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龙巢基地外围的警戒级别在无声中提升到了最高。便衣警卫混迹在周边街巷,伪装成环卫工人、小贩或是维修工,锐利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经过的行人和车辆。空中,肉眼难以察觉的小型无人机在划定空域内进行着不间断的巡航,它们的传感器覆盖了从红外到电磁频谱的广阔范围。地下,震动传感器和声波探测阵列处于待命状态。顾倾城坐镇监控中心,如同一位冷静的棋手,审视着棋盘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安国邦则忙得脚不沾地,一遍又一遍地确认着接待流程、安保细节以及……张飞那边的“准备”情况。他特意又去了一趟核心实验室,千叮万嘱张飞“正常发挥,实事求是”,尤其强调了那些“小玩意儿”最好暂时收起来,等正式评估结束后再展示不迟。
张飞满口答应,但安国邦看着他那双闪烁着跃跃欲试光芒的眼睛,心里总是不踏实。
考察当日,天气晴好,阳光洒在龙巢基地那依旧保持着“老兵修理站”破旧外观的建筑上,仿佛给这片孕育奇迹的土地镀上了一层金边。
上午九点整,一支由三辆黑色红旗轿车组成的车队,在前后护卫车辆的簇拥下,悄无声息地驶入了修理站外围划定的安全区域。车辆停稳,警卫迅速下车,确认周边安全后,中间那辆车的车门被从外面打开。
率先下车的是两名身着便装但眼神锐利、行动干练的随行安保人员。随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弯着腰,从车里钻了出来。
正是局座张召忠。
他今天穿着一件普通的夹克,戴着顶鸭舌帽,打扮得很是低调,但那双饱经风霜却依旧炯炯有神的眼睛,在踏出车门的瞬间,就下意识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带着一种老军人特有的警惕和审视。
安国邦立刻迎了上去,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与恭敬:“局座,一路辛苦!”
局座摆了摆手,笑容和煦:“安主任,客气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弹。”他的目光越过安国邦,落在了那座挂着“老兵修理站”招牌、墙皮都有些剥落的建筑上,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就是这里?那个传说中诞生了“应龙”的地方?这外表……也太具有欺骗性了,简直比他当年在节目里“忽悠”得还要离谱。
“张飞同志在里面?”局座收回目光,问道。
“是的,局座,他正在里面等候。”安国邦侧身引路,“请随我来,这边走。”
局座点了点头,在安国邦和两名贴身安保的陪同下,迈步向修理站大门走去。他的步伐稳健,但心跳却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期待、好奇、怀疑……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就在他们即将踏入修理站大门的时候,局座的眼角余光瞥见了站在门口阴影处的一个身影。那是一个穿着普通工装、身材高挑、气质清冷的年轻女子,正用一种平静无波的目光看着他们这边。
局座脚步微微一顿,看向那个女子。对方只是对他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并没有上前交谈的意思。
安国邦低声解释道:“那是顾倾城同志,负责基地的安全工作。”
局座恍然,原来是国安的人。他同样对顾倾城点头示意,心中对这里的安保等级又有了新的认识。连国安的特派员都亲自在门口值守,可见上层对这里的重视程度。
没有过多的寒暄,局座在安国邦的引导下,踏入了“老兵修理站”的大门。
门内与门外,仿佛是两个世界。
外面是破旧、杂乱,带着市井气息的修理铺面(伪装的),堆放着一些看似等待维修的旧家电和零配件。但一穿过那道不起眼的内门,气氛陡然一变。
空气变得洁净而恒定,带着轻微的循环风声。光线明亮而柔和,并非来自普通的日光灯,而是某种模拟自然光谱的照明系统。脚下的地面是某种防静电、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光可鉴人。墙壁是纯粹的白色,看不出任何接缝,仿佛一体成型。
最引人注目的,是前方那片开阔的空间。
就在那里,在数盏聚焦灯光的照耀下,一架通体呈现流线型银灰色、泛着冰冷金属光泽的战机,正静静地停放在特制的支架上。
它不像传统战机那样棱角分明,线条流畅得如同某种生物,机身表面光滑得仿佛镜面,几乎看不到铆钉和接缝的痕迹。机翼并非固定形态,边缘似乎蕴含着某种可以活动的结构。整体造型充满了未来感和力量感,仅仅只是静态地停放在那里,就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局座的脚步瞬间钉在了原地。
他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震惊和……恍惚。
尽管在内部资料和模糊的照片上看到过,但亲眼所见,那种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力,是完全无法比拟的。
这……这就是“应龙”?
比他想象中……不,比他敢于想象的,还要完美,还要震撼!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架战机,仿佛害怕一眨眼,它就会消失不见。他参加过无数航展,见识过国内外各种先进的飞行器,但没有任何一款,能像眼前的“应龙”这样,给他带来如此强烈的、来自未来的冲击感。
“这……这就是……”局座的声音有些干涩,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应龙”,想问什么,却又一时不知从何问起。
安国邦理解局座的反应,他第一次见到“应龙”时,表现也没好到哪里去。他轻声道:“是的,局座,这就是‘应龙’。”
局座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不由自主地向前走去,一步步靠近那架仿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造物。他的目光贪婪地扫过“应龙”的每一个细节——那光滑得不可思议的蒙皮,那蕴含着未知科技的进气口(或者说,根本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进气口),那与机身几乎融为一体的座舱盖,还有机翼根部那些隐约可见的、似乎是变形机构的复杂构件……
他甚至在机翼下方,看到了两个微微内收、线条流畅的鼓包,根据他的经验判断,那很可能是内置弹仓的位置。
“完美……太完美了……”局座喃喃自语,完全忘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忘记了自己准备的那些问题,此刻他就像一个最虔诚的信徒,终于见到了神只的真容。
他走到距离“应龙”机头不足三米的地方,停下了脚步。这个距离,他能更清晰地感受到战机庞大身躯带来的压迫感,也能看到机身表面那层仿佛活物般流动的幽光——那是“蜃楼”隐身涂层在特定光照下的微妙表现。
他犹豫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近乎虔诚地,伸出手,想要去触摸那冰冷的金属表面。
就在他的指尖即将触碰到机身蒙皮的那一刻,一个略显慵懒的声音从他侧后方响了起来:
“哟,来了?随便看,别客气,这玩意儿皮实得很,摸不坏。”
局座的手僵在了半空,他猛地转头,看向声音来源。
只见一个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年纪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正一边用一块看起来更脏的布擦着手,一边从旁边一个摆满了各种工具和奇怪元件的工作台后走了过来。年轻人脸上带着点漫不经心的笑容,眼神清澈,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跟这个充满未来感的实验室以及那架震撼人心的战机,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
不用说,这就是张飞了。
局座看着这个传说中的“天才”,一时间有些失语。他想象过很多种张飞的形象,或许是那种不修边幅、眼神狂热的科学怪人,或许是那种沉稳内敛、深藏不露的隐士高人……但绝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像是刚修完拖拉机、浑身散发着机油和接地气味道的……小伙子?
“您就是局座吧?久仰大名。”张飞走到近前,很随意地打了个招呼,那态度不像是在面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和高级别评估专家,倒像是在跟街坊邻居打招呼。
安国邦在一旁看得眼皮直跳,赶紧介绍道:“小张,这位就是张召忠,局座。局座,这位就是张飞。”
局座终于回过神来,收回僵在半空的手,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恢复自然,但眼神中的震惊和好奇却丝毫未减。他上下打量着张飞,试图从这张年轻的、带着点玩世不恭笑容的脸上,找出点什么。
“张飞同志,你好。”局座伸出手,语气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郑重。
张飞也很随意地伸出手跟他握了握,手上还带着点油污和金属碎屑。“您好您好,总算把您给盼来了。我这地方小,您多包涵。”
局座感受着手上那真实的、带着点粗糙和油渍的触感,再看看旁边那架仿佛来自科幻电影的“应龙”,那种强烈的割裂感让他几乎要产生认知失调。
“张飞同志,这……‘应龙’……”局座的目光忍不住又飘向了那架战机,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后化作一句最直接的感叹,“……真是你在这里造出来的?”
张飞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应龙”,咧嘴一笑,语气轻松得像是在介绍自己刚组装好的电脑主机:“对啊,就这儿。费了点功夫,主要是有些材料不好找,设备也得自己动手改,不然还能再快点儿。”
局座:“……”
安国邦:“……”
再快点儿?!
局座感觉自己的心脏抽搐了一下。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指着“应龙”那光滑得不可思议的机身表面,问出了一个他极度关心的问题:“这蒙皮……是什么材料?我从未见过如此……如此完美的表面处理工艺。”
张飞看了一眼,随口道:“哦,那个啊,叫‘玄鳞’,算是一种复合材料吧。具体配方有点复杂,涉及好几种稀有元素的比例和特殊处理工艺。不过原理嘛,大概就是模拟了古籍里记载的‘龙鳞’结构,自适应应力分布,还有点记忆修复功能,小磕小碰自己就能长好。”
局座张了张嘴,那句“原理大概就是模拟了龙鳞结构”在他脑子里回荡,让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接话。古籍?龙鳞?这解释……果然和资料里说的一模一样!可听起来还是这么的……魔幻!
他定了定神,决定暂时不纠结这个,又指向机翼根部那些复杂的构件:“那这些……是变形机构?”
“没错,‘螭吻’传动系统。”张飞点点头,走到机翼旁,随手在旁边一个控制终端上点了几下(那终端看起来像是用旧平板电脑改装的),“给您演示一下?”
没等局座回答,只见“应龙”的机翼边缘,几块原本严丝合缝的翼面突然如同活物般开始细微的移动、翻转,整个机翼的后掠角在短短数秒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适合高速飞行的后掠形态,变成了更适合低速盘旋和起降的形态,整个过程流畅、安静,充满了机械的美感和一种超越现有科技的神秘感。
局座看得目瞪口呆,嘴巴微微张开,半天合不拢。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亲眼看到这如同变形金刚般的场景,带来的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
“这……这变形是为了……”局座的声音带着颤音。
“适应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气动需求呗。”张飞关掉演示,机翼又悄无声息地恢复了原状,“高速的时候收起来减少阻力,低速或者需要高机动的时候展开增加升力。都是些小改进,没啥大不了的。”
局座感觉自己的血压有点升高。他纵横军事评论界几十年,自认也算见多识广,心理素质过硬,但此刻面对张飞这种级别的“凡尔赛”,他还是有点扛不住。
他转头看向安国邦,眼神里充满了“你确定这小伙子没问题?”的询问。
安国邦回以一个无奈又带着点“您习惯就好”的眼神。
局座深吸一口气,再次将目光投向那架静静伫立的“应龙”,以及旁边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实则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年轻人。他知道,这次考察,恐怕会比他预想的,还要“精彩”得多。
而此刻,在修理站外围某个隐蔽的角落,一个伪装成市政维修工人的“暗影”成员,正利用藏在工具包里的微型设备,试图捕捉修理站内部的信号。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一举一动,早已暴露在顾倾城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
风暴的中心,局座已经踏入。真正的较量,即将在看似平静的“技术交流”中,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