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8年的夏至,本该是河洛国北方麦浪翻滚的时节,京都市郊的麦田里却突兀地钻出了第一根诡异的藤蔓。
那藤蔓通体呈暗褐色,开始一小尖尖破土而出,不到一天就长到50米,每时每刻都长高长粗。
而刚破土的地蔓藤附带着灼热的高温,将附近的麦田烧毁,浓烟四散。
当时负责田间监测的农业无人机捕捉到了这一幕,画面传回京郊农业站时,值班技术员还以为是设备故障导致的图像失真。
没人能预料到,这根看似不起眼的地蔓藤,会在短短三个月内掀起席卷全国的生态灾难。
七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平原出现大规模地蔓藤爆发,藤蔓以每日数十公里的速度疯狂蔓延,穿透混凝土路面,掀翻停靠的车辆,甚至将三层高的民房缠绕至坍塌。
更恐怖的是,地蔓藤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种未知的刺激性气体孢子。
吸入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皮肤溃烂流绿色脓液等症状,感染性极强,医院很快人满为患。
紧接着,极端天气接踵而至,华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雷暴,闪电击中地蔓藤集群时引发剧烈爆炸。
华南沿海的台风裹挟着被藤蔓破坏的碎片,在沿岸城市造成毁灭性打击。
西北沙漠边缘竟出现罕见的暴雨,引发的洪水中漂浮着地蔓藤的断肢,污染了沿途所有水源和原生植物。
灾难初期,各地陷入短暂的混乱。
超市货架被抢购一空,高速公路上挤满逃亡的车辆,部分偏远地区甚至出现了哄抢物资的暴力事件。
但河洛国的应急响应机制在四十八小时内全面启动,河洛国军委迅速调动五大战区的兵力,在全国主要城市外围构建起临时防线。
装甲部队用爆破装置清理关键路段的地蔓藤,空降兵向受困城镇投放食品和药品,武警部队在重点区域维持秩序。
电视和网络平台滚动播放着应急指南。
河洛国开始做战备宣传,以前的战忽局张将军都出来讲话,高教授都在与外面对线。
那句“我们从未在灾难面前低头,这次也绝不会”的宣言,让慌乱的民众逐渐安定下来。
就在地面防线勉强稳住局势时,河洛国最高会议已连续召开了七十二小时。
会议室内,全息投影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地蔓藤的蔓延态势图,黑色的阴影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绿色的国土。
“根据中科院的监测数据,地蔓藤的根系在地下上千米,传统的化学药剂只能抑制其表面生长。”
科学院院长面色沉重的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分析。
“更危险的是,它们会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成熟后释放的孢子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遗传污染。”
会议桌上的总参谋长敲击着桌面,脸色不是很好。
“目前我们已投入二十万兵力,但地蔓藤在爆炸后会分裂出很多特殊的植物孢子,那些孢子还能感染人类,还有植物!”
“正面清除代价太大。而且各地的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两年可能出现全球性的气候异常。”
一位坐在最后面的地质专家马上出声。
“最近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初步判断,蓝星即将结束七大洲五大洋的局面。”
在场的众位大佬无疑倒吸一口凉气,现在的地形地貌是几百万年前形成的,这个过程不知道死去多少生命。
最终多数举手决定开启蛰伏计划的执行。
“启动‘蛰伏计划’。地面无法立足,我们就向地下和太空转移。”
这句话如同定音鼓,敲定了河洛国未来五十年的生存方向。
但在这个动荡时期,地下城建设只能投入五座。
地下五城的选址经过了严苛的地质勘探,最终确定在京都、金陵、襄阳、长安、东北五处。
这些地区要么是传统的战略要地,地质结构稳定。
要么拥有丰富的地下资源,便于长期自给自足。
这个工程动用了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工程机械设备,数百万工人轮班作业,在地下八百米处开凿出庞大的空间。
对外宣称也只是民间基建,在真假消息中,也没有引起太多重视。
为了抵御地蔓藤根系的侵蚀和可能的核打击,地下城的穹顶采用了新型复合装甲材料,厚度达到十米。
内部增设三道防爆门,通风口和出入口都设计了折弯结构,能有效削弱冲击波的威力。
京都地下城作为指挥中心,在通州郊区率先动工。
工程师们在地下构建了三层结构,顶层是行政办公和科研区域,中层为居住区和商业区,底层则是能源站、物资仓库和农业种植区。
为了实现物资自给,地下城引入了闭环生态系统,利用人工光照和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水稻、蔬菜,通过藻类培养产生氧气,废水经过五级过滤后重新用于灌溉和饮用。
金陵地下城则依托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基础,建立了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专门生产地下城所需的机械设备和精密仪器。
襄阳地下城占据着咽喉要道,除了日常运转所需要的设备,很多地方被设计成军事要塞,部署了激光防御系统和地下导弹发射井。
长安地下城除了是保存文明物品最多的地方,在建设过程中,将其改造也在为连通其他四座地下城做努力。
东北地下城则利用当地的煤炭和矿产资源,建成了最大的能源供应基地和重工业中心。
地下城的人口转移采取了分阶段进行的方式。
优先转移的是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军人和儿童,随后通过抽签方式安排普通民众迁入。
转移过程因为保密中执行,所以持续了三年,期间难免出现混乱和牺牲,有工人在开凿过程中遭遇地质坍塌,有移民在前往地下城的途中被歹徒袭击。
但在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下,五座地下城最终都达到了千万级人口规模。
开始地下城还保持着地面上的很多设施和政府军队运转,但噬极兽的出现且无法遏制住时,果断开始关闭地下城入口。
当最后一座地下城的防爆门关闭时,地面的玛娜生态已经已覆盖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土地,曾经的繁华都市沦为噬极兽的乐园。
与地下五城同步推进的,是地外基地的建设。
早在2030年,河洛国就已在月球建立了小型科考站。
“蛰伏计划”启动后,这里被扩建为“广寒宫”基地。
基地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居住舱、科研舱、能源舱和通讯舱,依靠月球上的氦-3资源和太阳能供电,建立了小型的食品加工厂和氧气生成系统。
2046年,“祝融”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赤道附近发现了地下水层,随后河洛国启动了火星基地的建设,经过五年努力,“荧惑”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人类在火星的第一个永久性居住地。
后面又加大对火星的“荧惑”基地投入,在海拉帝国间谍估算里,预计已经移民近十几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