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文足以饰非,智足以拒谏
众人一听表示二字,顿时就一脑门子黑线,之前鲁锦也是打着‘共同抗元’的幌子,逼着高丽每年上缴六千匹马,十万斤铅的贡品,这下又让他找到了机会,不知道皇帝这次准备再要点什么。
李善长踟蹰了片刻才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这次要让高丽如何表示?”
鲁锦立刻想都不想的就说道,“就说此次云贵之战,我军消耗炮子铅子颇多,高丽上次送来的那十万斤铅已经用完了,一年十万斤铅根本就不够用,以后每年的贡品需增加到20万斤铅。
“对了,还有马匹,这次云贵之战,朝廷还欠着贵州五大土司的上万匹马没有还呢,高丽既然马多,是不是也该有所表示?以后每年的贡马也要增加到一万匹。”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面面相觑,纷纷为高丽默哀起来,高丽跟大明结成这个‘抗元联盟’,可真是坑的很啊,跟残元作战的战利品,比如领土,人口这些,高丽半点都分不着,可偏偏还要被鲁锦绑在大明的战车上,让他们分担军费开支,怎么想怎么坑。
冯国用尤豫了下才反问道,“陛下,可此次我们征讨云贵,若真让高丽分担开支,那他们要大明与他们分享战利品又该怎么办?”
鲁锦闻言挑了挑眉,“分享战利品?好啊,不是有个梁王的脑袋吗,还有那个什么被俘的达里麻,这就是大明的战利品,高丽若要,把这两人给他们就是。”
众人闻言顿时一阵无语,你管这叫分享战利品?高丽要那么一个俘虏有个屁用,李善长则是和冯国用对视了一眼,纷纷看出对方眼中的疑惑和担忧。
关于找高丽敲诈勒索高额贡品这件事,他们俩之前就被鲁锦训斥过。
上次是廉悌臣向大明索要双城总管府,结果被鲁锦怼了回去,当时李善长就有意放弃那块如同‘鸡肋’的地方,然后被鲁锦骂了一顿,最后以高丽半岛北部有重要矿产为由,死不同意放弃那块土地,甚至表现出了不惜一战的态度。
可上次鲁锦表现出如此强硬的态度,终归还算是有理由的,那次算是新成立的大明和高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鲁锦这个皇帝也表现出了天朝上国应有的姿态,没让高丽小瞧,不仅保住了大明在辽东抢占的领土,也暂时打消了高丽继续北扩的念头。
但自那之后,高丽这两年一直非常乖顺,不仅逢年过节都要派使者前来朝贡,鲁锦索要的那些贡品,高丽也分两不差的按时上交,确实做到了一个藩属国应尽的义务。
可现在皇帝突然对高丽加码,就显得有点异常,这明显是皇帝对高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他们追随鲁锦那么长时间,早就知道陛下不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做任何事都喜欢谋定而后动,所以不论皇帝要干什么,都一定有他的理由,如果别人看不懂,那只能是别人的眼光还不够长远,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皇帝选择突然对高丽加码,这次又是怀着什么样的目的呢?
二人怀揣着心事,因此在这次茶话会之后,众人刚刚散去,李善长就和冯国用两人中途又悄悄拐了回来,私下里找到鲁锦,李善长这才问道。
“陛下究竟是何打算?这么做不是逼着高丽与大明反目吗?难道陛下是准备对高丽用兵?可这也不对啊,高丽如今已经臣服,这两年还表现的如此乖顺,陛下这又是何苦来哉?又或者是,陛下想将高丽纳入大明版图?!”
李善长顿时说出一个让他自己有些不理解的猜测出来。
鲁锦却笑着道,“两位丞相这么紧张做什么,来人,给两位先生赐座。”
两人见状纷纷拱手谢恩,等二人落了座,亲眼见着侍者离开,李善长这才急不可耐的认真问道,“还请陛下明言,陛下是否真有吞并高丽之心?”
鲁锦见四周没有外人,而他们俩又十分严肃的盯着自己,这才笑着点了点头,“朕确有此意。”
冯国用顿时有些不理解道,“可是现在这样,高丽为大明藩属,为我们藩屏东海,抵御倭寇,这样不是挺好的吗?为何一定要将高丽纳入版图?
“高丽半岛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收过来也是个累赘,而想要吞并他们,却少不了要征发大军,隋唐两朝在高丽连年用兵的恶果,即便到现在也历历在目,以陛下的精明才智,自然不会看不出,又何必重蹈隋唐的复辙呢?”
鲁锦闻言顿时也严肃道,“若是倭患不除,高丽作为大明的东海屏障,那自然是有用的,先生既然身为武相,即便没有学过,也应该多少懂些地缘政治,两位请看这幅世界地图。”
鲁锦领着他们来到偏殿悬挂的地图前,指着高丽半岛的方向说道,“从大陆延伸出来的大型半岛,这种地形历来就只有两种用途,一是成为大陆国家的陆权向海洋的延伸,或是将其当作大陆的屏障,或是将其当作走向海洋的跳板。
“另一种用途,则是充当海外势力制衡大陆国家的前进跳板。
“而现在,我们是不需要从高丽进入海洋的,大明海疆上万里,有的是优良港口,不需要从高丽出海,那么他就只剩了一个抵挡海外势力的屏障作用。
“那么,朕问两位先生一句,若是这个海外势力,也就是倭寇没了呢?那我们还留着这个屏障有什么用?”
二人闻言顿时一愣,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而鲁锦则是敲着地图继续说道,“归根结底,大明与高丽两国的关系走向,看的不是明丽两国之间的关系,而是要看海外的第三方势力。
“海外若强,半岛或为大国屏障,或为岛国跳板,海外若无第三方势力,则高丽连存在的价值都没有,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见两人还在理解的样子,鲁锦则是继续说道。
“这还是面对海外,对于海内,高丽的存在一样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比如我们面对东北的时候。
“现在东北方向一共有三股势力,一是辽东的我们,二是半岛的高丽,三是更北边的残元和女真,高丽在大明之侧,我们面对东北的残元和女真时,就不得不分心看住旁边的高丽,而高丽也能在大明与残元之间待价而沽,这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因素。
“就拿现在来说,就因为高丽的存在,我们才不得不在辽东部署三个集团军,同时面对两个方向的敌人,而如果高丽没了呢?
“没了高丽在一旁牵扯,我们早就可以集中机动兵力,继续向东北北伐了,又岂会困在现在的地方,靠着充实移民才能让主力兵团腾出手来?”
然而任凭鲁锦围着东北说的天花乱坠,李善长却是抓住了海外的重点,他连忙问道,“陛下还打算攻灭日本?”
鲁锦想都不想的就承认了,“当然,不然朕往澄州移民屯垦做什么,先生以为朕只是为了在日本背后插一根钉子,把澄州当作通往黎洲的踏板?当然不是。
“一来,从西太平洋到黎洲,最好的出发地不是澄州,而是日本的江户湾(东京湾),所以此地朕势在必得。
“二来日本盛产金银矿,保守估计,打下来后每年至少可采四百万两,且能稳定开采上百年,这对朝廷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每年四百万,不论是在国内做什么,都能拿来做很多事了。
“第三,日本若是不除,今后必成大患,现在正值日本国内南北朝分裂时期,现在去打远比以后要容易的多。
“现在大明刚刚开国,武力强盛,还没到承平日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文恬武嬉的时候,现在不打,谁知道将来咱们死了以后,后世子孙是个什么样子?
“而现在就是日本最弱,我们最强的时候,一旦拖下去,拖到大明文恬武嬉,日本却在南北朝中杀出一个统一的日本,军队也经过血水的磨砺,则势必强弱逆转。
“到时候就不是大明的君臣在这里商量什么时候攻打日本了,而是日本主动顺着高丽半岛进攻大陆,而大明却要被迫在半岛防守日寇的问题了。
“百室先生虽不以兵略见长,可这么浅显的道理,什么时候对日本动手最合适,先生应该还是能看懂的吧?”
李善长闻言当即点了点头,他早就看出这位陛下野心勃勃,雄心壮志,不仅有收复汉唐失地的打算,更是要开疆拓土。
关键是这位陛下的主意还特别正,一般只要鲁锦做出决定的事,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而且这位陛下还很清楚他自己在做什么,能做什么,或者说大明的国力能做到什么,因此一旦鲁锦做出最终决定,说明他早就在心里做好了完善的计划。
所以这个时候,你想劝是劝不住的,但李善长还是踟蹰半晌,几次想以国家初立,百废待兴,民心思定的理由来劝皇帝打消对日本和高丽用兵的念头,但想了想就觉得没戏,就以这位陛下的才智,他会不知道这些困难吗?
因此李善长尤豫了半晌,最后只能放弃了劝谏,转而问道。
“那陛下打算何时用兵,是先打高丽还是先打日本?”
鲁锦看了两人一眼,当即道,“朕知道两位丞相想什么,你们放心好了,五年之内,除非高丽主动跳反,否则朕是不会打他们的。
“这几年我们要推广新作物,废除人丁税,还要积攒更多的钱粮和弹药。
“军队方面也要完成军改,训练新式战术,等军改之后再打,我们就可以用更少的兵,打出更大的战果,这样军费开支也会更小。
“同时还要积攒船只,打高丽和日本都少不了海军的参与,按我们的原定计划,一年十艘战舰,五年之后至少能有五十艘军舰可以参战,到那时,差不多就够用了。”
二人闻言顿时对视一眼,都看明白了对方眼中的意思,心说陛下果然早就有了计划,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大明的国力又能做什么,既然如今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他们这个时候就根本没法劝。
这个时候二人就突然想到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对商纣王的那句评价,‘言足以饰非,智足以拒谏’,这是说纣王口才了得,擅于雄辩,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用言辞掩饰自己的过错,又才思敏捷,智慧过人,聪明到了让人连劝谏的欲望都直接没了。
你想对他劝什么,他比你都清楚的很,这样的人劝了也没用,自然也就没劝谏的必要了。
这样的昏君对于国家来说,才是破坏力最大的那种,宋徽宗赵佶就属此类,他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坏事吗?谁都清楚,但他就是不改
然而眼前的这位陛下,你能说他是昏君吗?不能,不仅不是昏君,从鲁锦起兵到这三年治国的表现来看,说一声圣君也不为过。
打天下那些就不说了,单说治国,移民实边,稳定边防;推广高产良种,关心重视农业;开科取士,广纳贤才,稳定政治;搞九等阶梯税,给普通小民减轻负担,同时抑制兼并,还准备废除人头税;
推出盐铁券和银元,迅速稳定元朝崩溃的金融体系;军事方面也在有条不紊的收复疆土,这里面哪一样能是昏君干出来的事?
说一声‘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勘乱’也不过,偏偏这位皇帝又难缠的很,打定的主意没人可以阻拦。
想到此处,二人都暗道侥幸,幸亏这位不是个昏君,否则他肯定比宋徽宗的破坏力还要强。
两人干脆彻底熄了劝谏的心思,李善长这才说道。
“臣明白了,那咱们这次对高丽的回复?”
“就按朕说的办,以后的贡赋每年涨到一万匹马,二十万斤铅,还不至于逼得高丽造反,暂时先薅他们几年再说,消耗他们的战马和民力。
“等过几年我们完成了军改,到时候可以再逼他们多交一些,他们若是交不上来,那我们就正好出兵,这样咱们也算是有了理由。”鲁锦当即道。
二人闻言顿时翻了个白眼,你这出兵的借口可真不咋地。
但鲁锦却表示无所谓,什么叫王霸并用?什么又叫霸道?看看春秋首霸齐桓公就知道了,包茅不入都可以当作出兵的借口。
换句话说,你今天进门先迈的左脚,老子不爽了就可以揍你,这才叫霸道,后世的带英和阿丑都差远了好吧,想玩霸权还是得看中国的老祖宗。
又过两日,年底最后一次大朝会,高丽使者崔哲刚刚在大朝上提前向大明恭贺了元旦佳节,并对大明成功收复云贵表示祝贺,称礼物年后就会送来。
然而那边才刚刚下朝,崔哲就收到了这个噩耗,这货顿时如丧考妣,他怎么也没想到,就是个例行恭贺新年的出使任务而已,自己就能赶上这种破事,这次回国之后,自己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而在数千里之外的云南,平定云南的战役也在持续进行,不过马上要过年了,朱亮祖等人也没继续发动新的战役,而是让士卒分驻各地进行休整,至少先让士卒过了年再说。
同时他们也已经瞄准了下一个目标,那就是盘踞在乌蒙路(昭通)一带的土司,这些土司强硬的很,前几天派人去招抚,这些土司居然杀了大明派去的使者,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看起来过完年还得再打一仗才行。
至于麓川路(瑞丽)的土司思可法,嗯,思可法暂时还没时间跟云南的明军起冲突,他现在还正忙着向南扩张呢。
历史上就是这个思可法,连续灭掉了缅甸的‘实皆王国’和‘彬牙王国’两个王国,现在更是膨胀的厉害,有点连元朝和大明都不放在眼里的意思,双方之间早晚也有一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