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怂人!都窝囊在这里吧!”
“走!”
黄崖百户所内的某处土屋前,屋内寂静无声,而走出屋子的张焘等人则是骂骂咧咧。
一百八十多户人家已经被他们走遍,可最终选择南下的却只有昨夜动手的那六十八人。
其它人不是被家里人拦下,就是胆怯不敢南下,也难怪张焘骂骂咧咧。
张焘带头朝着百户所走去,心里则是在想等会怎么与刘峻交代。
他看不上刘峻,但若是让刘峻知道自己只带回了这么点人,刘峻肯定会看不起他。
想到这里,他心里就一阵烦躁,而跟在他身后的陈锦义则是跟上来说道:“张郎,咱们真要听那姓刘的南下?”
“你待如何?”张焘不耐烦看向他,陈锦义则是说道:
“今日瞧见那姓刘的心思深沉,手段也不少,若是跟他往南边去,怕是不少弟兄的心都会被他收去。”
陈锦义与张焘关系较好,自然不希望刘峻夺了位置。
张焘闻言也冷静了下来,但他仔细想想,还是摇头道:
“我虽瞧那姓刘的不舒服,但他说的实对,先往南边走,等摆脱了官堡的追捕,再想办法离开也不迟。”
“况且当初汤吏目就说过,推举姓刘的这厮为头目,等到朝廷要招抚时,再将他擒了送给朝廷,我们不仅无忧,兴许还能因此加官也不一定。”
张焘对汤必成的话很信服,而陈锦义听后却不由得皱眉。
在他心底,汤必成这种读书人根本不可信,不然也不会在前番刘峻发号施令时无动于衷了。
刘峻与汤必成,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若是有机会,自己得劝张郎远离这二人才是。
思绪间,张焘已经带人走到了百户所,与门口的庞玉、齐蹇打了招呼便走入了院内。
刚走入院内,他们便见到了正在正堂交谈的刘峻与汤必成。
在他们看到刘峻时,刘峻也看到了他们,主动开口道:“人都来齐了,那便说说事情办得如何了吧!”
张焘闻言脸色有些挂不住,但还是走入正堂的左首位坐下,闷声道:“所里算上我这群人,一共有七十四个人愿意举义。”
他口中的这群,显然包括了刘峻兄弟和汤必成等四人,而这么少的人数,也不由得让汤必成眉头微皱。
对此,刘峻倒是早有准备,毕竟换做是他,他也不愿意起义为“贼”。
更何况他也不希望带太多人南下,毕竟南下能否成功还两说,如果不能成功,只是解决几十个人的补给,那随便找个村子就能解决。
不过对于南下,他的把握还是不小的,这只因他知道如今的四川也不太平。
后世许多人将明末农民起义的视角都放在高迎祥、李自成等三十六营身上,但实际上其他地方的起义也不少。
眼下是崇祯七年,如果刘峻没有记错,现在四川最大的起义队伍应该就是“摇黄十三家”。
摇黄十三家主要以姚天动、张显等人为首,起义于四川东北部的巴州、通江等地,后发展到十三支主要部队,故称十三家。
如今的他们,主要活跃于川北的夔州府、保宁府、顺庆府的山区中。
清军入关后,他们与夔东十三家在川东积极抗清,直到康熙三年李来亨在茅麓山焚营自尽后才销声匿迹。
他们牵制了四川都司的不少力量,这也是刘峻敢于南下的原因。
“七十四个人刚好,人太多了反而不好南下。”
主位的刘峻满意开口,这倒是让张焘有些惊讶,而汤必成则是看向刘峻道:“所内收集了一千二百多支箭矢,还有三十张弓。”
“我等就七十四个人,光马匹和牛就有四十九,这要怎地南下?”
“南下的路有几条?”刘峻询问汤必成,因为汤必成是秀才,他知道的肯定比自己多。
事关性命,汤必成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南下的路有三大七小,三大都是官道,分别通往巩昌府、岷州卫和洮州卫,沿途有关隘阻挡,守城的都是边兵,可不是黄夔他们这些人能比的。”
“七小主要是七条小道,时常有巡检和差役设卡,但道路难走,容易被伏击。”
汤必成说完这些,不免催促说道:“官堡每个月都会派人来所里视察,距离下次视察也就八天,我们必须在八天内南下,不然等官堡反应过来,我们就得面对边军和官堡的围剿了。”
“恩……”刘峻应了声,同时回忆了下洮州和岷州的情况。
洮州卫和岷州卫以及更南边的松潘卫,这三个卫从明初到如今,主要处于“流土共治”的局面。
卫所和当地土司的话语权,主要是根据朝廷的强盛来不断变化,而今是崇祯朝,三卫的情况并不算好,但也不是自己可以随便横行的地方。
刘峻记得三十六营中就有一营的流寇占据岷州,准备坐寇,但很快就被明军收拾了。
这说明明军在岷州的实力依旧不弱,不是他们这七十四人能碰瓷的。
岷州不考虑的话,那就只有走洮州南下松潘了。
不过刘峻不打算把这个计划告诉众人,因为他不相信众人。
三十六营许多人败亡,坏就坏在了内鬼上。
思绪此处,刘峻起身渡步,对众人说道:“如今陕西的义军都在勋阳、夔州、汉中,我们自然是要向他们靠拢的。”
“既是如此,那我们只有走巩昌,想办法从巩昌进入汉中,与众多义军汇合。”
“好!”听到刘峻开口,张焘不假思索的应下,而汤必成则是沉思片刻,最后默不作声的点了点头。
见二人同意,刘峻便继续说道:“大伙虽然要走了,但所内不少人都是沾亲带故的,不能让他们平白受了我们拖累。”
“我思前想后,决意将粟米制为军粮,这几日用豆子把牛马喂饱,剩下的都带走。”
刘峻话音落下,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汤必成则是眯了眯眼睛,心道刘峻倒是会收买人心,毕竟他们就七十四人和四十九头匹牛马,根本带不走所有粮食。
三百多石粟米经过多次的炒熟脱水能制成四十几石军粮,算上二百多石豆子,足够他们吃四个月甚至更久。
即便他现在不说,最后也是要留下的,倒不如把粮食作为人情,用来贿赂所内的百姓不泄密。
这般想着,汤必成缓缓颔首:“将军言之有理,便依将军所言。”
“随你做去。”张焘见汤必成开口,也只能跟着点头附和。
二人都应下,其馀人自然也只能跟着应下,而刘峻见状则松了口气,对众人说道:
“既然如此,那接下来几日便先好好准备,等我军令开拔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