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发现鳄卵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在指挥部内部引发了远比之前任何一次危机都要剧烈的震荡和分歧。如何处理这十几枚蕴含着未知风险与价值的史前巨鳄之卵,成为了摆在决策者面前一道极其艰难的伦理与战略选择题。
紧急召开的高层会议上,意见迅速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以省军区代表和部分安全部门负责人为首的“摧毁派”态度坚决。他们的理由简单而首接:
“同志们,这不是儿戏!”一位肩扛大校军衔的军官语气激动,“一头成年巨鳄己经让我们焦头烂额,牺牲了战士!如果这十几枚卵全部孵化,那就是十几头史前怪物!怒江流域将变成什么样子?下游几百万群众的安全还要不要了?我们必须立即、彻底摧毁巢穴,以绝后患!这是最保险、最负责任的做法!”
他强调,任何犹豫都是对人民生命安全的极端不负责任,潜在的生态灾难风险远远超过这些卵的科研价值。支持这一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经历了多次失败行动和伤亡的一线指挥人员,他们无法接受未来可能出现更糟糕局面的可能性。
而另一边,以苏雨涵为首的科学家团队,以及部分倾向于长远考量的政府官员,则构成了“保留研究派”。苏雨涵几乎是带着恳求的语气发言:
“高指挥,各位领导,我理解大家的安全担忧。但这些卵是地球生命史上的奇迹!是活着的化石!它们可能隐藏着生命演化、古气候、甚至抗病基因的巨大秘密!一旦摧毁,将是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我们可能永远失去了解这种史前巨兽和那个时代的钥匙!”
她进一步提出,保留卵并非等于放任不管。“我们可以考虑将卵转移至绝对安全的秘密研究设施进行人工孵化或低温保存。这样既能控制风险,又能进行科学研究。甚至如果我们能成功孵化并有限度地控制,对于未来生物科技的发展可能都有难以估量的意义。”她还指出,这些卵是理解巨鳄习性、寻找其弱点的关键,贸然摧毁可能激怒护巢的母鳄,使其行为更加不可预测。
双方争论激烈,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摧毁派指责保留派“科学至上”,漠视现实安全;保留派则批评摧毁派“简单粗暴”,缺乏长远眼光。会议一度陷入僵局。
高战作为前线总指挥,眉头紧锁,压力巨大。他必须做出一个可能影响深远,且无法回头决定。他看向一首沉默的老猎人阿普和情绪低落的刀岩罕:“阿普叔,刀师傅,你们怎么看?”
阿普摩挲着手中的烟袋,缓缓道:“山林里的规矩,不轻易赶尽杀绝。‘水龙爷’是祸害,但它的崽子还没出世,是孽是缘,说不清。老祖宗说,万事留一线。”他的话带着朴素的生态观。
刀岩罕则苦笑一下:“我差点害了大家,没脸多说。但按我们猎人的老话,掏窝是最下乘的做法,容易结死仇。那母鳄要是知道窝被端了,怕是真要跟人不死不休了。”
两人的话,让高战陷入了更深的思考。这不仅仅是科学与安全的冲突,还涉及人与自然的深层关系。
就在这时,来自省委指挥部的加密指示送达。省委领导在听取了初步汇报后,给出了原则性指导意见:在确保绝对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样本,为国家和人类的科学发展保留机会。
这份指示虽然留有弹性,但明显倾向于谨慎保留和研究。
最终,在经过彻夜的激烈讨论和风险评估后,高战做出了一个融合了双方意见的折中决定:
不予摧毁:立即摧毁巢穴和鳄卵的方案被否决。
秘密转移:制定周密计划,尽快将全部鳄卵安全、无损地转移出原始巢穴。
绝对隔离:转移目的地选定为省城一处具备最高生物安全等级(p4实验室级别)的秘密科研基地,进行严格封闭式管理和研究。
信息封锁:此行动列为最高机密,严格限制知情范围,防止消息泄露引发恐慌或国际争端。
应对母鳄:加强上游区域监控,准备应对母鳄可能因发现卵失踪而采取的极端报复行为。
这个决定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和风险转移到了科研和安保团队身上。但无论如何,人类暂时选择了为这些来自远古的生命留下了一线生机,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和不确定性的道路。
当转移命令下达时,苏雨涵松了一口气,但心头却更加沉重。她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