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nd与类dnd规则中,力量体系通常被简化为一个抽象的阶梯——杀怪获得经验值,满了,等级提升,学会新技能。
这种力量体系规则清淅明了,而且兼顾游戏性,无疑能提供巨大的实时满足感。
但是落实到文本上,却显得缺乏真实性和逻辑支撑。
为了追的叙事沉浸感与逻辑自洽,本书对传统dnd规则的力量体系做出了一些“微调”
其内核在于:力量不是升级的奖励,而是升级的原因。
以法师为例。
他不是因为升到了5级才能施展3环【火球术】。
而是他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里,克苦钻研、反复推导,最终成功掌握了稳定释放三环塑能法术的知识与技巧。
才被大家公认,正式踏入了5级法师的门坎。
就如同宗门老祖出关,释放气息,众人方才惊呼:“竟是筑基初期的大能!”
在书中世界,知识也是有阶梯的,越向上就越细分。
就象小学的【科学】科目,到了高中,变为了物理、化学、生物,到了大学则有更精深的专业领域。
魔法亦是如此。
或许一本基础教材就函盖了所有常见的1环法术。
但是3环的法术书,就开始分“学科”了,例如“塑能科目”“防护科目”等
再向上,5环法术,甚至一个法术的推导就足以记满一本书。
至于那传说中的9环法术,记载他们的孤本早被各大顶尖势力掌控。又或是深埋在某个太古巨龙巢穴,或是某个尘封的失落神殿中。
当然,法师也能从卷轴中学习。
但卷轴就如同高斯在黑板上随手写下的数学公式;而法术书,则是详尽的教科书。
要是有高斯一般的才智,别说抄卷轴了,你甚至可以自创法术。
对于战士和游荡者等物理职业同样如此。
他们的成长同样需要钻研类似《战技手册》的书籍。
一个战士想要学会【动作如潮】,他需要花钱买相应的战斗手稿,通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模仿、训练与实战,将纸上的技巧化为自身的肌肉记忆,最终领悟如何在一瞬间突破身体的极限。
当然,并非所有力量都直白地指向书本与训练。
术士的力量源于对血脉的挖掘,魔契师的力量来自于宗主的赏赐,而牧师的力量则来自所信仰的神只。
然而,即便力量源于血脉或神恩。
学习依旧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以牧师为例,他的神术或许直接来自于神只的回应。
但如何有效地引导这股力量,施展出【引导神力】这样的职业能力,则必须前往相应的神殿。
阅读古老的典籍或是在资深主教的指导下,学习圣徽的正确用法以及教义的深刻内函。
这种力量体系,必然导致贫富与阶级的差距被无限拉大。
因为高阶的法术知识、强大的战技传承,最终都会不可避免地流入上层阶级手中,形成拢断。
普通冒险者想要打破壁垒?
拼上性命去冒险,去遗迹中查找失落的传承;
通过巨大的代价,付出金钱、忠诚乃至灵魂,换取想要的知识;
甚至,依靠惊才绝艳的天赋,自己去开发新的专长,去编篡新的魔法。
这就是本书故事开始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