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47章 养猪也是国家大事

第547章 养猪也是国家大事(1 / 1)

第547章 养猪也是国家大事

就在百官兴奋讨论着那些黎洲玉米时,码头这边也在不停的往下卸着货,一筐筐的土豆红薯被搬了下来,还有那些个装在一个个坛子里的各类种子,汪大渊则是亲自在旁边给众人介绍。

“陛下,这二十多种都是马铃薯,我们到了阿兹特克国之后发现,当地的马铃薯品种确实很多,可能不下于百种,但想要全部收集齐全也不容易,于是我们就只收集了市面上最常见的二十多种马铃薯,就是这次带回来的这些。

“当然如果陛下想要收集齐全的话,以后让香蕈港那边慢慢收集也是可以的。”汪大渊当即指着面前的几十种不同的土豆介绍道。

冯国用闻言顿时疑惑道,“不是去玛雅国吗,怎么又变成什么阿兹国了?”

“是阿兹特克国,冯相有所不知,这黎洲中部其实有三个邦国,玛雅国位于中间,北面是阿兹特克国,南边是印加国,而我们主要停靠的据点和港口就在阿兹特克国的西面沿海。”汪大渊立刻解释道。

“原来如此。”冯国用顿时恍然大悟。

李善长则是拿起一个土豆在手中掂了掂,感觉还挺有分量的,然后才皱眉迟疑道,“此物真能用来当主粮?还能在漠北种植?这东西怎么吃?”

实在是土豆的长相,跟中国人传统印象的主粮形象差异太大了,中国传统的五谷,稻、黍(黄米)、稷(小米/粟)、麦、菽(大豆),这几种东西好歹都是地上长草,草上结种子的,不是禾本科就是豆科。

刚才拿来的玉米,虽然型状比较怪异,但好歹还遵循着地上长草,草上结种子的规律,而这土豆倒好,直接埋地下去了,那么大一块,怎么看都不象是主粮的样子,倒是跟竽头有些类似。

汪大渊当即道,“吃是肯定能吃的,其实我们船上带的稻米虽然不少,但也肯定坚持不了一年,其中还要留一些当做稻种,因此实际上,我们船上几百人已经吃了快一年的玉米和土豆了,就这样拿来当主粮吃,不是也活着。

“至于吃的方法,此物宜菜宜粮,当主食吃时,可以蒸煮或者烤熟,直接吃就象炊饼馒头一样,也可以捣烂做成土豆软饭,当菜吃时,可以放油和其他菜蔬一起炒制,也可切成块与肉类一起炖煮,就象炖肉的时候放箩卜一样。

“还有能不能在漠北种植的问题,这个暂时还不好说,阿兹特克国的气候与漠北迥异,不过阿国有许多山城,当地土人也会在贫瘠的山顶种植土豆,一样可以成活。

“至于漠北的话,我们有那么多品种,全都拿去试试,怎么也应该有几种能种活的吧?”

说到这里时,汪大渊还看了看鲁锦,毕竟土豆能不能在漠北种植,他是不清楚的,最早还是鲁锦一口咬定这东西可以种,才让他远渡重洋去找的。

鲁锦当即点点头,“没错,土豆这东西最大的优点就是耐寒耐贫瘠,它为什么长成这个模样,用自身无性繁殖,而不用种子呢,就是为了用这副肉身适应最艰难的环境,可以说它长成这个样子就是为了那些寒冷干旱的贫瘠土地准备的。

“放心吧,漠北是肯定能种的出来的,再说了,即便尔等不信,这东西都已经带过来了,明年开春拿去河套、漠南等地一试便知。”

几人闻言都点了点头,说的也是,能不能种的,一试就知道了,这东西又骗不了人,随即李善长再次问道。

“那此物的产量呢?”

汪大渊再次答道,“根据品种和种植方法的不同,会有些许区别,总体上产量是不低的,亩产少则600到900斤,多则800到1200斤,而且土人不怎么会施肥,如果让大明来种的话,精耕细作,加之施肥,产量应该还能再高一些。”

众人顿时震惊的面面相觑,包毓也拿起一块土豆惊讶道,“此物产量竟有如此之高?”

鲁锦见他们十分震惊和激动的样子,于是立刻给众人泼凉水道。

“其实之前有个事,朕一直未告诉你们,这计算马铃薯的产量,实际上用鲜薯的重量除以五,才是比较准确的,这样算的话,其实马铃薯的亩产和麦子并无多大区别。”

“额那按亩产一千斤来算的话,除以五岂不是就只有二百斤了?还真是和麦子差不多,可为什么要除以五呢?”夏煜不解的问道。

鲁锦当即解释道,“因为平常计算稻麦产量,都是算的干重,谷子收完是要晒干才能存储的,而马铃薯则不同,你们自己放手里掂量掂量,这东西看起来很有分量,其实里面大多数都是水分。

“故而如果只算鲜薯的话,那产量自然很高,但若将其做成干粉,那肯定就没那么重了,而干粉大约只占马铃薯重量的两成,因此除以五才是土豆真正的干物质产量。”

众人都听懵了,那这到底是算高产还是不高产啊,怎么这么一算,好象也没多厉害的样子。

李善长斟酌了一下再次问道,“那这东西解饥扛饿吗,究竟能不能当粮食吃。”

汪大渊当即道,“当然能,我们都吃了近一年了。”

鲁锦这时看船上还在不停的往下卸土豆,就对汪大渊问道,“你们船上大约还有多少用来吃的土豆?”

“这,百万斤总是有的,百万斤也不过刚刚万石而已,我们是按照三百人一年多的口粮准备的,就怕返航的路上出什么意外,因此准备的比较多一些。”

鲁锦当即道,“那就搬一千斤出来,一会带回去给诸位先生尝尝,不然他们总是心里没底。”

“是。”

众人闻言这才稍稍放心下来,随即汪大渊又开始介绍其他的作物。

“陛下,这几种都是番薯,番薯的品种不多,当地土人种植的也不多,臣把能收集来的都找来了,总共七八种,有比较适合食用的,也有比较难吃的。”

“还有难吃的?”鲁锦顿时挑了挑眉问道。

“对。”汪大渊当即介绍道,“这种外形细长,内里黄心的吃起来比较甜,臣管它叫蜜薯,烤熟了吃起来甜如蜜饯,就是产量不算高,亩产只有1000到1500斤。”

“这还不算高?!”众人顿时惊讶道。

“确实不算最高的,还有这种稍微粗壮一些的,外皮为深红色偏紫,内里为白色,吃起来口感又干又面,也比较甜,臣管它叫白薯,就是筋丝比较多,容易塞牙,亩产2000斤左右。

“产量最高的是这种,臣管它叫大薯,虽然难吃的紧,但产量奇高,随便种种亩产都有三千斤打底。

“臣想过了,此物虽然难吃,但好在产量高,灾荒之年百姓有的吃就不错了,总好过让百姓易子而食,而且平时也可以种出来喂猪,将其变为肉食,再给人食用,倒也不算浪费。”

众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纷纷震惊于番薯那夸张的产量,而鲁锦听到他说要拿番薯来喂猪,顿时就眼前一亮。

关于养猪这个事,鲁锦还真研究过。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当年八路军在南泥湾开荒自给自足的时候,就能做到让每个士兵三天吃一顿肉,伙食比老蒋的中央军嫡系还好,而之所以能做到那么高的伙食标准,就是靠用土豆、红薯来喂猪,每四个士兵共同养一头猪,全连一百人就能养25头。

一头猪一百多斤,杀了能让全连换着花样吃一个星期,这一年三天一顿肉差不多就能满足了,虽然不是很多,但好歹也是荤腥。

而元末明初这个时候,一头猪如果不计成本的饲养,最大能养到200斤左右,但商品猪就不一样了,一些农户养猪舍不得自己吃,猪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料肉比就很难看了,光喂吃的不长肉,继续喂只会浪费饲料成本,停止喂养又会把猪饿死,这个时候最好就直接把猪卖掉,这样的商品猪一般都在130到150斤之间。

用土豆红薯来喂猪的话,差不多七斤土豆红薯能长一斤肉,仔猪断奶时差不多16斤,然后开始喂饲料,需要十个月的生长期,长到134到150斤左右出栏,也就是说,喂养一头商品猪,总共需要一千斤的土豆和红薯。

而汪大渊说的这种难吃的番薯,亩产最少在3000斤以上,就按三千斤来算,一亩地就可以养三头猪,五亩地就能养15头,差不多刚好一窝。

现在由于战乱刚刚平定,人口稀少,土地荒芜,朝廷给分田的户籍,一般都是五十亩,这样每户拿出五亩地用来种植土豆和番薯,就能养十头猪以上,这可不是一笔小收入。

而且不要小看了猪对农民的重要性,尤其是古代,据鲁锦所知,江南有些百姓即便没钱买猪仔,也要借钱养一两头猪,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吃猪肉,而是为了猪粪,把猪当成造粪机器,然后拿来堆肥。

在这个没有化肥的年代,连粪肥都是要花钱买的,如果自己家能养十头猪,那就不愁没有粪肥用了。

养的猪多了粪肥就多,施肥多了粮食产量就高,这是一个正循环,还能提高农民收入,让百姓吃到更多的肉食,提高全民的身体营养,还有士卒的战斗力!

想到此处,鲁锦顿时兴奋不已,能每年吃到肉的士兵,打起仗来才更有力气,还能提高农民收入,全民的营养,确实是一件应该重视的大事。

于是他当即道,“先生这个想法不错,咱们可以放在试验田或者官办农场中试一试,看看这番薯怎么种,猪怎么喂最划算,得利最多,朝廷总结出经验来,再向全民推广,如此也能提高农户收入,让百姓吃到更多的肉。”

汪大渊也立刻点头道,“臣当初就是这么想的,番薯难吃一些也没关系,只要产量高,就总有能用到的地方,看来臣当初买这种番薯还真是买对了。”

接下来等那些坛坛罐罐的种子被搬下来时,顿时又让鲁锦兴奋了一把,好几年了,他终于能再次吃到辣椒了。

“这是向日葵的葵花籽,还有花生,这是辣椒,这个象是芝麻一样的是什么东西?”鲁锦看着面前一个个坛子,如数家珍,很快就将这些东西差不多认了个齐全,可到底还是有他没见过的。

汪大渊当即在旁介绍道,“这个就是陛下点名要的西红柿的种子,也叫西红柿。”

“原来如此,那旁边这个呢,这个也是西红柿?”

“不,这个是烟草的种子。”

鲁锦闻言顿时惊讶道,“你们还真找到烟草了?”

就在这时,只见陈友谅笑呵呵的扛着一捆烟草走了过来,“陛下,此物可真是个宝贝。”

“”鲁锦看着陈友谅腰间别着的烟斗,顿时看的一愣一愣的,好好的一个汉王,怎么就染上烟瘾了呢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渣夫陪白月光产检,我离婚他疯了 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开局强吻女老师,系统奖励一千万 四合院:开局踹飞傻猪,宝儿傻眼 乐坛妲己是男人?粉丝们彻底疯了 天命擂台:我携四十九英灵守国门 每日情报:开局捡漏10套拆迁房 首富爹世家妈,嚣张一点怎么啦? 我,手机教父! 最强仙王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