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些都是大企业家,得罪不起啊。”陈明有些为难。
“那我先回公司吧。”陈浩决定暂时逃离,“等过完年再回来。”
“这样不好吧?”刘芳担心地说,“人家都是好意。”
“妈,我知道大家是好意,但是我真的不想现在考虑这些。”陈浩坚持道。
第二天一早,陈浩就坐飞机回到了上海。
到了公司,陈浩终于松了一口气。
“老板,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秘书小李有些意外。
“家里太热闹了,受不了。”陈浩苦笑道。
“对了,老板,有件事需要向您汇报。”小李拿出一份文件,“我们发现一家叫'华盛国际'的公司有些问题。”
“什么问题?”陈浩接过文件。
“这家公司表面上是国内企业,但是我们调查发现,它的实际控制人是外国人。”小李解释道,“而且他们最近在大量收购国内的高科技企业。”
陈浩仔细看了看资料,眉头皱了起来。
“这家公司的收购目标很有针对性,都是一些核心技术企业。”陈浩分析道,“这不像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是的,我们怀疑他们可能有其他目的。”小李点头道。
“继续调查,把所有相关信息都收集起来。”陈浩吩咐道。
接下来的几天,陈浩全身心投入到对华盛国际的调查中。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这家公司的问题比想象的更严重。
正月十五,陆寻突然出现在陈浩的办公室里。
“你怎么来了?”陈浩有些意外。
“听说你被相亲逼得逃回公司了?”陆寻笑着说,“我爸让我来把你拉回去过年。”
“别提了。”陈浩摆摆手,“现在回去就是各种饭局,各种介绍对象。”
“这就是成功的代价。”陆寻坐下来,“不过你现在在忙什么?看起来很严肃的样子。”
陈浩把华盛国际的资料递给陆寻:“你帮我看看这家公司。”
陆寻接过资料,仔细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表情也严肃起来。
“这家公司确实有问题。”陆寻放下资料,“他们收购的这些企业,都涉及核心技术。”
“你觉得他们想干什么?”陈浩问道。
“技术转移。”陆寻毫不犹豫地说,“通过收购国内企业,获得核心技术,然后转移到国外。”
“我也是这么想的。”陈浩点头道,“但是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
“证据可以慢慢找。”陆寻想了想,“但是我们得先阻止他们继续收购。
“怎么阻止?”
“商业竞争。”陆寻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既然他们想收购,我们就和他们竞争。”
“可是他们资金雄厚,我们未必竞争得过。”陈浩有些担心。
“谁说要用钱竞争?”陆寻神秘地笑了,“商战可不只是比钱。”
接下来的几天,陆寻和陈浩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他们首先调查了华盛国际的资金来源,发现这家公司的资金链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稳固。
“他们的资金主要来自海外,而且很多都是短期贷款。”陆寻分析道,“这说明他们的现金流可能有问题。”
“那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陈浩眼睛一亮。
“没错。”陆寻点头,“我们可以故意抬高收购价格,让他们资金紧张。”
于是,陈浩开始有针对性地参与华盛国际想要收购的企业竞标。
第一个目标是一家做芯片设计的公司。华盛国际出价5000万,陈浩直接出价6000万。
华盛国际立刻跟进,出价6500万。
陈浩再次加价,7000万。
这样几轮下来,价格被抬到了8000万。
“老板,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这家公司的实际价值。”小李有些担心。
“没关系,我们的目的不是真的要收购。”陈浩解释道。
果然,华盛国际最终放弃了这次收购。
接下来,陈浩如法炮制,连续参与了几次竞标,每次都把价格抬得很高。
华盛国际开始感到压力。
“陈总,有个叫华盛国际的公司想约您见面。”小李汇报道。
“他们主动联系我了?”陈浩有些意外,“约在哪里?”
“明天下午,香格里拉酒店。”
第二天下午,陈浩准时到达约定地点。
华盛国际的代表是一个中年男人,叫张伟,看起来很精明。
“陈总,久仰大名。”张伟热情地握手。
“张总客气了。”陈浩礼貌地回应。
“陈总,我们最近几次竞标都遇到了,真是巧合。”张伟试探性地说。
“是挺巧的。”陈浩装作不在意。
“陈总,我们都是商人,没必要恶性竞争。”张伟开门见山,“不如我们合作?”
“合作?”陈浩故作疑惑。
“是的,我们可以分工合作,避免无谓的竞争。”张伟说道,“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陈浩心里冷笑,表面上却很感兴趣:“张总说得有道理,具体怎么合作?”
“很简单,我们各自选择不同的收购目标,互不干扰。”张伟说道。
“这个想法不错。”陈浩点头,“不过我需要考虑一下。”
“当然,陈总慢慢考虑。”张伟递过名片,“随时联系。”
回到公司,陈浩把情况告诉了陆寻。
“他们着急了。”陆寻分析道,“这说明我们的策略有效。”
“接下来怎么办?”
“继续施压。”陆寻说道,“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在中国做生意没那么容易。”
接下来的一个月,陈浩继续和华盛国际竞争。每次华盛国际想要收购企业,陈浩都会参与竞标,把价格抬得很高。
华盛国际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开始出现问题。
“老板,我们得到消息,华盛国际的几笔海外贷款到期了,但是他们现金流紧张,可能无法按时还款。”小李兴奋地汇报。
“很好。”陈浩满意地点头,“现在是时候给他们致命一击了。”
陈浩联系了几家银行,暗示华盛国际可能有资金问题。银行立刻开始收紧对华盛国际的贷款。
同时,陆寻利用陆家的关系,在监管部门那里举报华盛国际的可疑行为。
很快,华盛国际就陷入了困境。资金链断裂,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股价暴跌。
“陈总,华盛国际想要出售他们在国内的所有资产。”小李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