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后,加密级别最高的线上战略会议召开。全球udf主要成员国的代表、各大区负责人、以及“昆仑”基地的核心智囊,出现在巨大的环形虚拟会议室中。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凝重。
陈麒作为此次事件的前线总指挥和“昆仑”基地的负责人,首先做了简洁而清晰的战况汇报,没有夸大,没有隐瞒,包括“清道夫”的恐怖力量、“星标”的作用以及林凡目前的状况。
会议室一片寂静,即使是通过虚拟影像,也能感受到那无声的压力。
“综上所述,”陈麒总结道,“我们暂时击退了威胁,但暴露了更多的底牌,也引来了更强大的敌人。我们可能只有极短的时间窗口进行准备。”
接下来的讨论激烈而充满分歧。
以某军事大国代表为首的一派主张强硬:“‘星标’必须由udf集中掌控,并立刻投入逆向工程!这是我们获得与外星势力对抗资本的关键!甚至可以考虑…主动出击,寻找‘清道夫’的弱点!”
另一派则以技术和伦理专家为主,持谨慎态度:“‘星标’的技术远超我们理解,冒然逆向工程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甚至再次引来‘清道夫’。应以研究和防御为主,优先修复‘星穹之幕’。”
还有代表担忧全球合作:“各国资源和技术共享必须进一步加强!但‘星标’的研究地点和主导权必须公平分配!” 这背后牵扯着无数利益和算计。
争论不休,难以达成共识。
陈麒沉默地听着各方言论,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利弊。他知道,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亿万人的生死。
就在会议陷入僵局时,一直在幕后支持监控的赵雨,传来了一条关于“星标”的初步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星标”内部结构极其复杂,蕴含的能量庞大却稳定,其核心似乎与全球残存的几处守望者遗迹(包括冈仁波齐地下空腔)存在着某种能量上的共鸣和锁定。强行移动或拆解,可能会破坏其稳定性,甚至触发未知的防御机制。
更重要的是,分析表明,“星标”更像是一个“钥匙”或“控制器”,而非单纯的武器。它的真正作用,或许是协调和激活其他遗迹的力量。
陈麒看到这份报告,心中立刻有了决断。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瞬间压过了所有的争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诸位,”陈麒的目光缓缓扫过虚拟会议室中的每一张面孔,“我们的敌人是能够跨越星海的猎手,是意图不明的高维存在。恐惧、贪婪、猜忌,这些情绪只会让我们更快地走向灭亡。”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斩钉截铁:
“我提议:第一,‘星标’就地封存于西伯利亚遗迹原处,由udf联合部队和最顶尖的科学家团队驻守研究,任何国家不得单独移动或拆解。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其协调其他遗迹力量,强化地球防御。”
“第二,成立‘星穹守护’特别项目组,由我直接负责,整合全球所有远古遗迹研究资源和成果,优先级最高。目标: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修复或利用屏障残存力量的方法。”
“第三,udf立刻组建快速反应舰队,装备最新武器和‘能量稳定器’,由我统一调度,专门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外星猎手活动和突发遗迹事件。”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陈麒的声音变得更加沉重,“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启动‘火种’计划预案,筛选和保存文明火种。”
前三点提议,显示了他作为领袖的魄力和远见,既避免了“星标”争夺战,又将力量集中到最关键的方向。最后一点,则让所有人心头一沉,但也知道这是必要的冷静和残酷。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但这一次,不再是争论的僵局,而是被陈麒清晰而坚定的思路所引导的思考。
经过短暂的磋商和权衡,陈麒的提议以绝大多数赞成票通过。
领袖的抉择,为人类在迷途中指明了下一步的方向。尽管前路依旧艰难,但至少,不再是一片混乱。
会议结束,陈麒立刻投入了新一轮的工作。协调部队、组建项目组、审核“火种”计划名单…千头万绪,都需要他决策。
他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时间去看望还在昏迷中的林凡。
他知道,他必须撑起这片天,直到他的战士们再次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