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就是列强 > 第207章 日本内乱(求月票)

第207章 日本内乱(求月票)(1 / 1)

“陛下,百货商店的存货目前还能维持七日的供应,不过民间物价已然大幅下降。”

仍在内务局任职的徐顺东,此刻精神斗擞,正有条不紊地汇报着工作。

内务局主要职责在于监控民间动态以及管理土着事务,而其最为得力的部分,便是分布在各地的营销点。

那些长期驻守在村落和乡镇的小商人,不仅为内务府创造了大量收入,同时还是魏王安插在民间的眼线。

这一情况近乎半公开,但效果却十分显著。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但凡人口达到百户以上的村落,均设立了营销点。这些营销点负责售卖诸如布匹、盐巴、铁器等生活必须品,并且每个月都会定时进行工作汇报。

信息从村一级汇总到乡,再由乡汇聚至县,最后由县呈报到府,层层递进。即便如此,为了有效汇总和分析这些情报,新京专门安排了数十人从事此项工作。

徐顺东心里明百自己这个职位恐怕不会长久,但他依旧认真地汇报着:

“据了解,各大行会因物价调控遭受重创,已经更换了好几个行首。只是,徜若他们之前再多坚持几日,我担心咱们应对起来就会颇为棘手。”

徐炜听后,轻轻一笑:“这群人真是胆大包天,以为我的钱那么容易赚吗?过不了几天,从大清采购的货物就会抵达,到那时,看谁还敢如此嚣张。”

早在十来天前,新京就传来消息,称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当时徐炜心想,粮食和盐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就算物价上涨,又能涨到何种程度?

然而,内务局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除粮食和盐之外,其他各类商品价格均在上涨,且主要针对新移民。

前几年移民过来的民众大多已安家落户,家中所需物品一应俱全,倒也无需担忧。

但新移民则截然不同,他们几乎一无所有,全靠魏国发放的贷款维持生计。

每户能获得六十块贷款,可扣除房屋、土地等折算费用后,实际到手的仅有二三十块。

这点钱既要用于添置衣物,又要购买粮食、油盐酱醋以及农具家具等生活和生产用品。

如今物价飞涨,日常开销大幅增加,这些贷款显然难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须求。长此以往,魏国的国策根基必将受到动摇。

面对这一情况,徐炜当即派人从河仙、越南紧急搜刮了一批日常百货,以解燃眉之急。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实际所需物资,还得派人前往大清进口。江南地区暂且不提,两广地区作为满清百年来唯一的通商口岸,积累了大量从事外贸的商户,数量何止千家。

更何况,两广地区人口多达几千万,尽管工业产品或许有所短缺,但各类日用百货却一应俱全,货源充足。

所以,只要再等几日,来自大清的商品大量涌入,物价自然会恢复平稳。

当然,徐炜心里清楚,日后物价仍会上涨,

随着移民数量不断增多,关税政策的调整,加之国际白银贬值,通货膨胀在所难免。

但他期望实现的是一种良性通货膨胀,而非恶性膨胀。此次物价风波,就是要给魏国的商贾们一个深刻教训。

“陛下,这些商人囤积居奇,扰乱市场,为何不抓一批抄家问罪?”徐顺东疑惑地问道,“只要抄没他们的货物投放市场,物价自然就会平息,又何必大费周章从大清采购物资呢?”

徐炜听后,忍不住笑了笑:“你有这种想法,倒也不奇怪。中国几千年来,遇到此类情况大多如此处理。然而,魏国如今底子尚薄,若采取这种方式,虽能暂时平息物价,但商业将遭受重创,

而且很多人也不会从中吸取教训。

对待商人,就得用商业手段来打击,让他们心服口服,不敢再犯。”

实际上,此次物价上涨,粮食价格并未大幅波动,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也未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只是让部分新移民生活变得艰难。

所以,徐炜希望通过堂堂正正的商业竞争来打击商人,同时也让百货商店薪露头角,获取丰厚利润。

在当时那个时代,百货商店还是个新鲜事物。人们常见的杂货铺虽货品也算齐全,但与百货商店相比,无论是种类还是价格,都存在差距。

百货商店货品更为齐全,价格也更为接地气。这不仅能让徐炜赚取更多财富,还能进一步加强对魏国经济的掌控。毕竟,在商业领域,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营销点如同幼苗,而百货商店则似参天大树,有着更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思索片刻后,徐炜神色凝重地说道:“将各村的营销点改为杂货铺,实行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它们不仅要为各县的百货商店供应货物,还要继续承担物资征收的任务。

同时,允许杂货铺以父子兄弟传承的方式经营。”

徐顺东听闻,惊讶道:“可以世袭经营?”

“经营得好,自然可以世袭;若经营不善,即刻罢。”徐炜语气冷峻,“所以,相应的监察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你明白吗?”

“臣明白!”

“另外,要将这些杂货铺推广至河仙府以及即将设立的河西府。只要是魏国的国土,就必须设立杂货铺。”

徐顺东立刻领命。

待徐顺东离开后,徐炜陷入了沉思。如今魏国的小工业化进程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纺织业仍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在此次物价飞涨中,布匹价格涨幅尤为夸张,数倍的增长充分暴露了魏国在这方面的短板。

难道棉布真的不适合南洋地区吗?

实则不然。南洋地区并不产棉花,当地无论是土着还是汉人,长久以来都习惯穿着麻衣。麻衣不仅轻便,价格也相对低廉,因此在当地广泛普及。

欧洲自身对棉花的须求都难以满足,更无暇顾及向亚洲出口。而南洋地区细麻原材料丰富,使用麻布而非棉布,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徐炜作为穿越者,虽对工业化的具体细节了解有限,但深知工业发展的大致脉络。

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通常先发展轻工业获取利润,而后将资金投入重工业;而计划经济模式则与之相反,先发展重工业,再发展轻工业。

“魏国的轻纺织业,尤其是棉布产业,必须大力发展!”徐炜站起身,走到窗边,凝视着一望无际的海面,以及大海彼岸遥远的大陆。

大清拥有数亿人口,其对棉布的须求堪称海量。

英国凭借印度的廉价劳动力,不断向大清输入各类布匹,直接冲击了大清庞大的手工业体系。

到晚清时期,即便富庶的江南地区,农村经济也变得残破不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被彻底打破。与其让英国在大清市场肆意蚕食,不如由魏国占据这一广阔市场。

“轻工业的发展必然会解放生产力,尤其是女性劳动力。

这不仅能增加家庭积蓄,还能带动经济红利外流。从大清进口棉花,加工制成棉布后,既可反销大清,也可在整个南洋地区销售,这才是发展的关键所在。”徐炜低声自语,

此时,刘远山回到新京,向魏王汇报工作,同时带来了日本局势的消息。此时的日本,局势已然陷入剧烈动荡之中。

以长洲藩为内核的尊王攘夷派,对幕府在对外事务上的退让态度愈发不满。

他们要求幕府采取更为有效且激进的改革措施,并坚决驱逐外国人。而促使他们产生如此强烈反抗洋人的情绪,甚至萌生武力驱逐洋人的信心,与魏国的崛起有着密切关系。

他们心想,连小小的魏国都能够成功驱逐洋人,拥有几千万人口的日本又为何不能?

“幕府的新军训练情况如何?”

“回陛下,新军已操练数月,目前勉强具备一定作战能力,但尚未经历实战考验。而且日本军官指挥经验不足,现阶段仍由我方教官负责指挥。”刘远山轻声回复道:

“日本局势日益不稳,各大藩镇纷纷扩充兵马,如今已临近爆发战争的边缘。”

徐炜听后,陷入沉默。他深知,所有政治行为归根结底都依赖于军事力量作为支撑。唯有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续介入的政治策略才能真正改变局势。

这个世界,终究是以实力为尊。

幕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惜耗费几十万两黄金,全力训练一支万人新军。

“事到如今,也只能静观其变了。”徐炜无奈地叹了口气,“电报发展速度太慢,信息传递不够及时。你的功劳我已清楚知晓。”

忽然,徐炜转过身,对刘远山说道:“中国台湾岛暂且不要侵占,控制澎湖即可。间接控制相较于直接控制,更为有利。另外,北面的岛屿布局尚未完善,你去将朝鲜的济州岛占领下来。”

“是!”刘远山心中略感失望。

然而,就在此时,魏王的声音再次传来:“若能成功拿下济州岛,子爵之位便指日可待—"

“谢陛下恩典!”刘远山大喜过望。

此刻的日本,局势已到了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

幕府已完全无法掌控以长洲藩、萨摩藩等地区为内核的尊王攘夷派,改革派的势力急剧膨胀,

已然达到让幕府不得不屈服的程度。

面对尊王攘夷派的强大压力,幕府训练的新兵并未如历史上那般做出退让,而是选择强硬抵抗。

这一举措自然得到了列强的支持。

毕竟,驱赶外国人、关闭通商港口及租界等行为,在列强看来过于激进。

尤其是英国,其致力于开拓全球市场,绝无法容忍倒幕派破坏现有格局。

于是,英国咬牙决定,直接向幕府提供50万英镑贷款,并以关税作为担保。

英国驻日公使再次约见德川幕府的部分权贵官员,一方面希望他们慎重考虑对外国的态度,另一方面重申英国不愿看到日本现有制度发生任何改变,同时鼓励幕府再接再厉,尽快平定叛军。

魏国也明确表态,一旦幕府与改革派发生冲突甚至战争,魏国将坚定地站在幕府一方。

六月底,德川幕府下定决心,宣布尊王攘夷派所谓的天皇诏令系伪造,拒绝接受驱逐外国商人的要求,并开始大规模逮捕尊王攘夷派人士。

七月初,长洲藩的部分尊王攘夷派人士控制了下关炮台,并对通过下关海峡的外国商船发动炮击。

美国、法国、荷兰的船只均未能幸免。三天后,一艘魏国商船在下关海峡同样遭到长洲藩下关炮台的炮击。

这一次炮击,彻底激怒了诸国。

在日本的各国公使迅速相互连络,准备组建联合舰队,对下关炮台进行报复性打击。

很快,那些行事大胆的武士们便尝到了船坚炮利的威力。

各国战舰虽大小不一,较小的吨位仅有几百吨,但装备的火炮数量却相当可观,总计两三百门众多火炮齐发,海面上顿时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一枚又一枚大口径榴弹落在炮台之上,剧烈的爆炸造成众多日本岸防炮兵死伤惨重。

不到三天时间,整个下关地区几乎毁于一旦。

幕府随即颁布将军谕令,严厉斥责长洲藩的鲁莽行为。

幕府此举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尊王攘夷派的反抗情绪,众多尊王攘夷派人士开始四处奔走,积极集结武装力量,反抗幕府统治。

长洲藩和萨摩藩作为尊王攘夷派的内核根据地,不仅掌控了大量军队,还组建了一支名为“奇兵队”的新军。

他们聚集数万兵马,迅速占领京都,随后向江户城(即日后的东京城)进军。

幕府得知此消息后,大惊失色。

一方面急忙调集藩臣兵马,另一方面向魏国求援,希望魏国动员教官指挥作战,以彻底压制倒幕派。

对此,魏国驻日本大使表示同意,但提出需收取10万黄金作为雇佣费:“毕竞我方教官平时仅负责日常训练,一旦投入战场,难免会出现死伤。枪炮无眼,危险重重。”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幕府无奈之下只得答应这一条件。

于是,拥有一万新军及数万旧军的幕府军,与倒幕军正式对峙,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痴傻贵妃,权倾朝野 春不至,花开无期 公主又娇又媚,攻略帝师上位 快穿:偏执男主与原女主拯救战 末世钞能力生存实录 疯癫仙宫主:开局打卡亿万疯仙 惊悚游戏?无所谓我会狗带 顶级杀手穿越古代,开局杀疯了 瀚海刀魂 游戏入侵,被忠犬教官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