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来了。”张教授笑着招手,“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沈南朋,鼎晖投资的创始人。”
沈南朋?
陈浩心里一惊。这个名字他当然知道,中国风投界的传奇人物,投资过无数成功企业。
“沈总好。”陈浩伸出手。
“你就是陈浩?”沈南朋打量着他,眼神里带着审视,“听张教授说,你在投资方面很有天赋。”
“不敢当,都是运气。”
“运气?”沈南朋笑了,“能把握住运气,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张教授示意陈浩坐下:“沈总这次来,是想和你聊聊旧城区改造的项目。”
旧城区改造?
陈浩脑子里立刻闪过一连串信息。上海的旧城区改造计划已经提了好几年,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不过按照他记忆中的时间线,这个项目应该会在明年正式启动。
“沈总对这个项目感兴趣?”陈浩问。
“何止感兴趣。”沈南朋端起茶杯,“我已经投了几个亿进去。”
陈浩心里咯噔一下。
按照他的记忆,旧城区改造项目确实会启动,但最先一批进入的投资者,大部分都会被套牢。因为政策变化太快,前期投入的资金很难收回。真正赚钱的,是第二批进场的人。
“沈总觉得这个项目前景如何?”陈浩试探着问。
“张教授说你对市场很敏锐。”沈南朋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把问题抛了回来,“你怎么看?”
陈浩犹豫了一下。
他现在的身份,毕竟是张教授的学生。如果直接说这个项目有风险,等于在打沈南朋的脸。但如果不说,看着沈南朋往火坑里跳,他又于心不忍。
“沈总,恕我直言。”陈浩斟酌着用词,“旧城区改造是个大趋势,这点毫无疑问。但时机的把握,可能比方向更重要。”
“哦?”沈南朋来了兴趣,“说说你的理由。”
“目前的政策环境还不够明朗。”陈浩缓缓说道,“改造涉及的利益方太多,拆迁、补偿、规划,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变数。如果贸然进场,很容易被套牢。”
“那你觉得应该什么时候进?”
“等政策明朗之后。”陈浩说,“虽然利润可能会少一些,但胜在稳妥。”
沈南朋没说话,只是盯着陈浩看了好一会儿。
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凝重。
张教授咳嗽了一声:“陈浩的话虽然保守,但不无道理。沈总,你觉得呢?”
“有意思。”沈南朋突然笑了,“十八岁的年纪,能有这样的见识,确实不简单。”
陈浩松了口气。
“不过,我已经投进去了。”沈南朋说,“总不能现在就撤出来吧?”
“也不是不行。”陈浩想了想,“如果沈总信得过我,我建议可以逐步减持,把资金转向其他领域。”
“比如?”
“比如互联网。”陈浩说,“现在的互联网企业估值还不高,但潜力巨大。与其把钱砸在看不清楚的项目上,不如投向更有确定性的领域。”
沈南朋眯起眼睛:“你推荐哪家?”
“这个就不方便说了。”陈浩笑了笑,“毕竟我也只是学生,说错了可就是误导投资了。”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给了建议,又没有把话说死,留下了足够的回旋余地。
沈南朋看着陈浩,眼神里多了几分欣赏。
“行,我会考虑你的建议。”沈南朋站起身,“张教授,你这个学生不错。陈浩,有空我们再聊。”
送走沈南朋后,张教授看着陈浩:“你刚才的话,可是得罪人了。”
“我知道。”陈浩说,“但总比看着沈总亏钱好。”
“你怎么知道他会亏?”
“直觉。”陈浩说,“老师,您不也觉得这个项目风险太大吗?”
张教授笑了:“我是觉得风险大,但没想到你会直接说出来。沈南朋可不是普通人,你这样说他的投资有问题,他要是记仇,对你可没好处。”
“如果连实话都不敢说,那我这学生也白当了。”
“好小子。”张教授拍了拍陈浩的肩膀,“有担当。不过你放心,沈南朋不是小气的人。他要是真听进去了你的话,说不定还会感激你。”
陈浩点点头。
他倒不是担心沈南朋会记仇,而是担心自己说得太明显,会让对方起疑。
毕竟,一个十八岁的大学生,怎么可能对市场有如此精准的判断?
不过既然话已经说出口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离开张教授办公室后,陈浩回到宿舍。
舍友王鹏正在打游戏,看到陈浩回来,头也不抬地说:“陈大明星回来了?今天又去忙什么大事了?”
“别闹。”陈浩脱下外套,“有你这么说话的吗?”“我这不是羡慕嘛。”王鹏放下手柄,“你现在可是我们学校的招牌,走到哪儿都有人认识。不像我,连个女朋友都找不到。”
“你是找不到,还是不想找?”
“当然是找不到!”王鹏叹了口气,“人家女生一听说我是管理学院的,就问我认不认识陈浩。我说认识,是舍友。人家就说能不能介绍一下。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陈浩笑了:“那你就介绍啊。”
“介绍个屁!”王鹏翻了个白眼,“人家是冲着你去的,又不是冲着我。我又不想当工具人。”
“行了行了,别抱怨了。”陈浩坐到床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对了,最近有没有听说学校有什么新项目?”
“新项目?”王鹏想了想,“好像听说张教授要搞个公益项目,具体的不太清楚。怎么,你也要参加?”
“可能吧。”
陈浩打开邮箱,果然看到了张教授发来的邮件。
邮件的标题是“关于走出大山公益项目的邀请”。
陈浩点开邮件,大致浏览了一遍。
张教授准备发起一个公益项目,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项目需要资金、人力、还有宣传。张教授希望陈浩能参与进来,利用他现在的影响力,为项目吸引更多关注。
陈浩想了想,回复了邮件:“老师,我愿意参加。”
公益项目对他来说,不仅是做好事,也是提升形象的好机会。
而且,他确实想为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