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是收获成熟的季节,对于魏国而言,这个月尤为重要。
身为魏王的徐炜,决定亲自下乡视察。内务府大臣徐三,这位曾经的徐家家丁,此刻正鞍前马后地伺候着,脸上堆满的褶子仿佛都能夹死蚊子。
来到南洋不过短短几年,他便从一个家仆摇身一变,成为堂堂正五品衔的大臣,还置办了丰厚的家产,已然路身人上人之列。
虽说年逾四十的他读书造诣不深,但在为官之道上却颇有一套,服侍起人来更是得心应手。
“别搞得这么麻烦!”徐炜对着这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摆了摆手,“这都是咱自家地盘,何必兴师动众呢?”
“是!”徐三嘴上答应得十分痛快,可实际上只是将一些无关紧要的闲杂人等安排到了队伍后方,以免被人瞧见。
只要魏王看不见,在他看来就不算兴师动众。况且作为徐家几代的家丁,他对揣摩人心可谓极为擅长。
自从徐炜当上魏王,这位家主变得越发谨小慎微,疑心病也愈发严重。别的人员可以减少,唯独护卫绝对不能少。
果然,见闲杂人等减少,护卫数量依旧不变,徐炜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他登上马车,安稳地坐下后,对着徐三说道:“你也进来吧,我有话问你。”
“是!”徐三小心翼翼地在一旁坐下。
“内务府创建至今也有一年了,成果如何?”徐炜半躺着,表情看似随意。
徐三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深知这是对自己的考核。于是赶忙收敛情绪,在脑海中仔细搜罗着各项数据,这才谨慎地说道:
“内务府的收支项目不算繁杂,大致可分为四项。首先是各地的土地,约有100来万亩。
其中种植的棕榈树还需等两年才能结果,而种下的胡椒和甘蔗每年都有收成,一年下来能收获二十万块银龙。
其次是金矿及其他矿场,由于采购了大量新式蒸汽机和机械设备,目前收益有所减少,每年大约少收四十万块银龙。
其三,木材、草药、蜡烛等杂物方面,每年也能带来五十万块银龙的收益。
最后,主要是从大清购入后中转的货物,像茶叶、生丝、桐油、猪鬃等,每年大概能获利二十来万块银龙。总计下来,约为130万块银龙。”
徐三说完,微微抬起头,偷偷看了一眼魏王,等待指示。
“130万?”徐炜点点头,闭上眼晴,既没夸赞,也未指责。按照1英镑等于10银龙来换算,这相当于十三万英榜,对他这个魏王来说,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
而这还是他大量出让产业的结果,比如一些中小矿产,以及制币厂等,都划归给魏国充实国库了。
否则,内务府的收入突破200万银龙简直轻而易举。
话虽如此,徐炜这个魏王还坐拥一项极为巨大且潜力无限的财富一一土地。
那广无垠的热带雨林,以及大量新征服尚未开垦的土地,实际上都归他这个魏王所有。
他有权随意开发这些土地上的矿产资源,利用山林物产。而且,那些源源不断从大清迁徙而来的移民,通过贷款购买土地,以及所借的低息贷款,实际上都是借的魏王的钱,也就是徐炜个人的钱。
每年的本息相加,即便利息再低,也有十几万块银龙。
随着移民数量增多,利息收益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徐炜如此想着,越发觉得推行贷款政策实在是好处多多,远比单纯靠开荒种地收益来得丰厚。
移民们不仅为魏国增添了人口,还为他这个魏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润。
“果然,人比牛马有用多了!”他暗自感叹一句,随后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见魏王打起了呼噜,徐三立刻低声吩咐车夫放慢车速。
不知过了多久,徐炜悠悠转醒:“到哪儿了?”
“殿下,已经到王庄了!”徐三轻声回答。
徐炜擦了把脸,下了马车,迎面便扑来一阵甘甜的气息。没错,眼前正是一片甘蔗园,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甜味,仿佛闻上一闻血糖都会升高。
许多人穿着短衣,手持镰刀,在甘蔗地里挥汗如雨地忙碌着,一根根甘蔗被砍下后迅速捆扎起来,运往糖屋进行榨糖。
用于榨糖的甘蔗是硬皮品种,与日后供人食用的水果甘蔗不同,口感偏硬,很难嚼动。
徐炜自然没打算尝试,他看着眼前劳作的人群,开口问道:“这些人都是俘虏吗?”
“是的!”徐三回答道,“都是这两年征讨得来的俘虏。托殿下的洪福,每个月都会释放一名俘虏,所以他们干活的积极性都很高!”
“庄子里一共有多少人?”徐炜紧接着又问,随后补充道,“我问的是所有庄子的人数。”
这一下可把徐三问住了,他思索片刻后说道:“大概一万来人吧!很多人被朝廷征调走了,不是去了矿前、工地,就是参与修路修河的工程。就说古晋的河堤,每个月都在修,淤泥也每日都在清理。”
说着,徐三忍不住说起了相关情况:“古晋县衙每个月靠卖出清理出来的河泥,就能赚几千块银龙呢对此,徐炜不置可否。在他看来,有贪官实属正常现象。
如今的大清几乎无官不贪,一个县候补知县的人数竟能多达几百上千人,所谓“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那些官员的日子过得比他这个魏王还要舒坦。
也难怪移民们赚了钱就想着回家,一刻都不愿多停留。
回家买个官,吃香喝辣,可比在南洋吃苦强多了。这种现象在日本、朝鲜以及越南同样存在。
就连大英帝国,想要成为议员,也得添加俱乐部,在那些有钱贵夫人的裙摆下献媚,才能获得资助从而当官。
当然,魏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人,选拔一个合适的官员并非易事。
更重要的是,相关人员已经打过报告,徐炜也就默认了。
毕竟地方财政困难,开源节流也是无奈之举,朝廷给不了太多资助,也就只能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