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者”舰队启航后,陈麒将精力转回内部整合与长远规划。主动出击是必要的,但家园的稳固才是根本。他深知,一个强大的文明不能只依靠个别英雄或一两件神器,需要的是坚实的制度、可靠的后备力量和延续的传承。
“火种”计划被提上最高优先级。这不再是简单的避难所方案,而是一个庞大的文明备份工程。陈麒亲自领导一个跨学科小组,筛选涵盖科技、历史、文化、基因、甚至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和人选。名单的确定过程充满了艰难的抉择和伦理考量,每一个名字都意味着责任和牺牲。
与此同时,他大力推动“曙光”人才培养计划。从全球范围内选拔具有潜力的青少年,不分国籍,进入秘密基地接受最先进的科技、战斗和领导力教育。林凡、杨峰、秦羽等人甚至被邀请作为教官,传授他们的实战经验和对特殊力量的理解。这些孩子,将是文明未来的种子和希望。
资源分配始终是个难题。全球联合防御指挥部(udf)内部,各国为了份额、技术主导权和话语权争论不休。某些国家甚至以退出udf相威胁,试图获取更多利益。
陈麒展现出了铁腕和政治智慧。他一方面联合几个主要大国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则开放了部分非核心的远古科技共享,并承诺“星穹守护”项目的成果将惠及所有成员国。同时,他暗中支持udf快速反应部队的独立性和权威,确保有一支绝对忠于人类整体利益、而非某一国家的武装力量。
“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陈麒在一次高级别内部会议上警告,“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团结,‘清道夫’甚至不需要动手,我们自己就会分崩离析。记住,我们现在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的强硬和远见暂时压制了内部的分裂倾向,但暗流依旧涌动。
就在陈麒忙于构建文明基石之时,坏消息接连传来。
一支位于南极冰盖下的重要远古遗迹研究前哨站,遭遇了未知势力的精准打击。袭击者手段高超,绕过了所有外围防御,直接摧毁了核心实验室,抢走了大部分研究数据和样本,人员全部遇难。现场残留的能量签名指向一种从未见过的、高度纯净的光能武器,与“观测者欧米伽”的风格有些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紧接着,udf的一支运输舰队在火星轨道附近遭遇伏击,护航舰艇被摧毁,运载着大量新型护盾生成器的运输舰被劫掠一空。袭击者显然是早有预谋,行动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任何活口和明显线索。
接连的损失让陈麒震怒,也让他更加清醒。敌人远比想象的更加狡猾和强大,并且似乎对udf的动向了如指掌。内部有鼹鼠?还是对方的侦察技术远超预估?
他下令彻查,同时加强了所有重要运输线和研究设施的安保等级,巡逻频率增加一倍。
压力如山,陈麒却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冷静和效率。他每天只休息很少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指挥中心或会议室,处理着雪片般的文件和信息,做出一个个关乎亿万人生死的决策。
只有偶尔在深夜,他独自一人站在观测窗前,望着星空深处那时明时暗的“标记”,眼中才会流露出一丝极深的疲惫和担忧。
他知道,他正在打造的这些基石,在真正强大的风暴面前,可能依旧如同尘埃般脆弱。
但他没有选择。
只能继续下去,直到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