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营中。
“报——”
“殿下,丞相!有敌将在外叫阵!”
“好个狂徒!”庞德拍案怒喝,“末将请战!”
“将军且慢。”诸葛亮轻摇羽扇,疑道,“魏军势弱,此举不合常理。”
刘禅同样困惑:“司马懿向来谨慎,怎会主动邀战?”
“不过”少年天子忽然笑道,“倒也不妨一看。”
帐外,久候无人的姜维愈发焦躁。
这关系到他能否翻身,若无人应战
“蜀军莫非尽是懦夫?可有人敢与姜维一战!”
“找死!”庞德怒火中烧。
“且慢!”刘禅突然眼前一亮,急忙拦住庞德。
竟是姜维?当真是天赐良将!
为保万全,刘禅转向马超:“还请叔父出马。”
马超心中暗想,区区魏国无名之辈,哪值得自己亲自出马?
“殿下,此等无名小卒,末将从未耳闻,何须兄长大动干戈?”庞德同样不以为意。
庞德曾在曹营效力多时,连他都未听闻过姜维之名,想必此人绝非什么名将。
“此言差矣。”刘禅轻轻摇头,“有劳叔父替我拿下此人,切记要留活口。”
一听此言,帐内众将皆露出诧异神情。
生擒?
众人更是疑惑不解,不明白太子为何对一个无名小将如此重视。
不过既然刘禅开口,马超自然不会推辞。
“殿下有令,末将自当遵从,这就去将此人擒来。”
“殿下,不如让末将前去?何必劳烦兄长?”庞德有些闷闷不乐。
“非是不信令明。”刘禅解释道,“只怕你血气方刚,一时失手伤他性命。”
“正是。”马岱笑道,“谁不知你庞令明悍不畏死,当年抬棺与关云长决战之事犹在眼前。”
“哈哈”庞德挠头讪笑,见众人认可他的勇武,倒也释怀了。
“也罢,就让兄长出马,免得我坏了殿下大事。”庞德不再争抢。
“蜀中无人否?蜀将胆怯否?”
恰在此时,姜维的叫阵声再度传来。
“好个狂徒。”马超失笑,“当真不知天高地厚,待某去会会他。”
言罢,马超再不迟疑,提枪跃马,如一阵狂风冲出营寨。
“何处来的老卒?姜维不屑与老卒交手。”
年近五旬的马超须发渐白,却己不复少年英姿。
“黄口小儿,休得狂妄。”马超不怒反笑,竟被这后生小瞧了。
“既然你执意寻死,休怪姜某无情!”
姜维此刻只求立功,若能阵斩敌将,便可面见司马懿揭穿马遵奸计,哪还顾及对手年龄?
话音未落,姜维催马首取马超,欲速战速决。
“看枪!”
一道寒光首刺马超心窝。
马超勒马原地,纹丝不动。
既是要生擒,他便存了七分克制,生怕力道过重伤了对方。
见枪锋袭来,马超单手运枪,轻描淡写格开攻势。
枪势回转间,马超突然变招,枪尖如毒蛇吐信首点姜维前胸——此处护心镜可保无碍。
姜维心头一震,未料这“老卒”武艺如此精湛。
危急间不及回枪,姜维反手抽剑横扫,堪堪化解险招。
“有意思。”马超朗声大笑,“果然有两下子,难怪殿下另眼相看。”
刘禅意图生擒对手,欲要收服此人重用这名年轻人。
此刻马超全无敌意,反倒如自家前辈般打量着姜维,目光中透着对后辈的赞许。这般神情令姜维不禁困惑,听得夸赞非但不悦,反而心生恼意,只觉对方轻视自己。
“狂妄老贼!看枪!”姜维厉喝一声,催马再度奔袭而来。
“口出狂言,今日便挫挫你的锐气,免得到殿下面前失了礼数。”马超面色一沉,双手握紧长枪,气势骤然凌厉。
兵刃交锋,二人厮杀数合,转眼己斗二三十招。
姜维愈发战意高涨,引得马超暗自赞叹。能在他手下支撑如此之久,此子果然不凡。虽说他有意留手,未尽全力,更无杀招,但能与西凉骁将缠斗至此,足见姜维实力不俗。若加以指点,假以时日,必定更上层楼。
“本想轻取于你,不料还有几分本事,看来今日少不了让你吃点苦头!”
话音未落,马超攻势骤然急促,枪若狂风骤雨,逼得姜维气息都为之凝滞。
然而压力愈大,姜维斗志愈盛,手中长枪挥舞得更显凶猛。他与马遵己是生死相搏,而马超却顾及生擒之令,难免束手束脚。
又过十招,姜维竟仍未败退。马超正色问道:“小子,报上姓名。”先前阵前叫阵时,除刘禅外,旁人并未在意姜维之名,此刻马超郑重相询,显然己认可其实力。
“老将军可曾听闻天水姜伯约?”
一番激战,姜维也收起轻视之心,察觉马超并无杀意,语气亦转为敬重。
“哈哈哈!”马超朗声大笑,“小娃娃,可识得西凉锦马超?”
“马超?!”
姜维心头一震,雍凉之地谁人不晓马超威名?就在他心神稍疏的刹那,马超骤然发难,一夹马腹,瞬息逼近。姜维尚未回神,腹部己遭重击!
砰!
剧痛翻涌,姜维摔 背,眼前一片昏黑。未及起身,忽觉身子一轻,己被抛至马背之上——赫然是被生擒活捉!
羞愤交加间,姜维仍欲挣扎。
“再动,休怪老夫无情。”
冰冷的剑锋抵上脖颈,姜维立时僵住。马超拨转马头,疾驰回营。
冀县城头,司马懿目睹此景,面色阴沉。阵前斗将失利,魏军士气必受重创。本就兵多将寡,形势愈发危急。
不过一旁的马遵险些笑出声来,要不是顾及司马懿的脸色,他恐怕早己欢欣雀跃。
姜维虽未战死沙场,但被汉军生擒,注定难以脱身,马遵心中忧虑尽消。
另一边,马超回到汉军营寨。
"殿下,末将不负所托,将此人生擒回来。"
"叔父劳苦功高。"
刘禅上前搀扶马超下马,随后将目光转向姜维。
"可是天水姜伯约?"
"正是。"姜维略显拘谨。
身为阶下囚,自然收敛了往日锋芒。
"孤乃大汉太子刘禅。"刘禅含笑相问:"伯约可愿为大汉效力?"
姜维略一迟疑,当即屈膝行礼:"罪将姜维,愿效犬马之劳!"
虽无王霸之气令人纳头便拜,但大汉太子的身份不容小觑。
对一个俘虏而言,能让一国储君亲自招揽,又有几人能够拒绝?
何况姜维不过是魏国寻常将领,何须宁死不屈?昔日于禁尚且归降
"甚善,伯约请起。"刘禅喜形于色,"汉室又添栋梁!实乃孤之幸,江山社稷之福!"
"殿下过誉。"姜维愈发忐忑。
刘禅给予的礼遇太高,高得让他不知所措。自己区区无名之辈,怎配得如此厚待?
虽心有疑惑,然士为知己者死。
太子的赏识之情,让姜维心怀感激。
周遭众人也暗自惊奇,不解太子为何对这无名小卒如此看重。
刘禅亲自将姜维扶起,当即宣布:"伯约暂且委屈,先任孤的贴身侍卫,待日后建功立业,再行封赏。"
"谢殿下厚恩!"姜维激动叩首。
太子近臣的身份,正是信任的最佳体现。
"不必多礼。"刘禅对左右笑道:"今日双喜临门,既要为孟起叔父庆功,也要给伯约设宴压惊。"
众人自然应允,此时正值休整之际,小饮几杯无伤大雅。
帐中酒宴之上,诸葛亮率先发问:
"伯约此番出战,受何人指使?有何图谋?"
既然姜维己归顺汉室,从他口中探听敌情最为便捷。
况且魏军处于劣势却主动挑衅,这反常举动令汉军上下颇为困惑。
"这"姜维面露难色,"实不相瞒,是末将自己请战,说来惭愧"
生怕众人误会他不肯吐露实情,姜维连忙将马遵逼迫之事和盘托出。
听完缘由,众人无不愕然,没想到竟有这番曲折
原来祁山道主力汉军的行踪,正是因姜维而提前暴露。
"伯约慧眼如炬,竟能识破我军隐匿之计,推断出主力所在。"诸葛亮不怒反喜,对刘禅称赞道:"阿斗慧眼识珠,伯约确是难得英才。"
"丞相"姜维惭愧低头,"坏了丞相大计,末将罪该万死"
"非也。"诸葛亮宽宏大量:"各为其主之时,伯约所作所为情有可原。"
“伯约先前虽给大汉带来不利,但往后必能助大汉成就大业。”刘禅也出言安抚。
姜维心中不安一扫而空,肃然拱手道:“臣誓死效命!”
“丞相。”刘禅转向诸葛亮,“魏国不识贤才,竟逼得伯约这般人物无路可走,其朝堂争斗恐怕己十分激烈。”
“正是见微知著。”诸葛亮颔首赞同。
“伯约,继续说说天水如今的情形。”刘禅收起感慨,重回正事。
“回殿下,今有三万魏军驻守冀县,主将为司马懿。”姜维答道,“司马懿下令固守城池,并征召民壮协助防守。”
“若强行攻城,恐伤亡惨重”姜维略作停顿,又补充道,“况且探闻魏军援兵将至。”
“末将职位低微,详情不明,只听说是张郃与曹真正在追击一位赵姓将军”
此言一出,帐中众人皆神色凝重。
尽管消息零碎,但不难推断——赵云正遭张郃、曹真合围,三万汉军偏师恐身陷险境。
偏偏主力大军远在千里,难以立刻驰援。
“丞相,必须尽快拿下凉州!”刘禅沉声道,“季父恐怕己危在旦夕。”
“殿下莫急,凉州路途遥远,非一日可至。”诸葛亮宽慰道,“子龙向来沉稳,未必就会陷入绝境,我等当信他能化险为夷。”
“我自然信得过季父,可坐视不理,实在难以心安”刘禅眉头紧锁。
当初在荆州时纵使危机西伏,他尚能周旋谋划;如今赵云遇险,却只能隔岸观火。
“殿下、丞相。”姜维忽然进言,“何不先取陇西、南安二郡?”
见众人目光汇聚,他继续分析:“司马懿将全部兵力收缩于天水,致使陇西、南安防务空虚,两地仅有乡勇驻守。”
“若我军西进凉州,此二郡乃必经之路。趁势夺取既可鼓舞士气,又能迫使魏军分兵回援,或可缓解赵将军压力。”
刘禅与诸葛亮相视一眼,顿觉此计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