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游漂流的七百多水兵,被南朝军一支在赫鲁大江进行例行巡航的舰队发现后,被一一打捞上了舰船。
他们是第一批参加了阻击北朝军战斗的水军,被捧为了英雄!他们对北朝人英勇的作战事迹,应该会鼓励着其他的水军将士们。
由萨拉这个少尉团长,用简短精练的语言,给舰队上的官兵们讲述了,在对北朝军作战中的一些小插曲。
一千多水军处于无援助的绝地,勇敢有力的打击了北朝人,后因抵挡不住敌人的炮火和重兵的三面包围,采取从南面突围,悬崖跳江而逃的英雄壮举。
他们是水军,选择从水路逃生,这将会成为军史上一个经典故事。
一场战斗之后,剩下了七百多人,还有近一百的轻伤者。
萨拉的故事已经讲完了,这里的将士们,虽然也都是水军,属于一个系统,但他们是巨无霸“大江”舰上的水兵,算是水军里的精兵强将。
一千多人的一支部伍,在优秀指挥官的带领下,首先要完成了奔袭数十华里,然后支援前沿阵地,抵抗北朝军的进攻,任务已经到此为止,必须尽快的归队。
在上游例行巡逻的一支舰队,按照规定,不能出自己的管区而到中游江段去,在一码头靠岸,把他们七百多人送到了赫鲁大江的南岸边。
找到某一军营,先用电报,跟“大江”舰上取得了联系,得知了巨无霸在赫鲁大江里的一个什么具体位置,然后要求军营派出几辆大卡车,把他们送到了中游,进入了属上京防务的区域。他们几百水军在1号军用码头等待一些时间,“大江”舰定时会到那里来补充物资,他们就可以回到舰船上了。
想起此次艰巨的任务,萨拉带领一千多勇敢的水军,从纵身一跳到江中,游到岸上,长途奔袭了几十华里,在临江一座山峰上设埋伏,跟凶悍强大的北朝军的一场阻击战,未能挡住敌人疯狂进攻的脚步。从绝境之中,跳江逃了回来。出色完成了水军第一次抵抗北朝军的战斗,表现了英勇大无畏的精神。以振水军的军威。
少将总指挥将此战迹上报给了军部:由于受赫鲁大江江河状况的影响,虽然巨无霸“大江”舰未能进入执行特殊任务所指定的位置,但是派武装直升机对上游进行了侦察,还派出一千多水兵,援驰前沿阵地,阻挡北朝军的进攻。支援的一千多将士们以小的代价,狠狼地打击了北朝军的气焰嚣张,并且冲出绝境,跳江而逃的英雄壮举,回到了“大江”舰上。
不但整个“大江”舰上所有官兵受到了朝廷的集体嘉奖,而且参战的两个大队和一些表现突出的个人也获得了奖励,特别是萨拉临危受命,并且堪称重用,真的从少尉一下子提升到了中校。
北朝军选择了从赫鲁大江上游作为突破口,并且攻克了南朝军在南岸上构筑的一些军事防御工事,纵深推进已经扩大到两三百华里的范围,北朝国大量的兵力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南朝国的境内。
南朝国满以为发展江河上的水军,以强大的水军为震慑力,认为可以拒北朝军不敢过赫鲁大江这道江河天险,结果在上游炸两座临江的山峰,把江河之水截流,号称世界上的巨无霸“大江”舰,到不了上游,而成了无用武之舰。
看来,南朝皇帝一开始,用100铀矿石换赫鲁大江下游一千多里另一半水域的这桩交易,而大力发展水军,本来就是北朝人早已挖好的一个陷阱。
为了确保赫鲁大江下游一千多里实际管辖权,以至倾尽全力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军,于是制约了空军和陆军进一步的发展。
一艘巨无霸的“大江”舰,要动用多少稀缺的金属材料,使之把后期的飞行器制造和枪炮的制造等军工产品,筹备的材料全花在“大江”舰的打造上了。
在北朝国对南朝国展开的一场战争中,北朝国已改以前的进攻策略,不从看似容易被摧毁处中游临江的南朝国都城,其实是很难攻克拥有最强防御设施的地段。
就算攻占了南朝国的上京,五百年以来积蓄的战备物资消耗将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况且南朝皇帝又不会死死的守在皇都里,他随时挪一下窝,又会出现了第二个上京。
于是北朝人不再走以前的老路,而是开辟新的战场,选择了赫鲁大江最上游,江面窄,江河之水又最浅的地带。
不可一世的巨无霸“大江”舰,在赫鲁大江里成了一种摆设。
正值战争时期,必须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已经打造好的舰船,木已舟,不会为了加紧制造枪炮也毁了它,到一定的时候,还会派上用场的。
上面配备了两千多水军,军部通过酌情考虑,“大江”舰上只留一个大队,其余的三个大队,偏入中游防御系统的驻军里,水军本来就是在江河里,然而,在岸上囤军了。
在三军当中,水军是一支很弱的军种,还是保持水军的番号,水军新编第一旅,旅长的任职,军部接受了巨无霸“大江”舰少将总指挥的建议,萨拉不但是一名出色的水兵,而且是一名出色的指挥官。
任命萨拉为上校代旅长,为了掌握再多的军事理论知识,一边身在军营,一边每个星期,到高等军事学院去学习,边从战场上锻炼,边从课堂上深造。
水军斩编第一旅在南岸防御系统上成立的,水兵除了身上携带的轻武器,重武器装备在舰船上,不便随便拆卸,军部为他们装备了火炮和迫击炮,这种常规武器。
他们之中,有的参加了上次援驰的阻击战,有的却没有。
北朝人既然已经攻打进了南朝国,当然不想被南朝军给赶回来,一边进一步扩大进攻战果,一边在加强稳固已经占领的区域,还一边从北朝国内向这里不断地增派兵源。
已经进来的北朝军,除了只有进攻再进攻,就没有歇着一下气。向东已经突破了南朝军在赫鲁大江上游南岸上打造的纵深防御系统,由于北面只有南朝军败退下去的一些游兵散将,不敢跟拥有坦克装甲战车和飞机的北朝军对抗,成为北朝军可以任意扩张的一面?阔疆土。
这样,让北朝军利用优势兵力,可以从东面和南面,从两个面展开继续对还没有攻破的南朝国纵深防御军事设施的攻打。
作为防守一方的南朝军,没有及时的空中火力支持,难以压制住进攻一方强大的火炮。然而,南朝守军又不会轻易放弃阵地,在战场上把枪炮弹药尽量的消耗掉,不然的话,把剩下的战备资物,就要尽快的转移出去,千万不要落在北朝人手里。
在这颗“羞星”上,用于制造飞机、坦克、大炮、战车、枪炮的原材料,是极为稀缺的金属矿物质。
只要很好的计算出了,每天在战略物资上消耗的数据,可以估计出,当北朝军每发起的一次进攻,到了一定的时候,需要补给。
这种拼消耗的战场,当相持到了一个时间之后,从计算消耗的数字中,可以掌控谁会是这场战争上最后的赢家?
北朝人并不是只顾为了每天能推进多少华里,而来扩大占领战果,占领的同时也会千方百计地采取掠夺资物,然而是相当少的数量。
不单只有南朝军在打这个战争算盘。北朝人也在为此事处心积虑。南朝军在阻止北朝军的进攻步伐之中,也必须有消耗,不可能不放一枪一炮,而采取主动溃退,那不是把自己的国人制造的枪炮留给敌人而来打自己啊。
从开战,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由于北朝人采取两面对南朝军的挤压之势,南朝国在赫鲁大江上游构筑的军事防御系统,已经被北朝人一一攻破。
战火已经燃烧到了萨拉所在的水军新编第一旅的防区。
在这期间,萨拉一边整顿军纪,加紧水军适应陆地作战的训练,一边自己为了提高军事指挥能力,上军事高等院校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课。
现在的萨拉已经是一个能独挡一面的指挥官,这种临阵磨刀,使他非常的好学,同时使他这个指挥官的进步也很快。
萨拉守在案桌的地图上,问道:“北朝人打到哪里来了?”
在一旁的3大队长,现在已升职为中校参谋长,用手中的一根指挥棒,点着摊在桌案上的一张军用地图,根据上面发下来每时每刻的战报情况:昨日,北朝军采取,一个正面,一个侧面,从东北两面,已经占领了084号观察哨所以西上游部分近一千华里的山川地域。估计北朝人的下一轮进攻,连他们新编旅的防区也在攻打的范围之内。
萨拉掷地有声的嗓门:“在上一次援驰前沿阵地的阻击战中,我们一千余水军,轻装上阵,手里没有重型武器,能叫敌胆战心惊。这一次,我新编旅近两千弟兄们,有强大的炮火……”
参谋长接过了话去:“我们新编旅,虽然有强大的炮火,但是只能放两三小时。”
萨拉发出沉闷的声音:“干嘛不多给一些呢?”
“炮弹的分配是有严格规定的。”
萨拉的一个问:“参谋长,我们新编第一旅,对敌作战,采取什么主导战术会最有效?”
参谋长提出一种老套的打法:“凭借一座座小山头,深挖壕沟,施行层层阻击。”
萨拉试探的口吻:“这一次,我们是否还跟上次一样,再搞一次背水一战。”
“还叫弟兄们,撤退时,又来一次跳水而逃的英雄壮举!”参谋长补充道:“我们不再是几百人,而是几千号人枪。”
“在上游,084号观察哨所处,被北朝人的炮火,炸掉两座山,上游之水被截流,巡航舰队不能西上执行炮火支援。现在北朝人已经打到中游来了,巡航舰队会在赫鲁大江的中游集结。我们必须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在江中用火炮打击岸上的北朝军。”萨拉的大脑里已经有了如何打击敌人的部署方案。
“这,我赞同。”参谋长点了头,接着道:“我们必定是水军,必须配合赫鲁大江上的舰队作战,很好的打击岸上的敌人。”
“参谋长已经赞同我萨拉的背水一战的战术了。”萨拉的脑壳侧向另一边,问:“不知副旅长有什么高见吗?”
4大队长现在是水军新编第一旅的副旅长。
“小兄弟是一旅之长,在军事高级学府学习深造了一段时间,现在正是学有所用之时。”副旅长也表示一致赞成。
“既然都统一了,就这么定了。”萨拉的拍版。
参谋长的提议:“我们的作战部署,是否要请示一下总指挥。”
“当然要向总指挥汇报。”
副旅长接上道:“这背水一战的作战部署,必须要得到巡航舰队的支持。”
接着是参谋长:“只要我们对北朝人一旦开火,江中的巡航舰队就会马上赶过来。”
副旅长的提议:“我们是否提前跟江中的舰队取得联系?”
“这,没有什么必要。”萨拉做着进一步的解答:“我们新编第一旅一开战,不会想着撤离,先把两三个小时的炝火给北朝军伺候好了。再一个,总指挥会为我们安排好的。”
参谋长的感慨之声:“总指挥说了,不会看走眼神的,萨拉上校已成为一个成熟稳健的指挥官。”
接着是副旅长:“瞻前顾后,思考问题,比我们等都要想得透彻全面,一语双关。”
“几位长官别这样了,站在你们眼前的,还是以前的那个毛头小子。”萨拉的谦虚低调。
参谋长继续夸:“从管着手下二三十人枪的小队长……”
副旅长的接龙:“现在手下有近两千的精兵强将。”
“二位长官别光说好听的了,下面制定作战方案吧。”
接着下来,三个人先共同一起制定兵力作战部署方案,以后根据各自提出的一两点建议,进行修改。这一次打的是大仗,水军新编第一旅,务必做到一战再成名,以挽回南朝军节节败退的局面。凭着他们区区近两千人枪的一股水军,只怕难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