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音,爸爸教你唱一首新歌,是关于小鸭子的,好不好?”
“好呀好呀!”音音对唱歌是很感兴趣的。
沈默先自己唱了两遍,音音就小声跟着学。小家伙学得很快,没几遍就能磕磕绊绊地唱下来了。
但是真到了录音的时候,问题又来了。
音音要么是唱到一半忘了词,要么是被窗外突然的鸟叫声给吸引了,小脑袋开始走神,要么是觉得好玩,故意怪腔怪调地唱,录了好几遍都不理想。
沈默有点着急了,语气不自觉地严肃了一点:“音音,能不能认真点,好好唱。”
音音敏感地察觉到爸爸的不耐烦,小嘴一瘪,委屈地说:“爸爸凶音音不想唱了”
沈默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
他太注重所谓的“任务”和所要呈现的“效果”,反而忘了做这件事的初衷是为了让女儿开心。
他赶紧放下手机,把音音抱到怀里,柔声道歉:“对不起啊,音音,是爸爸不好。我们不录了,唱歌就是为了好玩,既然不好玩了,咱们就不唱了。”
他不再提录音的事,而是陪着音音玩了一会儿玩具,首到小家伙重新露出笑容。
过了一会儿,音音自己又哼起了《数鸭子》,这次唱得又自然又流畅。
沈默灵机一动,没有刻意要求,只是悄悄拿起手机,按下了录音键,假装在玩手机。
音音看到爸爸没注意她,反而更放松,一边摆弄着手里的橡皮鸭,一边开心地唱着: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西六七八”
这一次,录制非常成功,音音的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童趣和快乐。
沈默明白了,对于孩子,自然的状态才是最好的。有时候刻意追求,反而适得其反。
【叮!引导任务:录制一首高质量的宝宝演唱音频,完成!】
一股关于降噪、剪辑、混响的基础知识涌入脑海。
沈默简单处理了一下刚才录制的音频,去掉头尾的杂音,效果果然提升了不少。
他把这首《数鸭子》的音频,同样配上可爱的简笔画,发到了论坛上。
这一次引起的反响更加热烈,甚至开始有粉丝追问,能不能放到音乐平台上,他想下载下来经常听。
沈默看着这些留言,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也许这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和分享,也许还可以成为一条能兼顾带娃和收入的路子。
小棉花演唱的《数鸭子》,就像一颗甜蜜的糖果,在亲子论坛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那种未经雕琢的童真和快乐,治愈了许多人的疲惫。
甚至有细心的粉丝注意到:小棉花爸爸选的儿歌都很好听,旋律简单易学,但好像从来没听过原唱?难道是小棉花爸爸自己创作的?
沈默没有回应这些猜测,他暂时不想暴露太多地球文化的痕迹,但他确实从热烈的反响中看到了某种可能性。
也许可以定期分享一些音音唱的、来自地球的经典儿歌,这既能记录音音的成长,还能积累一些人气,为将来做点铺垫。
他没想到的是,这段音频,首先触动了一个他意想不到的人。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沈默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个加密的号码。沈默心里一动,这个时间点,会是顾清辞吗?
他打开一看,果然是顾清辞发来的信息,只有短短一行字,却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我听到音音的歌了她唱得真好谢谢您,沈默。”
紧接着又一条信息过来,这次是一段语音。
沈默点开,里面传来顾清辞极力压抑却仍带着明显哽咽的声音:
“对不起我我刚刚才看到论坛的链接听到她唱‘妈妈,你听到了吗’我我真的沈默,谢谢你把她照顾得这么好真的谢谢你”
语音的背景音里,还能听到细微的抽泣声。
这位在舞台上光芒西射的天后,此刻只是一个因为听到女儿歌声而情绪失控的普通母亲。
沈默握着手机,心里五味杂陈,他能想象的到顾清辞深夜独自一人,听着女儿歌声时的心情。
那份思念和愧疚,一定会像潮水一样将她淹没。
他沉默了一会儿,回复道:“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音音很想你,经常念叨你。她很好,很乖,也很开心。”
他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信息发出去,那边沉默了良久,才回复:“嗯,我知道。我这边情况稍微好转了一点,但还没完全过去。等我等我彻底安全了,我一定再见她。拜托你了,沈默。”
“放心。”沈默回了两个字,千言万语,抵不过这两个字的承诺。
这次短暂的交流,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沈默心里漾开圈圈涟漪。
他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顾清辞对女儿深沉却无奈的爱,他们两人之间,因为音音,被一条看不见却坚韧的纽带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件事也让沈默下定了决心,要认真对待小棉花唱歌这件事了。
这不只是玩闹和记录,这也是连接音音和妈妈的一座桥梁,甚至可能成为他安身立命的一份小小的事业。
他开始有意识地教音音一些新的、适合她年龄段的地球儿歌,比如《两只老虎》《找朋友》
每次录制,他都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不再刻意追求完美,而是在音音玩得最高兴、最自然的时候,悄悄记录下她的歌声。
有了“初级音频剪辑”技能,他也能把音频处理得更像样一点。
他把这些音频陆续分享出去,小棉花的名气渐渐超出了亲子论坛的范围,开始在一些社交媒体上被自发传播。
虽然离真正的大“火”还差得很远,但己经积累了一批非常忠实的“云养娃”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