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38章 繁荣的香蕈港

第538章 繁荣的香蕈港(1 / 1)

第538章 繁荣的香蕈港

新步枪实验定型完毕,鲁锦当即对陶广义嘱咐加快金陵兵工厂建设的问题,然后逐步把三座铁厂的工人迁过来,今后火器的生产都集中到一处,方便提升效率,控制技术,陶广义也连忙答应下来。

然后鲁锦又问道,“如今蒸汽机有几台了?”

“目前有三台了,全在秦淮河的那几间工坊里,主要用来升级车间的动力,毕竟打铁还得自身硬,没有好设备,也不好量产蒸汽机。”

鲁锦也知道这事急不来,便点了点头,然后又说道。

“还是要尽快量产,然后普及到各个工厂去,还有量产蒸汽机的方法,也可以用流水线的方式组织生产,而不是让那些工匠在一个车间里手搓,想要给那么多任务厂换装动力,靠手搓得搓到什么时候?

“你回去研究一下,分解生产流程,卷铁板的只卷铁板,铆锅炉的只铆锅炉,镗气缸的就专门负责镗气缸,最后再弄一个总装车间,把各种零件组装到一起。

“还有将来到各个工厂负责指导安装的工程师,你们也要培训几个,别到时候需要用人的时候又找不到人手,尽快把架子搭起来。”

“是,臣一定谨记。”陶广义连忙点头称是。

鲁锦则是想了想又说道,“还有化工厂的三酸两硷,等这边步入正轨之后,化工厂也要尽快搭建起来,到时候还得给化工厂的产品找到销路,烧硷和纯硷倒是不缺销路,但硫酸的用处得提前计划一下。”

陶广义闻言顿时疑惑道,“烧硷和纯硷可以用于纺织,造纸,玻璃,肥皂,这都是实用之物,也是百姓生活的必须之品,可这硫酸,能卖给谁?百姓应该也用不上吧。”

“所以才说要提前计划好用处,百姓用不到的东西,当然是朝廷拿来自己用了,硫酸目前最大的用处,就是拿来开采矿石,还有处理硅砂,给玻璃厂提供大量纯净的硅砂原料,还有铸铁厂的型砂,这都需要硫酸处理。

“对了,说起铸造,现今的铸造工艺也要尽快更改,提升国家的金属铸造能力,从以前的泥范铸造升级为翻砂铸造,这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关系到今后重型机械、火炮,还有其他武器的生产,落后的泥范铸造早就该淘汰了。”

陶广义顿时不解道,“陛下,不知这泥范有何缺点,以前不一直都是这么铸的吗?”

“一直都这么做,不代表就是对的,要说泥范的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工时太长,一块泥范从塑性,到完全阴干用于浇铸,起码得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哪里等得起?

“而翻砂铸造可以当日成型,当日浇铸,易于大规模批量生产,只要先做出一个模子,就可以批量浇铸,你说哪一种更好?”

“原来如此。”陶广义顿时恍然大悟,然后又问道,“那这翻砂铸造又都需要什么?”

“硅砂,粘土,煤粉,型砂的主要材料就这三样,哦对了,还有水玻璃,又叫硅酸钠,也叫泡花硷,这东西是用来让砂型快速硬化成型用的,这个也要加在化工的项目里,到时候和盐酸一起生产,你记下来,到时候别忘了提醒朕。”

“是,臣这就记下。”陶广义当即掏出随身的记事本就写了下来。

鲁锦则是继续嘱咐道,“然后还有几种金属的开采,温州的钼矿,饶州府浮梁县的钨矿,湖南湘潭的锰矿和锑矿,这都是我们很快就会用到的金属,就算短时间内不会大规模开采,也要先派人去把矿脉的准确位置找到。”

陶广义闻言顿时蹙了蹙眉,然后为难道,“可是陛下,我们不认识这些矿石长什么样子,又应该如何查找?”

鲁锦当即转过头看着他,“那还真是巧了,你不认识那些矿石长什么样子,朕刚好也不认识。”

“额”陶广义顿时一阵无语。

“朕是主修机械和材料出身的,又没学过地质和找矿,朕上哪知道那些矿石长什么样,最多也只能将祖籍中记载的大致方位告诉你们。

“至于查找矿脉,笨人也有笨人的方法,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派几个化学好的学生,带着全套的实验工具,到目标地附近找石头,对样品挨个进行化验,焰色反应你总记得吧?”

陶广义闻言顿时恍然大悟,“臣明白了,用焰色反应来鉴定金属!”

“不错。”鲁锦点点头,“你尽快从理综班里挑几个人,让他们准备一下就出发。”

就在这时,一直在旁边记录定型实验的茅新,当即拱手请命道,“陛下,学生不才,化学一道也算初窥门径,学生愿意前往,为朝廷寻觅矿脉。”

鲁锦闻言想了想此人在班内的成绩,确实是前几名之一,要不然陶广义也不会把他带在身边,于是便点了点头,“可以,你算一个,既然你主动请缨,那就多受点累,你准备去湖南的湘潭吧,那里的锰矿和锑矿都归你找。”

“是,学生一定不负陛下重望。”茅新当即拱手应道。

鲁锦点点头,然后才说道,“近期要做的事,差不多就是这些了,你都记好了,该安排的安排,尽快完成。”

陶广义点了点头,随即又提醒道。

“陛下,还有一事,今年新开办数座机器工厂,陛下还要量产蒸汽机,海军和陆军都要新造许多火炮,这几年肯定还要添置不少机器,这些机器可都是铁做的,每台机器少说也有几百上千斤重,重的甚至能有几万斤重,一座机器工厂没有几十万斤铁,都不一定办的起来。

“可如果把朝廷官办铁厂的铁料,全部供给机器厂,恐怕又会影响火炮和机器的生产,原来的三座铁厂的产量就不一定够用了,朝廷要不要再新开几座铁冶?”

鲁锦蹙眉想了想才说道,“前元在河北遵化,是不是还有一处大型铁冶?”

“遵化确实有一处铁冶,而且在此地办铁厂,还可就近供给河北,辽东,漠南等地。”陶广义当即答道。

鲁锦想了想又问道,“那其他省份呢,你有没有推荐的铁冶。”

陶广义再次介绍道,“山西多煤铁,人口又比较绸密,太原古郡自古就多铁冶,还有山西南部泽州一带的云子铁,十分出名,打造的剪刀最为锋利,可在山西就地招募工匠办厂,这样朝廷就不用再千里迢迢的迁工匠过去了。

“其他省份,江苏已经有了徐州这个铁厂,没必要复设,安徽有庐州铁厂和当涂铁厂,浙江和江西缺煤炭,山东济南府的莱芜,历来也多冶铁之所,人口也比较多,可以在山东也办一个,还能就近顺着运河销往南北。”

“那就先办这四个吧,河北遵化、山西太原、山西泽州、山东莱芜,再加之原来的三座铁厂,一共七座,暂时就这几座,短时间内不再开设新的铁厂了。

“至于缺少铁料之事,可以把现在的甲胄生产暂时先停了,等我们大规模换装火枪之后,甲胄也就没必要继续生产了,其他的刀枪等冷兵器的生产,等完成最近一批总装的订单之后,暂时也停掉,先给工人放假,然后你就着手搬迁之事。

“原本的三座铁厂,只保留冶铁、铸造和轧制三项业务,其他工种的全都迁到京师来,安排到机器厂和兵工厂,然后再挑几个技术娴熟的老工匠,派到四个新开的铁厂去,这样把其他业务砍掉,铁料暂时应该就够用了,剩下的等攻克了吹钢法的新技术,再说以后铁厂改建和扩张的事。”

陶广义听到鲁锦提起吹钢法,今后还要给铁厂改建,当即再次问道,“那要什么时候才能攻克吹钢法的技术?若是短时间内就能突破技术,现在新办铁厂岂不是就浪费了?不如等新技术落地之后,直接用新技术开新厂。”

鲁锦当即道,“起码也要等汪大渊从黎洲带橡胶回来,这橡胶就如同扼住喉咙的枷锁,没有橡胶许多事都办不成。

“不过就算他回来,这吹钢法也不会普及的太快,先要打造样品,放到当涂铁厂试运行,总结经验,再改进,等新技术成熟了,再向其他厂推广,起码也要几年时间,那些新厂倒是不怕浪费,先让他们就这样炼着吧。”

“是,臣明白了,那臣尽快安排此事。”

陶广义说完,便转头看向了东面的方向,也不知道那远渡重洋的远望号众人,如今是死是活,皇帝陛下可是日盼夜盼,盼着他们回来呢,汪大渊这帮人可别出什么事啊。

汪大渊打了个喷嚏,放下手中的筷子,揉了揉鼻子,坐在对面的陈友谅顿时抬头问道,“先生这是怎么了?不会是生疟疾了吧,要不要让郎中给你冲一剂金鸡纳霜?”

汪大渊连忙摆了摆手,“无碍,我不过是打个喷嚏而已,许是被人念叨了吧,咱们去岁五月出发,如今也七月份了,说好顺利的话当年出发,当年回去的,这一下拖到了现在,也许是陛下惦念吾等了。”

陈友谅见他无事,这才不紧不慢的掏出烟斗,塞好烟叶,用蜡烛点着了吧唧吧唧的抽了起来,这货来到美洲快一年的时间,居然染上了烟瘾,还跟当地的阿兹特克人学习了种植、炮制烟叶的手艺

美美的吸上一口,然后这才说道,“惦记也没用,不是说十月之前是太平洋的风季吗,这时候回去若是遇上暴风,咱们岂不是要死无葬身之地,还是安安心心等着,到了十月之后再出发吧,正好我种的那两亩烟叶也快熟了,到时候收了烟叶再回去。”

“你呀”汪大渊无语的摇了摇头,然后又正色道,“时间也不早了,我准备收拾收拾,九月份就启程回去。”

陈友谅当即站了起来,“这么快?”

“恩。”汪大渊点了点头,立刻解释道。

“我仔细研究过回去的航路,咱们直接从香蕈港这里出发向西的话,虽然能借着太平洋暖流回去,但一路上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补给的地方,若是中途想去檀州(夏威夷)补给,咱们的航路就太靠南了,不一定能准确的找到檀州。

“因此我决定九月启程,先北上去一趟金川(旧金山),跟那里的土人交易一次,先把黄金收了,然后再从金川向西,先去檀州,再从檀州到驻马群岛(马绍尔群岛),最后到吕宋岛附近,再从南洋回国,这样我们中途还能补给两次,会更安全一些。

“既然要先去金川,那自然要提前出发了。”

陈友谅闻言当即点了点头,这才说道,“所以我才让先生保重身体,你可是咱们这艘船上的主心骨,这几万里的茫茫大洋,若是没了先生指路,咱们还能不能回家都不一定。”

“放心吧,我还没那么容易死。”

陈友谅想了想又道,“现在就已经是七月下旬了,咱们九月出发,岂不是只剩八月一个月的时间收拾准备,看来最近有事要做了。”

“是啊,我就是这个意思,咱们得提前做好返航的准备了。”

“那也等吃完这顿饭再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不过陛下倒是没有说错,这黎洲的方物确有几样美味,若是不把这些东西带回去,恐怕我今后还难以下饭了,哈哈哈哈”

只见两人面前的桌子上摆着盐水煮花生和毛豆,还有青椒土豆丝,红烧羊驼肉,土豆炖卡皮拉巴,啊不对,是土豆炖水豚,还有一只烤番鸭,主食则是土豆饭和玉米,倒也算是丰盛。

这黎洲确实物产丰富,就是可食用的牲畜太少了,除了火鸡、番鸭这两种禽类,其他正经牲口就只有羊驼,连猪都没有,于是当地人便经常把水豚当作主菜,如今也被香蕈港这群大明移民学了过来

如今的香蕈港,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发展成了小镇的模样,全镇人口五千馀人,其中仅内核人口就超过了一千,剩馀的都是从当地买来的驱口奴隶。

这内核人口就是那三百大明移民,还有他们的土着老婆,每人都分到了一两个妻妾,还有孩子,嗯,这三百移民如今已经有不少人都生下了混血的孩子,有的生的快的,甚至妻妾各生一个,都有俩孩子了。

最初三百多人的移民,居然硬生生在这大洋彼岸生出了婴儿潮,移民加之配偶,还有他们的后代,已经有一千多人了。

杨惠和纳哈出还在大港的港区内置起了一座砖砌围楼,样子就跟那种方形的客家围楼一样,看起来就象是个碉堡炮楼,不过不得不说,碉堡这玩意确实是创建殖民据点的利器。

这座围楼还是杨惠提议建造的,他在福建和浙南当过官,见过那里的客家人建造的这种围楼,有圆的有方的,全族居住在一起,围楼十分坚固,纵然遇到土匪袭击也不怕。

于是他就在香蕈港这里也搞个围楼出来,足以将三百内核移民和家眷全都塞进来,一旦遇到危险,起码也能保住这几百内核人员坚守一段时间。

不过大家平时也不住在围楼里,只让纳哈出,杨惠等官员,还有轮换值守的民兵,以及没打算留在这里的远望号水手居住,围楼里还有水井和粮仓、柴房等设施,平时就当作办公场所,除非真的遇到了事情,大家才会往围楼里跑,平时也都住在港区内分布的房子里。

除了港内的住宅区外,铁匠铺、榨油坊、木作坊也都纷纷矗立起来,港外几里处的农田里,还竖起了水车,纵横交错的水渠周边全是稻田,他们竟然把稻作也搬到了美洲。

当然,许多本土作物这里也有种植,香蕈港的山地外面,还有大片的棉花田,这都是汪大渊等人或是自己查找,或是从当地阿兹特克商人手中买来的种子,俨然已经将鲁锦要的那些东西收集全了的样子。

甚至他们还在这里自己做了织布机织布,如今利用美洲本地的棉花,穿衣方面已经能自给自足了。

当初船上带来的几只猫,也在这里下了崽,那几十条从因纽特人手中买来的哈士奇,阿拉斯加犬,也在这里繁衍生息,生出了许多后代。

而且如今香蕈港的名声已经打了出去,还有不少阿兹特克的土着商人赶着羊驼商队到他们这里交易,送来一袋袋的橡胶,换回去成捆的棉布和铁器。

看着眼前一片井井有条的繁荣景象,汪大渊也知道自己该回去了,不然陛下应该要等不及了吧。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什么真假千金?我女儿她是仙二代 麻荒梦 刚应聘,女总裁竟是我吃软饭的对象 权力巅峰:我的强大背景曝光了 续命爱情 被读心后,霸总他当众撕了白月光 前任婚礼当天,我摊牌了 谁让他当佣兵的! 重生1957:我的香江实业 权势巅峰:从省纪委秘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