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一日杀三子(1 / 1)

“怎能如此!”

长孙皇后失声惊呼。

作为母亲,尤其是一位同样拥有三位嫡子的母亲,这一刻,长孙皇后根本无法保持平日的端庄与从容。

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恐惧与愤怒攫住了她。

李世民没有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原本舒展的眉头,此刻已经拧成了一个川字。

虽然有苏铭送来的“神器”,但他还没来得及看到这段历史。

不过凭借他身为帝王的政治直觉,他已经隐约猜到了其中的缘由。

无非是储位之争,党同伐异,最终失控。

只是,这失控的代价,未免也太惨烈了些。

良久,他发出一声极轻的叹息,几不可闻地喃喃自语。

“这恐怕与朕,脱不了干系。”

声音很轻,却立刻引来长孙皇后的注意。

她猛地转过头,安抚着自己的夫君。

“这与二郎何干?要说也是稚奴教子无方……”

长孙皇后的话语急切,带着一丝为丈夫辩解的本能。

可话说到一半,却戛然而止。

因为她看到,李世民的视线,正若有若无地飘向了弘义宫的方向。

那是太上皇李渊所居住的地方。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长孙皇后的脑海。

玄武门。

长孙皇后瞬间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她的身子微微一晃。

是了。

自己的夫君,曾杀兄弑弟,逼父退位。

这道用血写下的开端,就像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一道刻在李唐皇室血脉里的诅咒。

为了争夺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父子可以相残,兄弟可以互戮。

既然他李世民可以,那么后世的子孙,又为何不可以?

当储君的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时……

当几个皇子之间的争斗,威胁到帝国稳定时……

那个坐在龙椅上的人,会不会也效仿二郎,用最极端、最酷烈的手段,来“拨乱反正”?

长孙皇后只觉得一阵胆寒。

这件事的影响,竟然会如此深远吗?

……

苏铭坐在喷泉广场某个遮荫的长椅上,慢条斯理地说道:

“一日杀三子,这件事的起因,其实和很多宫斗剧的开端很像。”

“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王皇后,无子。”

“而当时最受宠爱的妃子,是武惠妃,她接连为玄宗生下了四子三女,其中就包括寿王李琩。”

苏铭顿了顿,补充了一句:“也就是杨玉环的前夫。”

“母凭子贵,子凭母贵。武惠妃得宠,又有多位皇子傍身,自然就动了当皇后的心思。”

“开元十二年,王皇后因为一直没有子嗣,被曝出使用‘厌胜之术’祈求得子,玄宗大怒,将其废为庶人,三个月后,王皇后便郁郁而终。其兄王守一也被赐死。”

“王皇后一死,后位悬空,所有人都以为武惠妃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皇后。但当时朝中大臣,尤其是以宰相张九龄为首的,都极力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他们担心武氏外戚势力卷土重来。”

“玄宗最终没有册封武惠妃为后,但为了补偿她,宫中事务皆由她处理,与皇后无异。”

【王武之争ps,第二回合。】

【不是!皇帝姓李,皇后姓王,妃子姓武!这集是不是看过了?】

【又是“废王立武”,又是姓王的输了。】

【李治:孙子啊,你也学我,废王立武?】

【最搞笑的是,李隆基和姜皎商量废后的事情,结果姜皎嘴不严,被人知道了,被告到李隆基那里,李隆基转头就把姜皎卖了,廷杖+流放岭南,是不是觉得这个剧本似曾相识?】

【上官仪:他奶奶的,又来?!】

【哈哈哈哈!!!!!】

【王皇后为了生孩子,找和尚搞了个雷劈木,上面写“天地”和李隆基的名字,说佩戴这个生下的孩子会和则天皇后一样。】

【丸辣,芭比q了。】

【这个和尚是故意引导的吧?王皇后这是被人做局了啊!】

【蠢猪一样,这也信,活该被废。】

【倒像是李隆基为了废后,特意施加给王皇后的罪名。】

“后位没争到,武惠妃便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为儿子寿王李琩争夺太子之位上。”

“当时太子是李瑛,他的生母赵丽妃虽然早已失宠,但他本人并无过错,而且被立为太子多年,地位稳固。”

“于是,一场针对太子的阴谋,便悄然展开了。”

“武惠妃设计诬告太子李瑛,以及同样对她不满的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说他们结党营私,意图谋反。”

“她先是派人去骗三位亲王,说宫中有贼,请他们带甲入宫护卫。三位亲王不知是计,果然披甲而来。”

“紧接着,武惠妃又在玄宗面前梨花带雨地哭诉,说太子和二王要谋反了,甲胄都穿好了!”

“李隆基派人一看,果不其然。他本就对皇子结党之事极为敏感,当即龙颜大怒,将他们抓起来。”

说到这里,弹幕瞬间暴涨。

【不是,这三王为什么那么听武惠妃的话?】

【是啊,那可是政敌啊,为什么觉得武惠妃会向他们求救?】

【确实不合逻辑,但也有可能是这三王确实有异心也说不定。】

【估计是武惠妃假传李隆基命令。】

【新唐书这里的史料个人更倾向于文学加工,旧唐书是没有具体写过程的。】

【所以大概率是李隆基自己写的????】

【那就细思极恐咯,这个李隆基当真恐怖。】

【张九龄在还能保护三王,张九龄被罢相后三王危矣。】

苏铭看到这条弹幕,点点头:

“没错,李隆基急招李林甫进宫,询问如何处置。李林甫作为武惠妃的盟友,早就准备好了答案,还是那句老话,这是陛下的家事,非臣等所宜豫。”

“于是李隆基将三子废为庶人,旋即赐死。”

“这就是‘三庶之祸’,也就是‘一日杀三子’的由来。”

苏铭感慨完,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意:

“武惠妃自以为终于能得偿夙愿,但她千算万算,却算漏了最关键的一环——帝王心术。”

“她以为除掉了太子,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琩就能顺利上位。但她忘了,李隆基最忌讳的是什么?是结党!”

“在她陷害三王之前,就曾试图拉拢宰相张九龄,结果被张九龄原封不动地告到了玄宗那里。这件事,让玄宗对武惠妃暗中结交朝臣的行为,心怀芥蒂。”

“所以三王死后,李隆基迟迟没有立寿王为太子。不久后,武惠妃自己也因惊惧过度,一病不起,死了。”

“最终,在大太监高力士的建议下,玄宗选择了当时年纪最长,且背后没有任何外戚势力,朝中也毫无根基的忠王李玙(yu),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立为新太子。”

“而押宝在武惠妃身上的李林甫,也只能无奈接受愿望落空的现实。”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开元、天宝年间,权势最大,任职时间最长的宰相。”

“他也为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成语典故。”

“比如,口蜜腹剑。”

“野无遗贤。”

“罗钳吉网。”

“杖杜弄獐。”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综武之我,唯一修仙者 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 菜人 傅总顶级恋爱脑,不爱青梅爱恶女 多子多福树:每生一胎多一亩洞天 六零长姐随军后,白眼狼们悔哭了 诸天万界家族熟练度系统 尘缘仙踪:奶爸的逆袭路 深渊录 帝王绝嗣,庶女有孕却只想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