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嘴角微微抽搐,忍不住摇头失笑。
这套说辞,何其耳熟!
当初他刚重生到神雕世界,这系统就是用类似的言语,将他“圈禁”在终南山太白峰,苦修二十载直至金丹,结果下山一看,哪有什么大能满地走,分明是侠客江湖行。
如今又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他心底已然不信,结合这熟悉的地形环境,以及之前经历的神雕世界,一个猜测逐渐浮上心头。
现在,只需要验证一下。
回忆着前世看过的某部武侠小说细节,李长生转身向北而行。
穿过一片嶙峋的岩石区,他逐一尝试推动那些看起来有些特别的巨石。
很快,其中一块岩石在他法力轻推下,发出沉闷的“扎扎”声,竟如同旋转门一般,缓缓转动,露出了背后黑黝黝的信道入口!
李长生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笑容,他右手法力一吐,将岩石上残留的藤蔓尽数震为齑粉,随即不再尤豫,快步踏入信道之中。
【】
系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哈哈,你又想骗我!”
李长生一边在昏暗的甬道中快速前行,一边在心底对系统笑道。
“不知道吃一堑长一智吗?同样的当,我可不会上第二次了。”
这条甬道地面铺着石板,显然经过人工修葺,一路向下倾斜。
以李长生的脚程,很快便走到了尽头。
眼前是一座颇为气派的巨大门户,乃是以青铜混合精铁铸造,门上钉着碗口大的门钉,还有两个狮首衔环。
信道至此已无丝毫光线,漆黑一片,但李长生出窍境的修为,早已能暗中视物,一切清淅可见。
他伸手推开沉重的金属大门,一股陈年的霉味扑面而来。
迈步而入,前面又是一扇稍小些的门户。
推开这小门,眼前壑然开朗,是一间圆形的石室。
石室中有着朦胧的光亮。
光源来自左侧石壁上镶崁的一块铜盆大小的水晶。
水晶之外,赫然是那座大湖的湖底!
只见水波荡漾,各色鱼虾悠闲游弋,湖面上的天光通过水晶照射进来,将石室映得光怪陆离,颇有几分后世水族馆的意趣。
到了这里,李长生已完全确认——此处正是大理无量山剑湖底,昔年无崖子与李秋水的隐居之地!
看这四处积尘的厚度,段誉那个小子显然还未曾到访。
想不到,自己竟从神雕世界,来到了这天龙世界。
石室中有张石桌,桌上放着一面铜镜,以及些梳子、钗环之类的女子用具。
铜镜上布满了斑驳的铜绿,昭示着岁月流逝,久无人迹。
李长生微微张口,一股无形气流如旋风般吐出,席卷整个石室。
刹那间,所有积尘、蛛网乃至铜镜上的绿锈,都被这股精准控制的法力旋风卷起,送出室外。
石室内顿时变得洁净如新,连那水晶窗外透进的光都似乎明亮了几分。
他满意地点点头,再次对系统说道:“系统啊系统,这一次,你可骗不到我了。”
【】
系统继续保持沉默,仿佛陷入了某种逻辑宕机状态。
李长生神识如水银泻地般散开,瞬间便捕捉到石室西南角有一处极细微的缝隙。
他走过去,手掌按在看似浑然一体的石壁上,微微运力,一扇与石壁完美融合的暗门被悄然推开,露出后面一道向下延伸,约有十馀级的石阶。
拾级而下,又是一道门户。
李长生推开这最后一扇门,刹那间,珠光宝气扑面而来!
只见这间石室更为精致,顶上、壁上镶崁着无数夜明珠与各色宝石,更有六块打磨得极为光滑的巨大水晶作为“窗户”,窗外同样是深邃的剑湖湖水。
室中央,一座宫装美女的玉像栩栩如生,巧笑嫣然,眼神灵动,仿佛正脉脉含情地凝视着来人。
这想必就是让段誉魂牵梦萦的“神仙姐姐”了。
东面石壁被削得极为平整,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多是《庄子》中的篇章。
而在文末,则是一行清淅的字迹:“无崖子为秋水妹书。洞中无日月,人间至乐也。”
“果然如此。”
李长生摇头失笑,无崖子这人,武功高不高另说,这营造洞府、哄道侣开心的手段和财力,倒是一等一的。
他再次张口一吐,一股清风拂过,将这间藏有玉像的石室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
李长生重新站定在那尊巧笑嫣然的玉像前,目光落下,带着几分了然与玩味。
他蹲下身,果然看见玉像双脚所穿绸鞋的内侧,绣着细密如蚊蝇的小字。
右足绣着“磕首千遍,供我驱策”,左足则是“遵行我命,百死无悔”。
玉像前方,摆放着两个略显陈旧的蒲团。
李长生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设置,心中不免有些恶趣味地想:若是哪个实诚人真个磕满一千个头,蒲团却没有坏,别人也没发现其中的奥秘。
李秋水那般人物,怕也只是付诸一笑,根本不会在意求功者是否空手而归吧?
毕竟,这更象是一场随性的捉弄,而非诚心赐予机缘。
他对那所谓的《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并无兴趣。
不再关注玉像与蒲团,李长生转身走向石室左侧的月洞门。
门后是另一间较小的石室,内有石床一张,床前还放着一个小小的木质摇篮,仿佛曾有过婴孩在此居住。
石壁之上,悬挂着一张七弦琴,可惜琴弦早已断绝,徒留寂寞。
床的左侧设有一张石几,几面刻着一副十九路围棋盘,上面布着两百馀枚黑白棋子,棋局纠缠,隐现杀伐,显然是一局未曾下完的残棋。
石床尾部,另有一道月洞门,门旁石壁上凿刻着四个颇有仙气的大字——“琅嬛福地”。
李长生信步走入其中。
这“琅嬛福地”比外面几间石室加起来还要宽敞数倍,一排排木制书架整齐排列,规模宏大,可以想见当年藏书之丰。
但如今这些书架上却是空空荡荡,积着一层薄灰,连半片纸屑也无。
李长生自然知晓缘由,此间收藏的天下各门各派武学典籍,早已被李秋水与丁春秋二人联手,尽数搬运至姑苏曼陀山庄去了。
他回到外间那有石床的石室,拂去床上尘埃,盘膝坐于石床之上。
双目微阖,手结玄印,《九转玄功》的心法在体内缓缓流转。
起初并无异状,但随着功法运行渐入佳境,这沉寂了不知多少年的剑湖底石室,开始生出微妙的变化。
一丝丝、一缕缕近乎无形的天地灵气,开始受到某种强大引力的牵引,悄无声息地穿透厚重的山岩与湖水,向着石室内汇聚而来。
起初只是微风拂面,渐渐地,那灵气流动变得清淅可感,如同涓涓细流,导入李长生的周身百骸。
他的身体仿佛化为了一个无形的旋涡,温和而坚定地吞噬着周遭的能量。
石室内,那断弦的琴微微颤动,棋盘上的棋子仿佛也蒙上了一层极淡的莹光。
镶崁在墙壁上的明珠、宝石,其光华似乎也灵动了几分,与李长生呼吸的韵律隐隐相合。
他周身笼罩在一层极其淡薄,若有若无的清辉之中,肌肤之下,仿佛有宝光流动,那是玄功淬炼肉身的体现。
识海之内,元婴亦睁开双眼,小手掐诀,与肉身同步呼吸吐纳,纯净的神魂之力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抚平着因空间穿越而产生的那一丝丝疲惫与震荡。
整个修炼过程无声无息,却自有一股渊深莫测的道韵在石室中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