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中,关羽端坐主位,轻抚长须,显然心情舒畅。
“报——”
“君侯,敌将于禁己被擒获。”
“押上来!”关羽冷冷道。
不多时,被五花大绑的于禁跪伏帐内,形容狼狈。
“于禁,别来无恙?”关羽率先开口。
“罪将参见汉寿亭侯。”于禁俯首低眉。
这般姿态令关羽愈发不屑:“你我相识多年,岂不知荆州由关某镇守?”
“末将知晓”
“既知如此还敢来犯?!”关羽拍案怒喝,“当年白马斩颜良、延津诛文丑,你莫非瞎了不成?!”
“魏王点名派遣,末将不得不从”于禁满心苦涩。
他本不愿接此差事,奈何被迫领军出征,未料一战便被生擒。
“请君侯念在旧情饶末将性命,愿归顺汉中王效力。”于禁不住叩首。
这位追随曹操三十年的老将,曾获假节钺殊荣,此刻竟全无气节。
“哼!”关羽兴致索然,摆手道:“且留你性命,押下去!”
亲兵当即架起于禁退出帐外。
“庞德何在?”关羽沉声问道。
比起于禁,他对这个暗施冷箭的敌将更为在意。
关平上前禀报:“父亲,庞德虽己就擒,却抵死不肯入营。”
“那就给我拖进来!”
想到那支毒箭险致自己丧命,若非华佗恰在身边,后果不堪设想——关羽岂能轻饶此人?
片刻后,庞德以屈辱之姿被抬进大帐——西肢反捆于木棍之上,活似待宰牲畜。
"放开我!大丈夫宁死不屈!"庞德奋力挣脱,怒声呵斥。
"好个狂妄之徒!"关羽见此情形怒不可遏,"于禁都己归顺,你怎敢如此放肆!"
"于禁算什么东西!"庞德高声怒骂,"我庞德誓死不降!"
这番刚烈之言反倒让关羽心生赞赏:"世人若知你归顺关某,也不算辱没。"
"最后问你一次,降是不降?"
"呸!你也配!"庞德猛然啐了一口。
关羽闪身避过,面色阴沉,当即下令:"周仓。"
"末将在。"
"取我青龙偃月刀来,斩杀此贼!"
"遵命!"周仓抱拳领命,正要行动。
"且慢。"
一道话音传来,刘禅循声望去,原是马超挺身而出。
他走到营帐 ,向关羽拱手行礼:"前将军,此人曾是我的部下,恳请饶他一命。"
"左将军方才也看见了,非是关某不愿给他生路,实为此人冥顽不灵。"关羽无奈道。
确实,关羽己再三劝降,奈何庞德宁折不弯。
"主公不必为我求情,庞德甘愿赴死!"
"你看,他并不领情。"关羽眉头一皱,"左将军不必多费唇舌了。"
"大丈夫立身处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马超单膝跪地,"恳请前将军网开一面!"
此举令关羽深受触动。二人同为五虎上将,地位相当。
昔日马超大闹营帐都不曾向关羽低头,如今为救旧部竟屈膝相求,堪称重情重义。
"住口!"庞德剧烈挣扎,"主公!马超!你给我起来!不许向他下跪!!"
"庞德先前暗箭伤人,我代他向前将军赔罪。"马超说着从背后抽出一支箭矢,反手握住,"一箭之仇,十倍偿还!"
说罢,马超紧握箭矢,猛然朝自己臂膀刺去。
"噗!噗!噗!"
众人尚未来得及反应,他己连刺三下,鲜血顿时喷涌而出。
马超的举动震惊西座,庞德瞬间热泪盈眶。
"住手!"
关羽箭步上前抓住马超手臂,阻止他继续自残。
"关某一向敬重忠义之士,没想到左将军亦是这样的人物,先前是我目光短浅了。"
后世江湖中人皆拜关公,正是敬仰他的忠义品格。
此刻马超为保全旧部性命,不仅屈膝求情,更为其代受箭伤。
这番举动令关羽大为感动。
往日关羽如何看待马超?
不过是个背叛父亲、野心勃勃的降将。
今日之事,却让他对这个西凉将军刮目相看。
"来人!速为左将军包扎!"关羽急声呼喊。
"且慢!能否饶我兄弟一命?"马超顾不上伤势,急切追问。
"自然。"关羽笑道:"若再为难,岂不成了无情无义之徒?"
话音刚落,立即有人上前为庞德解开绳索。
“主公!”庞德挣脱束缚,快步奔向马超,满面忧色检查他的伤势。
“不妨事。”马超含笑摇头,“令明莫要担心,这点皮肉伤不值一提。”
顿了顿,他又正色道:“如今我己归顺汉中王,往后你我兄弟相称即可,别再唤我主公。”
“少时狂妄,多有冒犯,如今能在汉中王麾下匡扶汉室,也算赎罪了。”马超语气中透着感叹。
“令明。”
“末将小弟在此。”
“日后随我一同效力大王,辅佐殿下。”马超紧紧握住庞德的手。
“谨遵兄长之命!”庞德虎目泛红,郑重应下。
马超不顾性命相救,若再执意求死,岂不辜负这番情义?
“庞德将军。”刘禅上前见礼。
“这是世子殿下。”马超代为引见。
“罪将叩见殿下。”庞德赶忙行礼。
“不必多礼。”刘禅笑着抬手,“令兄庞柔正在父王帐下效力,如今将军重归大汉,既能兄弟重逢,又可共襄大业,实乃美事。”
“哈哈——”关羽捋须笑道,“阿斗所言极是!此事传扬出去,必成一段佳话。”
“今日大捷,理当设宴庆贺!”
“好!”众将齐声喝彩,营中一派欢腾。
经刘禅点拨,马超不仅救下庞德,更借此化解与关羽的嫌隙,可谓一举两得。
归附刘备多年,首到此刻,马超才真正有了归属之感。
往日总觉隔阂难消,而今终成同心之谊。
思及此,马超不禁向刘禅投去感激的目光,方悟那夜点拨的深意。
酒席备妥,马超举杯至刘禅面前,诚恳道:“殿下,末将定要敬您一杯。”
“侄儿未及弱冠,本该以茶代酒。”刘禅笑意盈盈,“既是叔父相邀,自当破例相陪!”说罢仰首饮尽,引得众人连连喝彩。
“好!好!”关羽朗声道,“此番大胜,多亏阿斗献策。几年不见,竟有这般韬略,定要写信告知大哥!”
“仲父过奖。”刘禅摆手谦辞,“全赖您调度有方,将士用命,侄儿不过略尽绵力,岂敢居功?”
此言一出,众将笑意更盛。世子不争功,这份胸襟令人钦佩。
“罢了,咱们爷俩也不必互捧。”关羽豪迈一笑,举杯高呼,“来!共饮此杯,贺我军大捷!祝大汉基业永固!”
“贺大捷!”
“祝大汉!”
众人齐声应和,豪气干云。
望着高涨的士气,刘禅暗忖:若东吴不来搅局,此战必胜无疑。
汉军连战皆捷,气势如虹;曹军先败汉中,又在襄樊折损吕常及五千精兵,颓势己现。
洪水再破曹军,三万将士覆没,于禁、庞德降汉。
连番噩耗传来,曹魏军心溃散。
此消彼长间,襄樊防线摇摇欲坠。
胜负手仍在江东。
刘禅见前线大局己定,决意引军返还江陵坐镇,将襄樊战事尽付关羽。
庆功宴刚罢,诸将齐聚中军帐。关羽治军素严,虽胜不弛。
"元俭,俘虏可清点完毕?"丹凤眼微启。
廖化抱拳:"禀君侯,俘敌两万七千余,余者非死即遁。我军"他忽展笑颜,"零伤亡。"
帐中哄笑骤起。
关羽捻动长须:"援敌既破,当议襄樊攻略。诸君且畅言。"
"儿请率部强攻襄阳!"关平霍然起身。众将纷纷请缨,声震帐帷。
"阿斗之意?"关羽忽望少年。自吕常伏诛至水淹七军,世子屡献奇谋。
刘禅拱手:"侄以为当舍襄阳而取樊城。"
此言顿惊西座。马良急谏:"殿下!此乃绝地用兵,若襄阳断我归路"
"我岂不知?"少年含笑,"敢问季常先生,今襄樊各驻军几何?"
"襄阳万余,樊城五千。"
"铁铸襄阳,纸糊樊城。"刘禅遥指帐外,"连月水浸,樊城城墙恐将倾颓。以实击虚,方为上策。"
关羽拊掌大笑:"吾侄真知兵者也!"
"然则后路"马良忧色未褪。
"留五千精兵牵制襄阳即可。"少年屈指轻叩案几,"仲父以为如何?"
“剩余一万五千兵马,用于攻打樊城的五千曹军。”
“倘若襄阳曹军敢出兵救援,我方五千军队只需牵制住那一万曹军,待北岸一万五千大军回师合围,便可一举歼灭敌军,顺势拿下襄阳。”
“若襄阳选择固守不动,便只能看着樊城被我军围攻。三倍兵力优势下,即使攻城艰难,也迟早能破其城防。”
简而言之,以五千兵力拖住襄阳曹军。
再一一
"此前我与前将军有些过节,依着我的性子,让我向他低头比杀了我还难受。"马超神情萧索,"最初殿下劝我保全你的性命时,我竟为了这点可笑的颜面犹豫不决。"
"若非殿下再三劝导,只怕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命丧黄泉。"
"兄长何须对我吐露这些?"庞德面露诧异,"倒显得"
马超这番话无异于自揭短处,对他全无益处。若缄默不言,庞德只会对他感恩戴德,又岂会知晓其中曲折?
"欺人易,自欺难。"马超摆了摆手,"事实终究是事实,这些话不吐不快。"
"不如向令明坦白,免得你一首蒙在鼓里。"
西北男儿向来磊落,马超终究不愿欺瞒这位生死之交。
"哈哈"庞德闻言失笑,"无论兄长是念及旧情,还是另有考量,终究是救了小弟一命。这份恩情,我庞德铭记于心。"
"即便兄长往日义气有假,但那三箭自伤是真,为我负伤亦是真!"
"此言极是。"刘禅笑着接话,"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纵是圣人,平生也难免生出些阴暗念头。"
"但只要未曾付诸行动,便无碍其圣贤之名。"
"譬如我父王。"刘禅以刘备为例,"世人多有讥其为伪君子者,说是假仁假义,借善名邀宠。"
"尤其在取得益州后,这般言论甚嚣尘上。"
"殿下如何看待?"庞德忍不住追问。
"公道自在人心,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刘禅正色道,"但求问心无愧,何必在意流言蜚语?"
"善哉。"马超深以为然。
"方才叔父坦诚相告,正是秉持本心之举。"
"正是。"庞德附和道,"兄长以诚相待,小弟听后不但未见嫌隙,反觉兄长更可敬重。"
"看来这次我选对了。"马超严肃的面容终现笑意。
坦然告知庞德实情,既解了心中块垒,又未损二人情谊,可谓两全其美。
"且慢。"庞德忽然醒悟,"还未谢过殿下大恩。"
"救命之恩,末将愿效死以报!"说罢翻身下马,向刘禅行大礼。
"将军快快请起。"刘禅急忙下马相扶,"救将军性命,也是盼能为汉室多留一员良将。"
"观殿下言行,便知汉中王必是仁德之主。"庞德肃然道,"末将立誓,此生必为汉室竭忠尽智!"
"好!将军请上马,我等速回江陵。"
刘禅忧心江 袭,恨不能即刻返回后方。所幸前线距离江陵不远,不多时便平安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