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67章(1 / 1)

老爷子见他眼神,便知他想问什么,

眯着眼道:“八成是小懒猫说了什么,我那不孝儿媳急了!”

说罢苦笑一声:“你,得有个准备!”

韩春明顿时了然。

定是关小关不愿留在漂亮国,

惹恼了她那不孝父母,

或许情急之下透露了什么,

又或是被察觉端倪。

所以这对不孝夫妇才匆忙赶回。

显然,他们并非为老爷子而来,

而是冲着自己兴师问罪。

韩春明心底冷笑。

他虽懒得见这二人,

却也不惧他们。

想来找茬?

他正想当面撕破他们那副虚伪嘴脸。

他绝不会让原剧中那种悲剧重演——逼得老爷子假死避世,体验人生冷暖。

拿定主意后,韩春明灵机一动,对老爷子说道:“师父,我得先说清楚!”

“要是待会儿我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您可得兜着点!”

这叫先礼后兵。

虽然韩春明知道老爷子不待见那两人,但毕竟血浓于水,再加之小懒猫夹在中间,若不提前说明,他难免有所顾忌。

“说吧!说吧!”老爷子叹了口气,淡然道,“你就当我看不见、听不见,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经历了这么多事,老爷子对韩春明已是百分百信任。

可韩春明一听这话,反倒灵机一动,接着说道:“师父,说到这儿,我还想起一件事!”

“就是您常提的那位东直门外的酒友——酒罢去!”

“前些天,我在前门大栅栏外的小酒馆碰见他了!”

“他现在日子过得挺滋润,隐居在房山哑巴河长阳那一带。听说我是您徒弟,他说好久没见您了,想请您过去聚聚!”

“要不……您去他那儿住几天?”

“酒罢去?!”一听到这名字,老爷子果然激动起来。

当年四大税官的后人,年轻时哥四个一起喝酒的场景浮现在眼前。

这么多年过去,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茶飘香和再回楼两位,早已形同陌路。

而酒罢去这位老友,他也多年未曾听闻消息,本以为故人早已离世。此刻骤然听韩春明提起,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兴奋。

韩春明见老爷子果然被吸引了。

其实这番话是他临时编的。

不过在原剧中,老爷子假死后,确实去了酒友酒罢去那儿隐居了几年。

剧中提到,酒罢去隐居在房山哑巴河长阳一带。

这个地方恰好离韩春明当年插队的公社不远。

对韩春明来说,稍加打听就能找到具 置。

到时候上门拜访,肯定不成问题。

他当即冲老爷子点了点头。

“原来是这样!”

见韩春明的反应,老爷子确信这消息不假。

他顿时心动了。

可转念一想,又有些尤豫。

沉默片刻后,他叹了口气:“行吧,就按你说的办!不过到时候得给我准备些好酒!”

“您放心,包在我身上!”

韩春明明白,老爷子是不想让他为难,便笑着答应下来。

在原剧情中,韩春明顾虑太多,明明可以痛快反击,却一再退让。

但换成现在的他,可不想再这么憋屈了。

该出手时就出手!

离开柳树胡同后,韩春明立刻开始准备。

房山距离正阳门可不近,骑自行车不太现实。

这年头交通也不方便,坐公交车来回得花不少时间。

思来想去,韩春明决定去找郑鹏举。

车虽然旧了点,但还能开。

至于驾驶技术,韩春明前世就驾轻就熟。

面对郑鹏举的疑问,他用插队时偷偷学会的理由搪塞了过去。

反正他修车的手艺摆在那儿,郑鹏举自然不会怀疑。

第二天一早,韩春明便出发了。

韩春明驾车前往房山,先来到当年插队的小清河公社。公社里很少见到越野车,车子刚停在公社口,就引来不少村民围观。当大家发现落车的是韩春明时,场面更加热闹。他返城没多久,如今竟开车回来,让乡亲们既惊讶又兴奋。

韩春明笑着落车,早有准备地拿出糖果、水果和零食分给大家。他记得插队时受过村民不少照顾,心里一直念着这份情谊。

谢过热情的村民后,他拎着一瓶一块一的酒去了杨书记家。杨书记已听到风声,见真是韩春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连连称赞。杨书记正值壮年,读过初中,在当地算是有学问的人,知青们多受过他的关照,对他十分敬重。韩春明也不例外,而杨书记也一直很看重他。

两人小酌几杯,韩春明说明来意。杨书记对房山一带了如指掌,听完便有了眉目。午饭后,他带韩春明来到长阳公社,在哑巴河附近的小河湾边找到了酒罢去的隐居处。

这里山清水秀,一座木屋小院点缀其间,确是隐居的好地方。走近时,恰逢一位束发髻、穿长袍的老者从屋里出来,颇有修道之人的风范。

这并不令人意外。

据老爷子讲述,此人嗜酒如命,想必是崇信道教之人。

除了贪恋杯中物,平日倒也清心寡欲。

韩春明上前与老者搭话,当即表明了身份。

当韩春明提及师父近日将来拜访时,

老人更是欣喜若狂。

立刻着手准备起来。

对这些老一辈的人来说,值得挂念的故人已所剩无几。

能在暮年重聚对饮,这般场景不知在老人心中憧憬过多少回。

因此听闻这个消息,老人自然难掩兴奋之情。

约好时间后,春明悄悄留下几张钞票,才随杨书记返回小清河。

目睹这一切的杨书记也不禁唏嘘感慨。

随即突然想起一事,

向韩春明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

当年与他一同插队的杨华健和毛地图等人,前些日子也来过。

说是要邀请他参加知青聚会。

听到这里,

韩春明心头一震!

看来,

首届知青聚会就要拉开帷幕了。

146 知青聚首,程建军的谋划!

说起这事,

知青聚会在原剧中堪称经典桥段。

不过这第一次聚会,

对原主韩春明而言可不算愉快。

毕竟在这次聚会上,

剧中他被程建军那小子狠狠摆了一道。

但如今——

拥有先知先觉的韩春明,岂会让历史重演?

离开小清河时,

村民们簇拥着送到村口。

不少人还硬往韩春明车里塞土特产,

虽都是些乡野之物。

如今这光景,可不象后来分田到户那会儿,还是大伙儿一块儿挣工分的年月。

家家户户能攒下点山货土产,实在不容易。

这些塞过来的土特产,可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口粮。

韩春明起初说什么也不肯要。

可架不住乡亲们实在热情。

没法子,只好收下了。

不过他都一笔笔记着,谁家送了啥。

横竖以后还要再来。

下回带些精白面、绵白糖什么的,把这份人情都还上!

这般淳朴的情谊,虽说简单。

却让人心里暖烘烘的。

等过几十年,这儿变成高楼大厦的钢铁丛林,再想寻这般滋味,可就难喽。

到家一瞧。

韩春明果然在桌上发现封请柬。

听老太太说,是杨华健亲自送来的。

邀他去参加知青聚会。

日子就定在后天。

……

四合院后罩房。

韩春明正翻看请柬的当口。

程建军也眯缝着眼,盯着手里同样的请柬出神。

知青聚会!

程建军不由想起杨华健递请柬时,那满脸嫌弃的样儿。

也是,如今他程建军,怕是成了这届知青里最大的笑话。

想到这儿,程建军后槽牙咬得咯咯响。

都怨韩春明。

要不是他,自己怎么着也是知青里的头面人物。

何至于落得这般田地。

当然,杨华健那小子也不是好东西。

当年插队时就总跟韩春明穿一条裤子。

根本是沆瀣一气。

这回要不是为了凑齐所有知青。

恐怕连请柬都懒得送吧。

程建军最初收到邀请函时,内心是抗拒的。

他完全能预料到,只要自己出现在聚会现场,立刻就会变成众人议论的中心。那些不光彩的往事早已传遍四九城,历届知青谁没听过他程建军的大名?更不用说同届的熟人们。赴约等于自取其辱。

可转念一想,若独缺他一人缺席,岂不更坐实了众人的谈资?正当尤豫之际,程建军突然记起杨华健提到的聚会地点——那间礼堂他再熟悉不过。

记忆中的画面逐渐清淅:就在上个月,他们钢琴厂刚往那间礼堂配送过一架三角钢琴。当时韩春明还跟着调音师傅去现场调试过琴键!

钢琴!程建军眼睛倏地亮了。如今年轻人聚会,少不了才艺展示环节。这架钢琴就是他的翻身契机——在钢琴厂这些日子,他表面跟着师傅学调律,私下却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琴键上。

就等着这样的时刻。等着在黑白键上奏响惊鸿曲,等着看苏萌惊艳的眼神。这年代懂钢琴的本就凤毛麟角,知青里更无人涉猎。至于韩春明?怕是连琴盖都没掀开过吧。

既然如此!

有了!

程建军脑中灵光一闪,一个绝妙的主意迅速成形。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又仔细推演了一遍。

确认毫无破绽后,他这才放心回家。

翻出一本乐谱,他精准地撕下其中一页。

随后,他快步赶往钢琴厂。

厂里为提高调琴技术,

专门备有练习用的钢琴。

还特设了两间琴房,

工休时也允许员工练琴放松。

程建军下定决心——

从此刻起,除吃饭外,

所有时间都要耗在这里。

必须练熟这首曲子!

届时,定要惊艳全场。

对了!

最好能邀苏萌同台,

他弹琴,她演唱。

倒要看看韩春明会气成啥样。

……

视线转回四合院。

后院苏家。

苏萌捏着刚收到的邀请函,

陷入沉思。

虽非知青身份,

但毕竟是初中同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炎灵珠 乙木修仙传 综穿:宿主他比反派还狠 名义:我成了高育良靠山 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 抗战:过草地后,老李跟着我崛起 洪荒:苟到开天,我把盘古捞回来 大炼宝决 驭尸门不渡 引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