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原剧情里,就是因为韩春明和苏萌在一起,蔡晓丽心灰意冷,又被程建军趁虚而入,才转向了程建军。
韩春明可不想重蹈复辙。
每次提起这事,蔡晓丽心里明白,却总找借口岔开话题。
暗示了几次都不见效。
韩春明索性就随她去了。
反正程建军那小子已经魔怔了。
剧情肯定不会按原样发展。
关小关见家长这天。
韩家收拾得窗明几净。
韩母带着两个女儿张罗了满桌佳肴。
这阵势让四合院邻居们都猜着韩家要办喜事。
临近约定时间,韩春明去柳树胡同接关小关。
他本想请师父关老爷子同去。
老爷子却摆摆手,说按老北京规矩得等喝喜酒才登门。
韩春明也就作罢。
门开时,关小关一袭白裙,发间别着鹅黄花饰,丸子头衬得她格外娇俏。
只一眼就让韩春明挪不开视线。
这般清新脱俗的打扮。
既典雅又时髦。
饶是韩春明两世为人,见惯风月,也禁不住心旌摇曳。
他情不自禁张开双臂。
关小关早已羞红了脸,象三月桃花般明艳。
此刻更是睫毛轻颤,呼吸都乱了节奏。
她深吸口气,贝齿轻咬樱唇,终于扑进韩春明怀里。
韩春明抱着她上了车。
路上又是温言软语,又是柔声安抚。
转眼到了四合院门前。
韩家大姐二姐带着两位嫂子早候在门口。
这是老礼数。
女眷相迎,显得格外重视。
老太太自然不便出面。
关小关刚落车,就把众人看得移不开眼。
这姑娘也太标致了。
简直跟电视里的明星一个样儿。
大伙儿热热闹闹把人迎进屋,院里邻居也凑过来瞧热闹,见了关小关都连连夸赞。
今儿个苏萌不在家,倒是她奶奶听见动静,嘴上说着不稀罕看,脚底下却忍不住往人堆里挤。
老太太心里憋着股劲儿——倒要瞧瞧,韩家这小子跟她孙女掰了后,能领回个什么天仙来。
虽说韩春明最近混得风生水起,可苏奶奶始终瞧不上:整天不务正业,挣再多钱也是歪门邪道!
本来韩春明和苏萌疏远了,她该拍手称快,可一打听才知道——竟是韩春明主动冷着苏萌,自家孙女反倒整天闷闷不乐。
如今听说这小子都带对象见家长了,苏萌却还单着,老太太心里像扎了根刺。今儿非得瞧瞧,这混小子能找来什么货色!
她撇着嘴往人群里一杵,吊着眼角打量。可刚瞥见关小关,那双刻薄老眼猛地一颤——
无论是仪态还是长相,都太出众了。
简直让人移不开眼。
要是让她和苏萌并肩而立
虽然带着主观偏见
但稍作比较,还是忍不住连连摇头
唉
实在不敢往下想了。
对了!
八成是空有皮囊,没什么真本事。
韩春明这小子,肯定只看重外表。
这念头刚闪过。
围观群众已经打听到消息。
原来是韩春明的大姐韩春雪被人拦住,不经意透露了几句。
几句话的功夫,消息就传开了。
很快传到苏奶奶耳朵里。
”国外留学回来的!”
”正经名牌大学生!”
”哪所大学?”
”燕京大学呢!”
这些消息接连入耳。
苏奶奶脸色骤变,眼神瞬间黯淡。
手里的网兜啪嗒掉在地上。
悔不当初!
179 随身空间升级,新增功能!
韩家。
自从关小关进门。
韩母的笑容就没停过。
见韩母这么亲切,关小关也渐渐放松下来。
整个过程出奇顺利。
水到渠成。
吃完饭时。
关小关已经和韩春明的二姐她们熟络起来。
几位姐姐说了不少韩春明儿时的趣事。
逗得关小关眉眼弯弯。
见家长就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从这天起。
两人的关系正式确定下来。
关于结婚的事,两人早已达成默契。
关小关目前还在上学,至少要等她毕业后再考虑。
那时候的大学生活可不象后来那么轻松,尤其是燕京大学这样的名校,学业压力相当大。
知道韩春明的志向,关小关也不想将来拖后腿,所以周一到周五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只有周末才能腾出时间。
这时候,她自然要粘着韩春明。借着学校的掩护,两人相处起来也方便许多。
关小关的防线被韩春明一步步攻破,很快就连最后的底线也没守住。
起初是狼吃羊的戏码,后来羊尝到甜头,也开始学着狼的做派。
这些闺房之乐,自然不足为外人道。
韩春明的心思主要放在收古董和买房上。维修铺和杨华健那边赚的钱,都被他充分利用,收获颇丰。
如今他手里光是四合院就有十几套,还有小独院、楼房、店铺等资产。即便什么都不做,等到新世纪,也能过上让人眼红的好日子。
至于老物件,收获同样不小。这个年代玩古玩收藏的人不多,市场空白很大。起初韩春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大赚一笔,后来虽然收获减少,但他转变思路,开始往四九城周边的农村发展。
毕竟,四九城作为帝都已有八百年历史。
古语有云,天子脚下的乡野,自带着几分王气。
这气派,寻常村落可比不得。
早年间,乡下多的是豪门大户。
虽说后来家道中落,有的被抄没,有的遭批斗。
但总有些老物件传了下来。
这些年,乡下捡漏的事时有发生。
对韩春明来说,这简直是座金山。
有了代步的车,更是如虎添翼。
乡下收古董,原就简单。
韩春明总带着货物去。
以物换物,最是方便。
从房山一带开始。
密云、通州、大兴……
他的足迹越走越远。
收来的宝贝也越来越多。
路上常遇见破烂侯。
那老头原以为乡下是他的地盘。
哪知韩春明更胜一筹。
两人常为件古董争得面红耳赤。
多半是韩春明得手。
几番较量,破烂侯也服了软。
既然争不过,干脆入了伙。
跟着韩春明下乡收货。
再不与他相争。
等韩春明收了物件,他便拿来把玩。
过过瘾也好。
有时韩春明看不上的,或是重复的。
就让给他。
这么一来,韩春明倒有了伴。
有破烂侯帮衬,收货更顺当。
日子就这么过着。
转眼到了年根。
七十年代的北方冬天,冷得刺骨。
初雪飘落时,韩春明停下了下乡收货的脚步。
他开始整理那些收来的老物件。
虽说从乡下收来的东西数量不少,但论品相,终究比不上城里收的。在乡村,许多物件别说精心保管,压根就没被当做好东西对待。
记得有回,韩春明收到一只哥窑小碗。这碗是正经哥窑货色,开片纹路堪称完美。可在农户家里,却被当成破碗使唤。那家人穷得连条完整裤子都凑不齐,却嫌弃这碗,拿来喂鸡。
听主家说,起初拿来喂鸡时碗还是完好的。后来几只鸡抢食打翻了碗,碗沿磕掉了指甲盖大小一块。韩春明初见时,心尖直发颤——这要是个完整物件,搁在后世少说能拍出几百万高价。
付完钱,他蹲在满是鸡粪的院子里找了半天,总算寻着那块碎片。可即便找着了,终究是破了相。再高明的修复师傅也难免留下修补痕迹,韩春明只能连连叹气。
更糟心的是,这哥窑碗的遭遇并非特例。正因如此,这几个月韩春明才扎在乡下不肯走。
整理物件时,看着太多残损的藏品,韩春明本想找师父九门提督讨教,请些修复行家来补救。可这天,当他把几件东西收进随身博物馆,随着”收藏成功”的提示响起——
另一条讯息突然浮现眼前。
【叮!宿主藏品数量满足条件,随身博物馆可进行升级,是否立即升级?】
【本次升级需消耗100万兑换点!升级后,藏品将产生更多兑换点,并开启全新功能!】
看到这条提示。
韩春明先是怔了怔。
随即露出欣喜之色。
既能增加兑换点收益。
又能解锁新功能。
这吸引力实在太强了。
至于100万兑换点。
韩春明现有的兑换点馀额已突破500万。
他毫不尤豫地确认了升级。
【叮!升级程序激活!】
【预计升级时间24小时,请耐心等侯!】
系统提示再次出现。
虽然要等一整天。
但这么长时间都过来了,韩春明也不急于这一时。
修复古董的事也暂时搁置。
一切等博物馆升级完毕再说。
虽然嘴上说不急。
可心里总惦记着这件事,整天都无心做其他事。
干脆休息了一天,专心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终于到了第二天。
随着进度条不断推进。
在相同的时间点。
升级终于完成。
系统空间内。
”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在韩春明眼前,原本笼罩在混沌雾气中的古典博物馆,突然绽放出耀眼的金光。
整座建筑在金光的包裹中,开始发生惊人的变化。
一切构造逐渐瓦解、崩塌。
连地基也开始消融,归于平整。
当所有痕迹被彻底抹去后——
仿佛有双无形之手操控全局——
重建,从零开始。
最先成型的是地基。
泥土翻裂,沟壑纵横。
方正的石块层层垒入。
转眼间,地基已焕然一新。
韩春明盯着新地基,瞳孔震颤。
仅是这基底,规模就比原先扩大了一倍有馀。
未等他回神,建造仍在疾速推进。
巨木如林,拔地而起,化作立柱。
单看柱身高度便知——新博物馆绝不止一层。
至少是双层结构。
梁木架起,骨架渐丰。
整个过程宛如搭积木,却比最娴熟的玩家更精准百倍。
框架完成后,进程骤然加速。
墙体、构件如血肉般填充骨架。
快得令韩春明目眩神迷。
但不可否认——这分明是场建筑艺术的狂欢。
每处细节既华美又精妙绝伦……
看似漫长的工程,实则转瞬即成。
须臾间——
万宝阁旁已矗立起一座双层博物馆。
飞檐勾月,巧夺天工。
规模远超从前随身博物馆五倍不止。
当韩春明的意念掠过它时——
一块信息面板悄然浮现。
【局域:藏珍阁】
【层级:二阶】
【能力:器物复原】
【备注一:每次修复将依据物品的稀有度与损伤程度,扣除相应兑换值。】
【备注二:复原后的器物将完整保留岁月痕迹,不会损害其艺术性与纪念意义!】
韩春明目光匆匆掠过前两栏。
可随后的三行文本,
却让他瞳孔骤缩,
视线如同被钉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