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你才大一,谁会相信你?”
“所以我需要一个成功的案例。”陈浩说,“杨志的公司就是最好的证明。”
陆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想得挺远。”
“不远不行。”陈浩继续敲字,“商场如战场,不提前布局,只能被动挨打。”
“需要我做什么?”
“暂时不需要。”陈浩说,“等我把计划书写完,我们再详细聊。”
“行。”陆寻躺回床上,“对了,下周有个创业大赛,你要不要参加?”
“什么大赛?”
“学校举办的,据说奖金挺高的。”陆寻说,“第一名有十万块,还能获得学校的创业扶持。”
陈浩停下敲字,思考了几秒:“可以试试。”
“那我帮你报名。”陆寻拿起手机,“需要组队吗?”
“需要。”陈浩说,“至少三个人。”
“那我算一个。”陆寻说,“还差一个。”
“我去找找看。”
第二天,陈浩在图书馆遇到了一个意外的人。
赵宏远。
这位曾经拒绝带他见沈南朋的投资人,此刻正坐在阅览室里看书。
陈浩走过去:“赵总。”
赵宏远抬起头,看到陈浩,愣了一下:“是你。
“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您。”
“我来交大做个讲座。”赵宏远放下书,“听说你最近很火。”
“运气好。”
“不是运气。”赵宏远摇头,“我看过你的资料,你在那家投资公司的表现很出色。”
“谢谢。”
“坐。”赵宏远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陈浩坐下来。
“当初我拒绝你,是因为觉得你太年轻。”赵宏远说,“但现在看来,我错了。”
“您没错。”陈浩说,“当时的我确实不够格。”
“现在呢?”赵宏远看着他,“你觉得自己够格了吗?”
“还差一点。”
“差什么?”
“差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陈浩说,“杨志的项目虽然成功了,但外界都说那是运气。我需要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案例。”
赵宏远笑了:“你倒是很清醒。”
“不清醒活不下去。”
“有意思。”赵宏远合上书,“我手里有个项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陈浩眼睛一亮:“什么项目?”
“一家做人工智能的创业公司。”赵宏远说,“技术很好,但商业模式有问题。创始人是个技术天才,但不懂运营。
“您想让我帮他们?”
“不是帮,是合作。”赵宏远说,“我可以投资,但需要你来做运营顾问。”
“我才大一。”
“所以呢?”赵宏远反问,“年龄不是问题,能力才是。”
陈浩沉默了几秒:“我可以试试。”
“好。”赵宏远拿出名片,“这是那家公司创始人的联系方式。你先去了解一下,有想法了再告诉我。”
陈浩接过名片,上面写着:李明,星辰科技ceo。
“谢谢赵总。”
“不用谢。”赵宏远站起来,“这是双赢的合作。你帮他们解决问题,我赚钱,你积累经验。”
“我会尽力的。”
“我相信你。”赵宏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了,下周我的讲座,你来听听。”
“好。”
目送赵宏远离开,陈浩低头看着手里的名片。
机会来了。
星辰科技的办公室在上海郊区的一个创业园区里。
陈浩坐地铁转公交,花了两个小时才到。
园区里有十几栋办公楼,看起来挺新的,但人气不太旺。很多公司的门口都贴着“转租”的告示。
星辰科技在三号楼的五层。
陈浩按了门铃,等了一会儿,门开了。
开门的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头发乱糟糟的,t恤上还有咖啡渍。
“你好,我是陈浩。”陈浩说,“赵总让我来的。”
“哦,进来吧。”年轻人让开身子,“我是李明。”
办公室不大,大概一百平米,摆着十几台电脑。墙上贴着各种技术图表和代码,地上堆着外卖盒子和饮料瓶。
“不好意思,有点乱。”李明挠了挠头,“我们最近在赶项目,没时间收拾。”
“没事。”陈浩环顾四周,“你们团队有多少人?”
“算上我,五个。”李明指了指里面的房间,“他们都在写代码,我就不打扰他们了。”
“能介绍一下你们的项目吗?”
“当然。”李明打开电脑,调出一个ppt,“我们做的是智能客服系统。”
陈浩看着屏幕上的演示,眉头慢慢皱了起来。
技术确实很好,语义识别的准确率很高,响应速度也快。但商业模式有明显的问题。
“你们现在有客户吗?”陈浩问。
“有三家。”李明说,“但都是小公司,付费能力不强。”
“收费模式是什么?”
“按使用量收费。”李明说,“每处理一千条消息,收费五十块。”
陈浩摇了摇头:“这个模式不行。”
“为什么?”李明有些不服气,“这是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不代表就是对的。”陈浩说,“你们的成本是多少?”
“服务器费用、人工成本”李明算了算,“大概每处理一千条消息,成本是三十块。”
“那你们的利润率只有百分之四十。”陈浩说,“而且客户用得越多,你们的成本越高。这是个死循环。”
李明愣住了。
“更重要的是,你们没有壁垒。”陈浩继续说,“技术再好,也会被复制。一旦有大公司进入这个领域,你们就没有竞争力了。”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李明问。
“改变收费模式。”陈浩说,“不要按使用量收费,改成订阅制。”
“订阅制?”
“对。”陈浩点开他的手机,调出一个表格,“你看,如果按月收费,每个客户收五千块。只要有二十个客户,你们每月就有十万的稳定收入。”
“但客户愿意吗?”李明质疑道,“按使用量收费,他们觉得更划算。”
“那是因为你没有给他们足够的价值。”陈浩说,“订阅制不只是提供技术,还要提供服务。”
“什么服务?”
“定制化服务。”陈浩说,“每个行业的客服需求都不一样。你们可以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定制专属的话术库和应答逻辑。”
李明眼睛亮了:“这个想法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