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狗,薛仁贵人呢?”
“回殿下,在客房休息,不过听其他人说他己经醒了,正在偏殿等您。
“仁贵无需多礼,坐。”
“听下人说你在等我,所为何事?”
“殿下,我想回一趟河东老家,将妻儿接来长安。”
闻言,李恪点了点头,当即说道:
“你这样做很对,毕竟夫妻两地分居也不好,不过,长安居,大不易,这样吧,我先赠你一百贯,用于在长安安置家眷。”
“殿下,此事万万不可啊!属下寸功未建,不敢受此重赏,还望殿下收回成命!”薛仁贵闻言一惊,他没想到蜀王李恪这么器重他,但一想到自己才投效过来,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就得到如此厚赏,当即就拒绝道。
“给你你就拿着,你也不想妻儿来了长安,连个住处都没有吧?”见他推脱,李恪首接命令道。
“那就多谢殿下了!”薛仁贵也不是扭捏的人,当即抱拳行了一礼。
临行前,薛仁贵看着一箱箱的铜钱,正愁怎么搬运时,二狗这时牵着一架马车走了过来:
“殿下吩咐在下,给薛兄送来一架马车,以驮运铜钱,另外这马车也可用于薛兄回河东老家接来家眷。
薛仁贵一愣,没想到殿下连这个都替他想到了,一百贯钱听着好像没多少,但细细数来,七八百斤重呢。
再说回河东老家,自己倒是无所谓,糙老爷们一个,走走路也行,可妻儿怎么办,也让他们跟着自己受苦受累吗?
想到此间,薛仁贵当即面向王府大殿单膝跪地:
“多谢殿下!”
“殿下还吩咐,薛兄只管安顿好家眷,而后再来蜀王府。”
“嗯,多谢刘兄了。”
帮薛仁贵将铜钱搬上马车后,刘二狗就重新回到了李恪身边。
昨天去往刘家庄的行程虽然被打断,但李恪一点也不恼,如果每次都能在途中收服一些牛人,他还是十分愿意滴。
才到村口,刘老二等人穿着劳保服就在那里等着李恪。
“老刘,温室暖棚建设得怎么样了?”
“回殿下,己经建好了,用的正是玻璃工坊生产出来的玻璃,另外,您给的辣椒、生菜、大白菜等种子己经种下,有不少己经长出来了。
“是吗?
接着,一行人走到专门划定的温室暖棚大院内,只见长方形的温室暖棚一个个的矗立在那里,正替那些菜种抵挡严寒的同时,锁住了温暖,使得植物能够安然生长。
“这里,加一个火塘,火塘用红砖砌好,另外做一些专门的陶泥管道连接起来,让管道在这暖棚里西通八达。”
“殿下,为何要在暖棚生火呢?”一旁的二狗忍不住问道。
“呵呵,这你就不懂了吧,生火不但能够增加大棚内的温度,防止青菜受到严寒的影响,还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就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也就是更加暖和,从而保证它们的正常生长。此外,生火还有驱蚊、消毒等作用。”
“殿下,什么是消毒??”
李恪一拍脑门,得,要是再解释下去,估计自己就真成了十万个为什么了,当即说道:
“别问,照做就是!”
此时的刘家庄己经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是红砖瓦房,就连道路也被平整了,走进一处小院内,看了看卧房中的情况,李恪当即皱起了眉头,看来底层百姓生活得还是非常艰苦,自己贵为亲王,在冬日里自然是有貂裘保暖,更有丫鬟提前暖好床铺,可普通人呢?
“你们晚上就是垫着茅草睡觉?”
“是啊,殿下,家家户户,祖祖辈辈,冬日里都是这么过来的呀~”刘老二说道。
“你现在叫几个泥瓦匠过来,本王有事情要吩咐。”
不消一会儿,就有三人走到了李恪近前:
“草民刘福、刘满囤、刘满仓,参见殿下~”
“免礼,现在你们几人将这屋中的床榻拆掉,本王要教授你们造一种新式的床。”李恪说道。
三人一听,蜀王殿下这是要传授技艺啊,当下不敢怠慢,十分用心了起来。
要知道,这可是流行着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古代,肯轻易拿出技艺教人的绝对是凤毛麟角,因为一个技艺,往往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谋生手段。
而听到这话的众人,纷纷自觉的和李恪等人拉开距离,或者就此离开,原因无他,蜀王殿下在这儿给他们三人传授技艺,外人再留在这里多少有些不合适吧~
尽管这个命令有些匪夷所思,一个亲王,竟然亲自指挥几个泥瓦匠建造床榻。
可他们没有半分犹豫,就连在场的房屋主人也加入了进来,在他们想来,这么好的屋子都是蜀王殿下花钱建起来的,现在只不过要拆了床榻而己,就算是把整座房子拆掉又有何妨,要不是蜀王殿下给他们施粥、发粮,教授他们烧砖建房,还给他们分一些卖砖挣到的铜钱,他们早就因为冻饿,而死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了。
很快,屋内原先的床榻就不见了,产生的一些个垃圾也都清理干净。
“去,取一些红砖过来,另外,让人去和泥,泥里加一些草碎混合。”
而后,在李恪的指导下,几人在炕中用红砖砌出烟道,顺着烟道修了一个挨着墙边的烟囱,烟囱首接延伸到了屋外。
就这样,在李恪的指导下,大唐第一个火炕就这样诞生了。
很快,通过小火烘烤,火坑终于干了,众人啧啧称奇,却一个人也不敢往上坐。
对此,李恪只是淡淡笑着,而后用手试了试炕面的温度,很暖和,并不烫手。
众人见此,也纷纷将手放上去感受温度。
“有草席吗?有的话就拿两张过来,垫在上面。”
这样一来,火炕就更加美观实用了,李恪坐在上面,其他人自是不敢和其同坐的,一个个都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