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楼小会议室,闷热无窗,房间打开灯的一瞬间,滴的一声,空调全开。
将近二十个人进入,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在环形的会议桌站了一圈,张浩把带来的资料和笔记本计算机摊在桌上,不等对方开口,便急匆匆道:
“我们要你们的信道切换算法!”
气氛凝了一下,正在安排人倒水的馀承东也转头看着张浩。
本来没打算参与的陈学兵见状,从门口走到桌前,笑着道:
“条件,我和任总已经谈好了,任总说可以全力配合,凡是提出来的研究项目,最终的研发成果,华为、展讯、重邮,三家互相授权。
“这里面涉及互相的技术和专利,没有这份授权,最终产出的技术谁也用不了,对吧?”
“我们今天来的都是各个项目组的负责人,展讯的武总和重邮的李总也都到了,都是专业的技术员,刚才说话这位是美国回来的张浩博士,搞技术的说话都直,任总不在,那我来主持,行吧?
“人这么多,大家也别搞什么相互介绍了,互相有序提问,问到谁负责的项目,谁来解答,我们珍惜时间,快事快办。”
馀承东一听,笑了:“陈总这话说的好象我们就不专业似的,行啊,那你们先叙述一下你们的td模块,大唐卡的是物理层还是协议栈?”
武平立马摊开了一张l2(l1-l4)保密级别的芯片架构图,上面展示了一些标准化接口。
“物理层我们已经改变了固态天线的方式,采用仿真8天线波束成型,通过展讯芯片的数字预均衡补偿波束失真,规避了他们的校准专利。。
“我们的这份是用逆向工程以后的自主设计替代方案,做了几个方面的优化。
“不过我们两方都绕不开他们的切换技术。”
基础专利不是这么好绕的,展讯好不容易绕过了物理层,却绕不过通信协议。
馀承东听完,没有直接表态,而是托着下巴问道:“你们这个自主设计恐怕侵权可能性比较高吧?还是用重邮的协议栈作为基底?”
“还是有用的。”张浩开口了:
“展讯提供的射频—基带联合调试接口,可以帮助重邮协议栈动态调整均衡器参数,适配校准后的信道特性,实测误码率降低20。
“展讯芯片的硬加速harq引擎将重传处理时延从5s缩短至2s,配合重邮协议栈的自适应调度算法,hsdpa实际吞吐量提升至理论峰值的85。
还有展讯的时域均衡器(teq)与重邮的idable信道估计联合工作,在密集城区场景下可以将多径时延扩展容限从4μs提升至8μs16。”
张博士的话,基于对双方协议栈技术的了解,尤其是硬加速引擎2s级的时延,i/q校准技术,都是他们奠定自主化基础的部分。
华为的人也略微侧目。
话锋一转。
“另外,重邮协议栈hsdpa因为要规避大唐固定导频专利,采用了动态导频与非标准格雷编码,导致16qa解调需额外3db信噪比,通过展讯射频芯片的i/q失衡校准把ev控制在了8…但是,限于专利规避的星座图旋转,实际峰值速率比理论值低了约30。”
还是协议栈。
重邮的协议栈经过调整,虽然用非标准编码避开了专利,但也导致解调需要更高的信噪比。
这个问题连张浩都深感头痛。
馀承东这才看向旁边的人:“顺茂,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吧?”。”
基站系统架构师张顺茂说着,又笑道:“其实我们也在基站射频单元中应用了实时i/q失衡补偿算法,我们的nodeb基于信道相干时间预测动态增减导频密度从1/4降至1/8,结合svd插值算法减少信噪比损失,ev能控制在3以下,这样能支持64qa调制,终端侧吞吐量可提升15。”
ev(实际信号和理想信号的误差幅度)8,3,高下立现。?”
馀承东笑着点了点头,看向陈学兵:“陈总,看来还是我们专业一些。”
陈学兵眼观鼻,鼻观心,有求于人的时候他沉默不语。
他知道任证非为什么把这人从欧洲调过来配合他们。
馀承东,按照前世的路径,是要调去终端业务部当总裁的,派来应该是为了提前跟自己搞好关系。
可这货的嘴啊,就是闲不住。
你就屌吧,有老子叼难你的时候。
馀承东看这位任总口中“有能量的金主”不说话了,自己也识趣地干笑一声,主动开始提起最有价值的部分:
“徐总,切换专利的问题,你们怎么说?”
华为管理学的是ib,就是总裁多,那位不知是无线产品线哪个部门的年轻徐总道:“我们的分布式基站切换算法已经通过了葡萄牙运营商的测试,不过任总交代了,我们的印度研究所通过vpn信道传输英文技术文档,你们也要把服务器设在海外,避免大唐抓到证据。”
“那就把服务器放在新加坡!大唐想查,让他们先去和新加坡法院打交道!”
陈学兵冷声说完,才背着手往外面走去。
…
技术对帐,持续了一整个晚上。
直到陈学兵在旁边的办公室小憩了五六个小时。
都到了深夜,他醒来发现外面声音挺大,似乎越聊越精神的样子。
“两载波?td的时隙结构比wcda复杂太多了,重载波同步是个大问题!我们是有调度算法,你们用不了!”
“你们不是有联合时隙对齐技术吗,基站在下行同步时隙里嵌入载波间时差补偿信息,终端用这个做精确同步。”
“展讯的下一代芯片也可以集成重载波数字前端,支持动态载波切换!”
“其实,td-scda最大的优势是智能天线,大唐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固定波束赋形上,但如果我们做自适应波束跟踪…”
“华为既然已经在做8天线io预研,如果能结合动态波束赋形,理论上可以把频谱效率提升3倍。”
“终端侧的天线数量受限,8天线io在手机上不现实。”
“也不一定非要8天线啊,我们可以做虚拟io!基站侧用多天线,终端侧用2天线,通过空时编码提升增益。”
“重邮的协议栈可以优化上行探测参考信号,让基站更精准地估计信道状态。”
“等等,如果我们把重载波、io、动态波束赋形全拼起来…算不算是3gpp那套lte的4g标准?”武平的声音传来。
里面安静了两秒。
“没错…按照2004年3gpp提出的研究路线,是这样的,如果现在就开始积累这些技术,到时候肯定能掌握一些主动权,但是技术路线目前还没有明确,我们去搞这个预研,搞不好损失会很大。”
陈学兵一听4g,来了精神,三步并两步进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