制。
其原因很简单,英国希望借助魏国来遏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发展。
对此,徐禄也只能无奈接受,最终以魏国获得部分权益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