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麦穗三月黄,驿马过处尘土扬……”
“婆姨蒸馍备徭役,碎娃拾粪补官粮……”
三月下旬,当王彬还在推测刘峻等人要前往何处时,刘峻却已经带着四十四个弟兄,一头钻进了保宁府北部的米仓山中。
当临洮的民间小调在米仓山内响起,眼前的陌生的青山绿水,让朱轸他们这群自出生开始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军户感到了十分舒服。
尽管空气有些湿热,但大半个月下来,他们早已习惯了。
此时他们正在前往广元县荣山乡燕子里的路上,沿途都是青山绿水,十分养人。
这燕子里位于米仓山深处,本该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但由于地方吏治腐败,苛捐杂税众多,许多百姓为了逃避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纷纷逃入米仓山内。
刘峻他们自昨夜绕开广元县,进入米仓山后,他们便不再昼伏夜出,而是大胆的沿着嘉陵江支流的南河向米仓山深处走去。
从南河河口走入米仓山内三十里内,他们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象样的村子。
所有的村子都荒废了,根本看不到人,可见崇祯年间的四川民生也并非那么好,平武县只是个例罢了。
“直娘贼,这还得走多久啊?”
庞玉擦了擦自己的汗水,忍不住询问前面同样牵着马前进的刘峻。
刘峻闻言看了看四周地形,只见他们走在南河冲刷出来的平整东岸野道上,左右是高耸成群的大山,时不时就能见到某些被冲刷出来的河湾。
那些河湾的土地很好,如果可以开垦,肯定能养活他们这群人。
不过这些河湾位置太明显,很容易被衙役找到,所以那些逃徭役和赋税的百姓也根本没有在南河延沿岸开垦土地。
“起码还得走五六十里。”
刘峻拔高声音对身后的庞玉回应,同时说道:“上千里都走过来了,还在乎这几十里?”
见他这么说,庞玉倒也不再说什么了,只是牵着马继续埋头向前走,其馀人也皆是如此。
从正午走到黄昏,再到扎营休息好后继续出发,如此折腾了两日时间,他们总算来到了位于米仓山深处的燕子里。
燕子里地处广元县东北部的米仓山深处,东南二十馀里便是双汇里,西南四十里是荣山乡,再往西南三十里则是广元县,北部则是苍茫的米仓山和巴山山脉,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偏远之地。
明代以一百一十户为“里”,由此可见,燕子里的人口并不少。
不过当刘峻他们来到这个旁边流淌着南河,四面都是大山的燕子里时,这里的情况却令他们咋舌。
“娘地,这是个鬼窝吧?!”
当燕子里出现在刘峻等人面前,只见这处村子死死地嵌在四面合围的大山之中,那些黛青色的山峦象一道无法逾越的囚笼,将天光都压暗了几分,唯有村西的南河在不知疲倦地汩汩流淌。
举目四望,村外一片凋敝。
本应是麦苗青青的田地,如今大半被野草与灌木占据,只有少数耕地种植着作物,看上去十分凄凉。
村子里,垮塌的土屋数不胜数,不见鸡鸣,不闻犬吠,只有几十个瘦骨嶙峋的老叟站在村口,手里拿着农具或柴刀,警剔的望着他们这群外来者。
刘峻的目光没有停下,而是仔仔细细的看了看四周情况,在见到东边的山腰上有一抹线状空白后,他便知道这燕子里的百姓基本都逃往了东边的山里。
甲胄在身,他倒不担心这群老叟能威胁到他,直接带着人上前逼近他们,然后抬手示意朱轸他们停下,自己上前看了看这群老叟。
“哪个是里正?出来答话!”
刘峻表现得十分粗暴,但正是因为他这般粗暴,原本还一脸凶相的老叟们顿时收起凶相,唯唯诺诺了起来。
“军爷,我便是燕子里的里正,这粮食我们真的交不出来了……”
见刘峻等人凶神恶煞,某个花白头发,身上短衣打满补丁的老叟站了出来。
刘峻见他如此,先安抚道:“我等不是来收粮食的,我且问你,这燕子里有多少人?”
在听到刘峻不是来收粮食的,他们这群人纷纷松了口气,那里正也回答道:
“村里原有七十八户,四百多口人,如今大部分人都逃去山里了,只有我等年迈体衰的二十二户还在,算上老弱妇孺,不足百口。”
刘峻没有听信他一面之词,而是看向身后的汤必成:“汤中军,你带十个弟兄去看看,不要动这些乡亲家里的米缸,只看清楚有多少人就行。”
“是!”汤必成点头应下,随即带着刘成等人便进了燕子里。
那些老叟敢怒不敢言,毕竟刘峻他们身上的甲胄和刀枪可不是说笑的。
半响过后,村内开始传来惊慌的叫声,但老叟们仍旧不敢行动,直到两刻钟后见汤必成等人衣衫整齐,空着手走出了村子,他们才松了口气。
“数清楚了,二十二户,九十二口人,多是妇孺和孩童,连青壮都不见。”
汤必成来到刘峻身旁汇报,刘峻则是双手放在腰间革带上,目光看向东边的群山,对那里正道:
“你们村的人,都走东边进山了吧?”
里正闻言,脸色骤然生变,但不等他开口便见刘峻开门见山道:“实话告诉你们,我们这群可不是官兵,而是起义的义军!”
霎时间,原本还蠢蠢欲动的老叟们,顿时惨白了脸色,那里正更是下跪道:
“军爷,我们愿意献上粮食……”
刘峻无语的看向他,撇嘴道:“我说了,我不要你等的粮食,就算要你等的粮食,也不会抢。”
“我们也是受不了朝廷的盘剥,这才举兵起义。”
“如果抢劫了你们,那我们和朝廷的那些官兵有什么区别?”
“站起来说话,我还有事情要问你。”
刘峻示意里正站起来,里正听后愣了愣,最后还是在刘峻眼神威逼下才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
这时刘成拿来了马札放在刘峻身后,刘峻则大马金刀坐下,接着扫视这群老叟,不由啐了口道:
“这狗日的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