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媳妇忍不住大笑,“你咋尽说大实话,不过我瞅着他们就爱闺女真不赖,能干顾家也孝顺,就是吧常年没啥吃的,身板子单薄的很,不知道以后好不好生养。”
“她还年轻,底子养养应该也能成。”
她想到了两家差距,“看我糊涂的,你们两家怕是不合适,他们家实在穷的底儿掉。”
“我们家以前不一样穷的底儿掉,还不如他们家呢!”
她想起了杨家姑娘,苦命人一个,嫁去的那户人家刻薄的很,进门后就不允许她回娘家。
杨老头一个糟老头子,身子也不好,过的惨极了,好象也死在了冬日。
她闺女回来吊丧也不知道是伤心过度,还是身子太差,直接没掉了孩子。
听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了崽子。
婆家大怒,对她更加刻薄,之后好象一两年年没再有孕,婆家对她差到不行,压根没当人看,最后受不住跳河了。
作孽哟!
好惨一姑娘。
老四娶她好象也合适,救人一命也算他给自己积德。
“嫂子我记下了,回去我和老头子商量商量,也跟老四商量商量,今儿个打扰了啊!”
“打扰啥,我巴不得你日日来找我,你千万别跟我生分。”
“好,嫂子有时间去家里玩,我先走了。”
“唉,我送送你!”
陈茹离开村长家又去了大嫂家,她肯定没外出,听说今年秋收起大哥大嫂就没干活了,孩子们说他们年纪大了,是时候享福了,家里地里的活都不让沾手了。
老两口没事也和他们一样到处遛弯,村里最闲的除了他们,就是这俩人了。
“大嫂!”
“哟,你咋来了?”
“许久没见想你了呗。”
老婆子笑出褶子,“孩子也来了呀,一晃眼都会走路了。”
“是啊,去大伯娘那给他抱抱。”
孩子跑进了徐大嫂怀里。
“哎呦,这孩子和我还怪亲。来来来,大伯娘给你拿糖吃。小二,快去给你小叔拿糖去!”
十二岁的小伙看了眼还没到自己大腿的小东西,涨红了脸,爹娘每次让他叫小叔他都不想开口。
不是,这么小的小屁孩让他叫叔叔,怎么开口,兄弟听见不得笑死。
“可不,知道来嫂子这有糖吃,自然开心,不过糖不能再吃了,今天吃过了,吃多烂牙。”
“哪有孩子管着吃糖?”
陈茹笑笑,糖果捏在手里没给儿子吃,儿子倒也乖不会闹着要,他对零嘴不是很上心,这点特别好,让她省心不少。
“嫂子,我今天来想跟你打听个事儿……”
离开徐大伯家,陈茹心里也有了个大概,嫂子和村长媳妇说的姑娘差不多都能对上,这几个姑娘她多少也都有点印象。
不过她好象比较中意杨家闺女,印象当中人挺好,模样好赖咋说呢?村里姑娘都长差不多。
有一说一,夏青儿在一堆野草里算是拔尖的,要不然当年也不会招来那么多小伙子。
如果不是她自己蠢,不是夏家连累,她真不至于过成现在这样。当年只要她说一声自己成亲后不管夏家,她一定能找个比老三好很多的男人。
回去路上陈茹特意经过杨家,低矮的土坯房只有三间,院门门紧闭,估计全上山忙活去了。
下午午歇的时候,徐老头手枕着头询问老妻情况。
听说她相中了杨家闺女,他想了又想也没想起那姑娘长啥样。
“穷倒是不怕,就是模样咋样?”
“比他上辈子不知道好多少,该知足了。”
老头子一噎,“你说的好象有些道理,就是老婆子,娶了杨家闺女还要养杨老头,和老三媳妇有啥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夏家需要老三养活吗?他们家纯粹自己懒,杨家不一样,父女俩勤快还老实,人家确实有困难。
再说杨家也没说要我们养活,只是我们自己说。我看中他们孩子孝顺勤快,也有轫性,不是那种被生活压得跟活死人,自己没想法的那种。
上辈子知道自己摆脱不了还知道跳河,有些血性,若她顾家想过好日子,我觉着她能把小日子支撑起来。”
“你对她印象挺好?”
陈茹摇头,“知道她以后恁凄惨,老四也不娶以前那媳妇,我就想不如救她一命。
以后咋样谁知道,不管娶谁以后都有可能会变。反正我们和老四也分了,关系好过年过节就见见,关系不好以后他们就滚蛋。”
徐老头想想也是,不合直接滚蛋就行,就象老大老三一样。
“那就暂定杨家吧,你问问老四意思,要是他没意见我们找村长媳妇上杨家门问问他们意思,要是没意见找媒婆提亲。”
“就这么办吧,不能成我就去找别人,开春前就想把老四婚事给搞定。”
“这么急?”
“难道定亲后再等个一年两年成亲?拉倒吧,定下我就想他立刻成亲。”
徐老头忍不住拉住老妻的手,“我咋觉得你急着把人丢出去?他碍你眼了?”
“不是,等他成亲后就觉得我们算是彻底了了徐家事,以后只过自己日子就成,对得起地下的两人了。”
“恩,确实算很对得起他们了。”
徐老头看着屋顶,他总觉得老四不会轻易点头,那小子心和老三一样,心高的很。
以前不觉得,刚才听石头跟他说过他便确定了,这小子跟他们面前装绵羊呢,其实自己很有想法。
只是年纪小,又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不敢撒野罢了。
以后咋样不好说。
留在身边的就他老头子不敢保证绝对能好,确实这两年疏忽他了,没深处过。
“等成亲后就让他自己发展去吧,别跟我们混一起了。”
“我也这么想,讲真的,我以前就不咋喜欢老四,这两年还好点,看在这两年他还算乖的份上,我能给他盖个房子,给他几亩地算仁至义尽了。”
“可不,以后他也能安稳一生了,话说他存你这多少银子?”
陈茹看了眼睡着的儿子,盘腿坐炕上,拿出一个包袱。
“全在这儿,咱俩数数。”
有银子也有铜板,他的钱她一文没动。
“六十三两七钱,还真不算少。”
“是吧,很多了,加之他现在还识字,以后差不了。说实话这孩子运气好,但凡早生两年他现在就和另外两个一样处境。”
“等亲事确定后把银子给他还是分家后再给?”
“分家后给吧,我看看到时候给他还是他媳妇。”
“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