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宁波府。
鄞县,越王府。
这座宏伟的越王府是整个浙江规模最大的建筑府邸了,也是唯一一座大明亲王府。
其位置位于宁波府城墙东北方向,坐北朝南,按照应天府紫禁城缩小版来建造,与外城一样,也有自己的城墙与护城河,与其说是一座王府,倒不如说是一座王城!
整个越王府更是占地近五百亩,有大小宫殿四十多座,房屋四千馀间……
“……”
“殿下,因越王府规模实在巨大,修建了七年才完工,但城外护城河还是有些地方没完善好,不过今年年底就能彻底完工……”
“无碍,无碍!”
听到这话,朱高爔笑了笑,问道:
“百姓工人们辛苦了,对了,他们每天多少薪酬?”
张嵩连忙回应:“回殿下的话,陛下命令:除了刑徒没有薪酬外,采伐木材的百姓民工们服徭役,但每个月有五斗米,钞两锭,工匠瓦匠们每个月七斗米,每天管两顿饭,如果有民工们工伤没了,还给其抚恤三两银子,免除家人三年劳役。”
“并且天气如果寒冷,到十月中旬就停工了,如果过了期份还有在干活的民工工匠们,每人每月在酬劳的上面再赏一斗米,钞一锭,棉布二匹……”
“恩,那不错!”
朱高爔满意的点了点头,老爷子还怪讲究,将民工们的吃喝拉撒全都管到位了。
想着,他也不能弱于人,于是说道:
“通知下去,修建护城河的民工们每人涨一倍薪酬,由本王来发!”
“是!”
张嵩无奈的点了点头,好吧,你老朱家都是大款。
…………
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后,还有那些财物都给安顿好后……
在知府张嵩等官员的带领之下,朱高爔来到了越王府大门前。
看着这座与京城那座一般无二的越王府,只是规模大了些,这让朱高爔突然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随后朱高爔等人花了不少时间走过了裕门,端礼门,承运门……
来到了金碧辉煌的王府正殿:承运殿,正所谓皇帝奉天,亲王承运,合称“奉天承运”!
之后又逛到了存心殿,这是将来他日常起居的住所。
最终朱高爔一人来到了他的后宫,中宫长春宫,这是越王妃郑秀清专属宫殿,还有东西三所,就是后宫妃子侍妾居住之地。
包括燕居之殿,世子所,宗庙,库房,典膳所……
谨德殿,大成之殿,山川坛,社稷坛……
还有王府最前面就是各司各所,居住着王府属官,比如越王府护卫指挥司,长史司,内史司,承奉司,典义所,典宝所,工正所,良医所,审理所,纪查所……
逛到王府后宫后,朱高爔就没打算再逛了,因为实在是太大了,一时间根本就逛不完,回到了承运殿,跟知府张嵩等人汇合了。
“张知府……你让人将本王的王府打扫的如此干净,有劳了!”
一听这话,张嵩赶忙拱了拱手,笑道:
“殿下您言重了,这都是下官应该做的。”
见状,朱高爔笑了笑,然后直接开口道:“张知府,不瞒你说,这次本王顶多在宁波府待五天!”
宁波是他朱高爔的封地,如今他还没就藩呢,为了不让朝中官员们以此来找借口,所以他也只好以最快的速度巡行宁波各县,之后再去往隔壁的台州府。
因为在一年前,他就杀了一批通倭的官员和一群贪官,处理起来要简单多了。
“劳烦你将宁波府最新的所有官员名单,还有百姓户籍,赋税,良田产量等文书全都拿给本王。”
“是!”
闻言,张嵩也很是干脆的答应了,毕竟越王如今是巡抚,并且以后宁波就是他的封地,早给晚给都一样。
“……”
寒喧一阵后,等张嵩等官员回去办事了,随后朱高爔又看向了雨化田,吩咐道:
“命护卫们将那些财物分为两批一批直接搬到王府库房之中,另一批搬到咱们的秘密基地之中。”
“遵命!”
雨化田拱了拱手,至于越王说得秘密基地,那就是在倭国运回的那一大批银子存放之处。
…………
在将知府张嵩带来的宁波府一切事务都解决后。
第三天,朱高爔穿着便服带着护卫来到了自己王城边上微服私访。
因为如今护城河还在进行完善,中午时候,不少民工们干完活,坐在了地上吃着手中的午饭……
这时,朱高爔也是走了过来,直接就地坐在地上,对着一旁的一个看起来有五十多岁的老者问道:“老人家,如今家中日子过得可还好?”
“……”
那老者见一个锦衣打扮的男子对自己说话,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于是他赶忙吃完了手中的馍馍,回应说道:
“全依赖咱们皇帝的圣明,如今小老儿一家都能吃上饱饭了,还能存下一点……”
“哦?怎么说?”朱高爔不禁问道。
“嘿嘿……皇帝下令修建这个大王府,说是给皇帝儿子住的,而那些个官老爷们又征集咱们老百姓来干活,每个月不光给咱们工钱,每天还管两顿饭,这天下哪有这种美事?”
“而且小老儿昨天听说了,皇帝的儿子来到咱们这里了,说是给咱们这些民工工钱涨一倍,这可真是一位贤王啊!”
说着说着,那位老者笑得都合不拢嘴了,虽然一口牙不剩多少了,但他的笑容一看就是发自内心的。
“老人家,皇帝的圣明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你们工作应得的……”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粗衣,身上打了好几个补丁的中年汉子说道:“不过可惜的是……听说这护城河今年年底就能完工了,以后想找这么美的活可难找喽!”
“是啊是啊……”
此话一出,周围的民工们纷纷点头。
见状,就连朱高爔也不得不感慨。
毕竟朝廷的这些工程对于百姓民工来说,确实是一件难得的美事,不光每月有工钱拿,每天还能管饭,这让他们给家里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想着,朱高爔问向了那位老者:“老人家,家中可有子弟曾读过书?”
闻言,老者的笑容消失了,不禁叹了一口气:“哎~小老儿就是一个普通农户……”
“一家人能够吃口饱饭,平日里无病无灾就烧高香了,哪还能奢望读书,那都是地主老爷家才有的事。”
这时,一声吆喝声传来:“大伙都吃饱喝足了吧?可以来干活了!”
“这就来!”
听到这话,原本还坐着休息的民工们立刻起身前去干活了,包括刚刚跟朱高爔讲话的那个老者。
“……”
看着这些民工卖力干活的样子,还有刚刚那个老者的一番话,朱高爔站在原地愣了良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