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四月,就在陈友谅占据婆罗洲东南半个岛屿之际,以远望号为首的北上舰队也抵达了澄州(北海道),并且朱重八也已经率领移民全部登岸。
在汪大渊的提点之下,朱重八将麾下的一个屯田师,以营为单位,共分为15个营地驻扎,创建村镇,开辟田亩。
每个营又分为四个连,其中两个负责开垦土地,一个连负责伐木,清理森林,另一个连负责留守营地,保卫营地安全,同时还负责村镇的房屋建设。
四个连各司其职,第一年先扎下根来,第二年再继续开辟土地,反正前五年都是吃大锅饭,土地共有,谁也别嫌干的少,反正大家都有事情做,真要觉得不公平,也可以四个连轮换着来,等五年之后再正式分田。
同时每个营的军事主官负责村镇建设和开荒,以及军事训练,每个营的训导官除了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调解纠纷,分配物资外,还要负责和周围的阿伊努人搞好关系。
刚开始可以送一些礼物给周围的土人部落,如果他们给面子,那双方就相安无事,如果他们表现出敌意,那屯田师也不用客气,该打就打,该杀就杀。
如果当地土人对他们表现出亲近,比如和屯田师一起居住,一起学习劳作技术等等,那屯田师也不赶他们走,可以将这种部落直接吸收到屯田体系里来,将来也可以给他们分田落户。
就目前来说,情况还算不错,至少暂时还没打起来,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阿伊努人不会种地,他们靠渔猎采集为生,因此多居住在森林里,而大明的移民开荒,首选靠近河流的冲积平原,这里地势开阔,土地平坦肥沃,适合开荒,军营也基本都创建在这种地方,因此双方的领地冲突不大,大明移民最多到森林边缘砍些柴禾或树木,不会太深入土人占据的森林。
其次是人口密度问题,在农耕、游牧、渔猎三种文明当中,单位面积内,渔猎的人口承载量最少,阿伊努人基本都是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小部落,没有游牧那种大部落团体。
阿伊努人的母系氏族部落,一家子最多也就二三十人,而且他们每个部落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强,甚至连个统一的军事头领都没有,这也是历史上他们打不过日本人的原因。
而移民是八百多人一个营住在一起,那些受到打扰的当地阿伊努人,即便心里发怒,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大明移民人多啊,他们二三十人的部落,怎么打得过八百多人的营?
既然打不过,那就只能忍气吞声,更何况新来的移民还上来就先给他们送礼,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大明的移民都那么客气了,土人也不好故意找茬。
当然还有个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这些靠渔猎为生的阿伊努人,没有什么土地所有权的观念,他们的部落本来就会到处搬迁,到处跑,所以大明移民占下一些土地,他们也不认为有什么,真想等到双方因为土地发生矛盾时,那也得等移民人口多了之后。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双方这才暂时相安无事,也让大明的移民顺利站住了脚。
并且从建康北上的路上,他们的船队还在济州岛停靠了一次,朱重八从岛上买了一百多匹马带到了澄州,然后组织了一支只有几十人的亲兵队,朱重八自己整天带队东奔西走,游走在15个移民营地之间,检查各地的安置和屯田情况,顺便收集大家遇到的问题,他好集中想办法解决。
而另一边,在大明的京师建康这里,鲁锦也在枢密院召开了一次关于裁军和军改的小会。
过年之前,鲁锦曾做过一次枢密院官员的人事调整,原总参谋部尚书包毓,被他调到了政务院任警务部尚书,原枢密院侍从司郎中夏煜,被升任总参尚书。
把夏煜调到这个位置来,本意就是让他负责主持裁军和军改的,夏煜忙活了三个月,也总算按照鲁锦的要求,把军改方案做了出来,因为军改涉及多个部门,于是鲁锦才召集相关人员举行了这次小型会议,各部门一起讨论军改的方案,如果没问题就确定下来,然后逐步实施裁军改革。
首先是武相冯国用说明情况,他看了看手中的资料,清了清嗓子当即说道。
“这次实施裁军和军改,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我军当前兵力太多,导致军费开支过大,所以必须裁减一些兵力,以节省军费;
“二来如今我们面对的敌情变了,曾经我们是以逐鹿天下为目标,面对的是都是割据一方的天下群雄,但现在天下已经被我们夺取,我们今后面对的敌人,主要是辽东、漠北、西北的蒙古残馀势力。
“这些地方地广人稀,就算真打起来,最需要的也是骑兵,而恰恰我军就是步兵最多,骑兵反而很少,步兵拿来防御或者打大型会战尚可,但草原上的鞑子最不喜欢的就是硬碰硬,他们仗着马匹多,肆意往来,根本不会跟我们打会战。
“而我军因为缺乏骑兵,机动性不足,真打起来也拿他们没什么好办法,所以这次裁军将和军改一起进行,不止是要裁减步兵的编制,而且还要增加骑兵的编制,调整我军的军兵种比例。”
在场的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这个情况他们是心里有数的,鲁锦很早就说过要裁军的打算,而去年还跟高丽索要了两万匹战马,以及后续每年六千匹战马的贡品,一边要裁军,一边又弄来这么多战马,当然是为了扩编骑兵而准备的了。
冯国用则是继续说道,“以下是我军目前的一些情况,我大明圣武军全部野战主力部队,共分为五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员额10万零8千人,五个方面军加起来就是54万人。
“另有一个刘福通的第11集团军,这个是后来新编的,员额54000人,加之前面那五个方面军,仅这些步兵主力部队,就有59万4千人,将近60万人的兵力。
“其次还有陛下直属的八个禁卫师,每个禁卫师一万人的员额,共八万人。
“另有独立骑兵师,现有三个,在编一个,共四个骑兵师,合计54000人。
“以上,全军仅算陆军,不算水师和海军那些,总共就有72万8千人,这个兵力太多了,陛下的意思是,这次至少要裁军二十,到三十万人,把总兵力降到五十万,乃至四十万以下。
“但是兵力虽然裁减了,可全军总的战斗力却不能下降,不仅不能下降,反而还要提高,这便是此次裁军和军改的宗旨。
“下面请总参的夏尚书介绍一下军改的拟定方案,然后大家讨论一下。”
夏煜闻言当即站了起来,先是朝着上首的鲁锦拱了拱手,鲁锦摆摆手让他坐下,然后夏煜这才说道。
“关于军改的方案,不仅是要裁减编制那么简单,更要结合我军战术的更新一起改动,新的编制必须配合新的战术,如何才能在裁减一半兵力的情况下,不仅不让战斗力下降,反而还要提升呢?
“陛下的意思是,要将全军的野战部队,改革为全火器部队,以下这份方案,便是在下根据陛下的要求所作。
“以团级编制为例,过去我们的主力步兵团,采用的是四四编制,12人一班,四个班为一排,四个排为一连,四个连为一营,每个团下辖这样的四个战兵营,外加一个辎重营,一共五个营,编制员额为4500人。
“这种老式步兵团,兵种以披甲长枪兵为主,作战方式为长枪方阵突击,但严重缺乏远射兵种,难以单独作战,以往历次战役中,都必须有禁卫师的配合,这些长枪步兵才能发挥效用。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历次战役,在座的各位应该也不难发现,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亦或是巷战,长枪步兵发挥作用的机会都不多,其实历次战役主要都是在靠大量装备火器的禁卫师打主力。
“野战时,我军必先以火炮摧毁敌阵,继而用火枪兵抵近接敌施放排枪,这两招打出来,对面基本没有任何军阵能扛得住,然后敌军就会溃散,等真正需要长枪兵出力的时候,就只剩追击敌军溃兵了。
“而攻城和巷战时,也必是先用火炮压制城头守军,再以重甲陷阵营蚁附登城,抢夺城门,接应主力进城巷战,在这个过程中,长枪兵依然派不上用场,等进城巷战时,五米四的大枪在狭窄的街巷中也不好用,远没有火枪兵和重甲掷弹兵的战斗小组更加灵活。
“既然野战和攻城巷战都用不上长枪兵,那没有长枪兵,或者把长枪兵换成炮兵和火枪兵,既不影响追击溃败的残敌,反而能在交战中投入更多的远射兵力,增强一线的火力,这也是全军火器化改革的缘由。
“还有最后一点,以往历次战役中,不论是野战还是攻城巷战,火炮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以往的编制中,火炮都集中在禁卫师,只有战时才会临时加强下放到各个方面军,这就导致在没有禁卫师火炮配合的情况下,方面军很难单独作战,故而这次军改,火炮下放到各个部队,也是改革的重点。
“下面是我草拟的一个编制方案,大家先听一下,我这里也有映射的编制表,每人一份,请大家互相传递一下。”
夏煜递出几张纸,旁边的人接过之后自己留下一份,再把其他的发给下个人,很快在场的众人就人手一份,然后夏煜这才对照编制表给众人介绍道。
“新编制的班,从原来的12人改为每班十人,这样即使其他都不改,也能裁掉10万人左右。
“然后是班以上的编制,从原来的四四制,改为三三制,三个班为一排,三个排为一连,三个连为一营,三个营为一团。
“这样每个排,加之军官和通信兵,共有35人;每个连除军官外,增加一个通信班和12人的炊事班,负责全连一百多人的伙食,全连合计130人。
“每个营除军官外,增加一个35人的警卫侦察通信排,另增加一个营属炮连,拥有野战火炮四门,炮连编制60人,全营合计521人。”
此言一出,在场有几个不了解内情的人,皆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火炮要下放到各个部队,这他们是能猜到的,但他们猜测最多下放到师,或者团一级,没想到这夏煜更狠,居然连营属炮这种编制都弄了出来。
就连冯国用闻言也皱了皱眉,当即举手表示提问,鲁锦见状立刻道,“冯相有什么话要说?”
“陛下,火炮下放到营一级,陛下知道这个事吗,火炮本来就比较笨重,而营连又是最基本的战术单位,更强调作战的灵活性,这样的小编制,还要带着几门炮到处跑,会不会拖累行军的速度或者机动范围?”
鲁锦闻言当即道,“朕当然知道这个事情,或者说,火炮下营就是朕的要求,朕原本设想的是,给营级步兵配备一种快速伴随支持火器,最好比较轻便的,不超过一百斤重的,分解之后几个人就能扛着行军的,且威力和射程都不能太小的火炮,但在技术上暂时还达不到,因此只能让总装试制一种比较传统的火炮,具体情况可以让总装的陶尚书来介绍。”
鲁锦想要的东西,当然是迫击炮或者无后坐力炮了,这才是步兵营一级,能随时伴随步兵前进的火器,不需要向上级申请,自己就可以灵活使用,随叫随到的火力支持。
但奈何他现在还搞不定无缝合金钢钢管,以及触发引信,还有无烟发射药和猛炸药这些东西,即便能在实验室里搞出一些,也难以量产,所以干脆先让总装备部搞个传统的前装滑膛炮用着吧。
听了鲁锦的解释,冯国用微微点了点头,若是真有一种鲁锦说的那样,不到一百斤重,扛起来就能跑,威力和射程还不俗的小型火炮,那确实适合装备到营,但是现在那种笨重的火炮嘛,他就不太建议了
就在这时,陶广义也拿出资料向众人介绍道。
“关于营属炮的项目,也是陛下制定的指标,为了能够让该款火炮灵活的伴随步兵行动,陛下制定的要求是,拖拽火炮的挽马最多不得超过四匹,且火炮分解后,可以由人力搬运上山。
“并且要求火炮本身在发射实心弹时,射程不能小于一里,还要能打霰弹和开花榴弹。
“为此总装经过讨论之后,选定了四斤炮的口径,并进行了针对性设计,目前一共有两个方案,也是准备拿到这次会上确定的。
“这门营炮,就叫四斤山炮吧,口径80毫米,弹重四斤二两,14倍径身管,属平射野战炮类型,炮长122米,炮重有两种规格,一种重320斤,另一种重260斤,除身管厚度不同外,没有其他区别。
“这两种型号,以下称为厚管和薄管,厚管使用1/3弹重装药,发射实心弹时,有效射程810米,榴弹1150米,霰弹有效射程250米,最大射程400米。
“这两种型号相差60斤重,不过对于火炮来说,差别不是很大,两种型号都可以由四名士兵抬着搬运,还可以抬着翻山越岭,炮车可以拆解成三个部件,两名士兵一人扛一个轮子,再来两人抬着炮架,弹药箱也可以分由四人搬运。
“另外还有挽马,这种小炮最多只需两匹驽马就可以拉着到处跑,如果用壮骡子的话,一匹骡子也可以拉得动,全炮连同炮车,加40枚标准弹药,不算挽马,可由一个炮班12人分解搬运上山,详细资料在这里,诸位可以讨论一下,看是选轻一些的,还是重一些的。”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冯国用也惊讶道,“这小炮居然只有二三百斤,还能扛着上山,射程居然还能打出一里半地?”
陶广义当即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也几乎把这个口径的火炮挖掘到极限了,除非有新的技术,否则这就是最轻的重量,实在是无法继续减重了,我们把能想到的减重法子几乎都用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