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3)
朱厚照:“科普啥呀?我是明朝的,对隔壁清朝那些事儿没兴趣,而且万一科普不好,太祖爷不得发火嘛。”
朱棣:“你们还不知道你们太祖爷的脾气啊,别在这儿自讨没趣了。”
朱聿键:“还是我来吧。”
朱聿键:“我是南明的呀,虽说咱们都是朱家的好男儿,但按大家的说法,南明没算进大明正统里,不然也不会都说大明国祚只有276年了。”
朱祁镇:“那是因为你们跟某人一样,没啥存在感。”
朱棣:“得,又开始了哈。”
朱元璋:“把‘好像’去掉,你们一家抢了我允炆的皇位,连我的话都抢,这不是很正常嘛。”
朱聿键:“这曹雪芹啊,出生在江宁,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他出身清朝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顒(yong第二声)的儿子,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说他是曹頫(fu第三声)的儿子。”
朱标:“江宁?南京?这不就是应天嘛。”
朱祁镇:“我发现了,这好像是太祖爷一家的口头禅,说出来都一个味儿。”
朱祁钰:“切,还用你发现?”
朱高炽:“好了好了,别让大伙看笑话了,曹雪芹 出来说话吧。”
朱佑樘:“听起来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呀,接着说。”
曹雪芹:“雍正六年,也就是公元1728年,我家因为亏空获罪,被抄家了,我就跟着家人搬回北京老宅。后来又搬到北京西郊,只能靠卖字画,再加上朋友救济过日子。”
朱祁镇:“太惨了,这让我想起我和钱皇后被关在南宫的时候,钱皇后只能靠做女红(gong第一声)维持生计。”
曹雪芹:“……”
罗贯中:“俺也一样。”
曹雪芹:“从那以后,我家就一蹶不振,越来越衰败了。经历了这么大的生活转折,我算是看透了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也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我压根儿就瞧不起那些权贵,离官场远远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穷困潦倒。
不过我这人性格洒脱,爱好也广泛,像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这些,我都研究过。”
朱允炆:“哈哈哈,玩物丧志。这句话,简直就是用来收拾你们这群四叔后代的。”
朱棣:“允炆侄儿,你说话注意点哈,他们是他们,我是我,请勿捆绑联系,我就喜欢征战沙场。”
朱棣:“错,那是因为四叔看你失踪了,没办法才勉强登基的。”
马秀英:“够了,有完没完?说好的兄友弟恭呢?先生接着说。”
曹雪芹:“我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好多年的艰难困苦,终于创作出了这部超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曹雪芹:“不过呢,搬到北京西郊后,日子过得更苦了,那真是‘满院子都是杂草’,‘全家都得喝粥,买酒还经常赊账’。”
曹雪芹:“乾隆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62年,我的小儿子夭折了,我伤心过度,卧床不起。到了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除夕,我因为又穷又病,还没医生看病,就去世了。”
朱由校:“最后我打个广告哈,朱氏家具,买一送一,精致美观又大气,皇家出厂家具,你值得拥有,联系地点紫禁城。”
朱翊钧:“太祖爷,您咋不叫朱由校呢。”
朱元璋:“因为我叫的是长辈,而且朱常洛命太短,就当了一个月皇帝,所以我不找他,就找你。”
随后,群里一阵“噼里啪啦”,隐隐约约听到朱翊钧四人惨叫……
朱允炆:“好呀,太好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