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自己的?
李维明心里咯噔一下,有些诧异地转过头,顺着伙计所指的方向望去,却只见到一张空空如也的桌子,残留的茶杯还冒着袅袅热气。
“咦?人呢?刚才还在这的。”伙计疑惑地嘀咕了一声,端着空托盘离开了。
李维明愣愣地瞪着这盘来历不明的虾饺,脸色变换不定,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维明在没确定虾饺来历之前,肯定是不敢吃的,况且他现在可谓是一肚子疑惑。
这笼虾饺是谁给的?
为什么这人要给他?
首先,他可以肯定应该不会是敌人,毕竟哪有打草惊蛇的道理。
那么是自己人?
可既然是自己人,为何对方不敢现身,反而要用这种方式跟他接触?
从对方立刻离开的表现来看,似乎很怕跟他扯上联系!
李维明可以确定,这并不是稀松平常的赠菜,而是一种特殊的无接触信息传递方式,更像是示警!
至于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向他示警李维明眼皮一跳,涌上一股不祥的预感。
环顾四周,疑神疑鬼的他只觉得四面八方都是窥探的目光,看谁都像是跟踪者。
冷静,不要草木皆兵!
李维明轻轻张开嘴吸了一口气,稍稍平复心情,对把这笼虾饺给他的人有了模糊的猜测。
如果真是他心中所想的那人所留,里面定然有留下关键信息!
于是,他拿起筷子,不动声色地夹开晶莹剔透的虾饺,果然在底下见到了折成梯形的纸条。
见到这军情处惯用的折叠方式,李维明对那人的身份越发肯定。
这个时候,会出现在这里的自己人纸条应当是影锋所留!
他警惕地用眼角余光注意着四周,轻轻用筷子夹出纸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藏于掌心。
借着茶碗的掩护,李维明用一个小指头将纸条悄悄展开,只见其上风骨遒劲的行书:
“明前的金陵龙井已到,敌跟踪。你速退至预定撤退点,我来善后。——影锋”
“明前的金陵龙井”是两人约定好的接头语,指代的是这批从南京带来的活动经费!
原本的接头方式是两人伪造成茶商,林易自称带着一批“明前的金陵龙井”来找李维明推销
读完这寥寥两句,尤其是其中只有两人才知道的接头信息,李维明已经可以确定来者的身份,正是他期盼已久的影锋!
但想到影锋在纸条内提及自己当下的处境,李维明浑身汗毛倒竖,只觉得脊背上一阵冰凉。
他多日的担心果然得到了应证——自己被敌人盯上了!
影锋应当是发现了敌人的眼线,只能先一步离开茶楼,并且借纸条发出警示!
可纸条上所说的善后是什么意思?
难道影锋有本事可以带着他突出重围?
现在身处敌人的地盘,天时地利人和,他们一样都不占,妄想突围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短短片刻,李维明看似端着茶碗自饮,其实脑海里已针对当下形势闪过诸多念头。
但他转念一想,若无“影锋”相助,仅靠他自己恐怕也无法脱身,最终难免要落入敌手,不如相信这位神秘的“影锋”一回,按其计划行事,或许能博得一线生机!
总部派来执行如此重要任务的人选,总不至于是个草包吧。
罢了,拼一把!
想到这,李维明夹起最后一个虾饺,借着袖子遮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张纸条一同塞进嘴里,狠狠嚼了几下吞入腹中。
吃下纸条后,他只觉喉间有些干涩,又仰起头将碗中的茶水一饮而尽,却是喝出了壮行酒的豪迈。
放下茶碗时,他的眼眶微红,但神情却异常坚毅,已是下定了决心。
“结账!”李维明招手唤道。
不料跑堂的伙计过来道:“有位先生已经帮您付过了,客官请慢走!”
李维明微微一怔,起身往楼下走去。
他步伐不疾不徐,神情也颇为平静,仿佛浑然不觉自己已经被人跟踪一般。
李维明很清楚接下来他该怎么做,那就要尽量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减少身后跟着的尾巴数目。
因此,李维明在到了一楼后,故意钻入了茶楼的后厨,试图从那边的小门往后巷溜走。
但到了紧闭的后厨小门前,李维明却是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门锁上拴着一条大拇指粗的铁链,眼看是没法破开了。
他心里“咯噔”一下,大叫不妙,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被人提前封锁了出口。
看来今天自己竟是成了瓮中之鳖!
李维明无奈,只好脚步沉重地折返回正门这个唯一的出口。
出师不利的阴影加上敌人这有备而来的架势,让他心里顿时感觉沉甸甸的。
而就在他刚踏出大门的瞬间,敏锐的第六感立刻便捕捉到了好几双从身上扫过的眼睛。
他佯装不知,只用余光关注着周边环境,神情自若地抬起腿往街角走去。
可这一走动,李维明便立刻又发现了这街上的异常!
随着他步伐的移动,街边叫卖糖人的、乞讨的、拉黄包车的便都跟着他一起动,亦步亦趋地在身后不远处缀着。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可发现竟有如此多眼线后,李维明还是觉得有些头皮发麻。
粤军特务竟是将外围布置得滴水不漏,今天他怕是插翅难飞了!
认清这一点后,近乎绝望的李维明担心起了“影锋”,只希望他出去后别再折返回来营救自己。
因为他实在是想不到,影锋要如何做,才能带着自己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逃出生天!
李维明的脚步加快,往西关大街人流稠密处走去,试图尽自己努力甩掉一部分敌人。
他的撤退点在珠江岸边,穿过骑楼后的街巷就可抵达,可这些经过跟踪训练的特务又岂是这么好甩脱的?
他们如同嗅觉灵敏的猎犬,一路追寻着李维明的踪迹,始终不远不近地跟在身后,默默等待着上级的命令。
再次穿过一处骑楼后,李维明发现人流渐渐稀疏,自己已经到了居民区的后街,但身后那些脚步声却一直没有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