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祖母的医书,祖父的军书就是晏子归翻看最多的书籍,她甚至重新誊抄了一份,以免自己翻阅的太勤快而使得书籍保持不当。
对他人来说攻打高项或许是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但是在晏子归的设像里,它是一件件经过几年反复思量必然成形的事。
她甚至固执地以为,祖父祖母一直不到她梦里来就是怪她还没有替他们报仇。
别人说已经在灵堂前血刃首凶,当年帮高项人说话的那些官员也都消失在朝堂,还有什么仇恨未消?就是有人说皇后要打高项是私仇,那也只是找得反对借口,他们认为这件事早已经了结,哪里还需要报仇?
可是受害人没有满足,自然可以继续报仇。
晏识德出征,宋时就开始吃斋念佛,高项对晏家人来说,是解不开的心结,她就是想劝儿子顾全自己为要,她也说不出口。
晏赋还嚷嚷着要去给侄子当前行官,被他大哥和娘子说了一通,也不看看他如今的年纪,跟着上前线自己找死不说,不要拖累了其他人。
晏赋死了自己上阵的心,就非要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跟着他们三哥去,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净赚。
这个王露梅也劝不了,因为两个小孩也跃跃欲试。
还是晏辞发话,“胡闹,你们以为打仗是什么,游戏吗?你们又不是武将,上阵干什么!”晏辞给晏识宝找了个差事,去当运送物资的粮草官,“你这个事也很重要,你三哥能不能在前线放心的冲锋全靠你了。”
晏识宝被说服,保证会好好干。
晏赋还要叽歪,也是他的爹娘,他也想做点什么。
“越说越没谱。”晏辞瞪他,“朝廷决定发兵高项,是高项撕毁协议犯边进攻,朝廷是为了边关的百姓安危。”
高项和晏家何来私仇。
晏子归把自己抄得军书给太子,之后高项战事就由他跟进,她要陪他父皇去行宫了。
“我?”太子十分惊讶,“我没经验啊,我可以吗?”
“我们三个都没经验。”晏子归笑说,“没关系,大胆的去做都有第一次。”
“只是你要记得,将土只管冲锋陷阵,计较一地一城的得失,你是掌盘者,要看大局。”
“我让人去盯着女贞和大蕃的动向?”太子试探问道。
“遵循你的内心去做决定,事情也很快就会给你反馈,是对的就坚持,是错的就改。就象你自己说的,没有做错过怎么知道做对?”晏子归温柔地看着他,“山君,你是饱含他人期待降生的孩子,从你落地起那一刻就没有让人失望过,你一直做得很好。”
“父皇和母后都很信任你。”
太子郑重的点头,“我会好好做的。”
这次依旧是把康王和公主都带上,康王没有伴读,因为他不学习。长瀛和长玄有四个公主伴读,一并去了行宫。这公主伴读原来是一人两个,但是姐妹俩分不出来,怎么分都觉得是对方的好,最后干脆不分,四个人陪两个人,大家一起玩。
康王觉得女孩子太多太吵闹,在行宫待了两天,就想回宫去,“太子哥哥忙于朝事军务,范姐姐一个人肯定无聊,我回去陪她。”
“不行。”向来对他百依百顺的晏子归这次拒绝了他,“你渐渐大了,不能象小时候那样粘着太子妃。”
“为什么?”康王不解,他也没多大呀,母后都还把他当小孩子,为什么在范姐姐那不能做小孩子。
“你太子哥哥忙了一天回去想和你范姐姐好好亲热一番,结果你赖在东宫不走,父皇和母后都不在宫里,太子哥哥要扔你出去,可没人帮你。”周洄吓他。
“范姐姐会帮我。”康王不服。
“你范姐姐先是你太子哥哥的小娘子,其次才是你的姐姐。”晏子归告诉他,“只有你的娘子会一直陪着你,范姐姐不行,母后再给你另外找个小姐姐好不好?”
康王不高兴。
周洄玩笑似得,“以后兄弟俩不会为了女人反目吧?”
晏子归瞪了他一眼,可真会说话,“壮壮没开情窍,他黏太子妃就和黏我一样。”
周洄挑眉,那他现在闹着要回宫?姐比娘还重要。
晏子归气笑,这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她有陪他的时间去陪儿子,儿子还能想到其他人身上?“你等着看。”
之后几天晏子归就陪着康王,他果然不再说要回宫,只是周洄一个人待着,只能听见女儿们银铃般的笑声,更觉得寂寞。
“康王什么时候能长大?”
“康王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朋友?实在不行,早点成亲也行。”
不要粘着我娘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