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杀手崇祯 > 第91章 盐业新局

第91章 盐业新局(1 / 1)

崇祯三年五月初一,乾清宫内举行了一场关乎民生的重大会议。

崇祯特意召见了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徐光启、新任盐铁使宋应星,以及各主要盐区所在省份的督抚。

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要全面推进盐业改革。

崇祯开门见山,朕意在全国统筹建立七大盐区,让天下百姓都能吃上便宜安全的雪花盐。

宋应星首先呈上全国盐业规划图:陛下,经过两年试验,臣已完善毒盐提纯和海盐晒制工艺。按此规划,全国盐价可降至原来的两成。

倪元璐补充道:臣已核算过成本,即便降价至此,盐业公司仍可盈利,皆因采用新式制盐法后,效率提升了十倍不止。

崇祯满意地点头,开始具体部署:

第一,东江盐区。毛文龙奏报,皮岛盐厂月产盐已达五万斤,不仅满足东江镇需求,还可销往朝鲜、日本。着令立即开建旅顺盐厂,专供辽东。

孙承宗提醒道:陛下,旅顺地处前线,建盐厂是否风险太大?

正因地处前线,更要建。

崇祯目光深远,有了盐厂,百姓就会聚集,城镇就会繁荣。这是巩固边疆的良策。

第二,长芦盐区。崇祯继续道,这是宋爱卿最早建立的盐区,如今已很成熟。要继续扩大规模,确保京畿用盐。

第三,山东盐区。说到这里,崇祯特别强调,这是重中之重。山东海岸线长,日照充足,要建成全国最大的海盐区。

他看向孙元化:孙爱卿,登莱新军再招五万,专司保护盐场。盐场要按军事要塞标准修建,配备火炮,严防破坏。

孙元化躬身领命:臣遵旨。登莱水师也会加强巡逻,确保海运安全。

第四,山西解州盐区。崇祯对陕西巡抚孙传庭说,这里毒盐矿丰富,要充分利用宋爱卿的提纯技术,变害为宝。

孙传庭奏道:陛下,解州盐厂已安置流民三万余人,不仅解决了食盐问题,更稳定了地方。

第五,河东盐区、第六自贡盐区、第七广东盐区

崇祯一一部署,各盐区要因地制宜,采用最适合的制盐方法。

会议结束后,全国盐业建设迅速展开。

在山东蓬莱,数万民工在海滩上修建盐田。

新式的分级晒盐法大大提升了效率,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田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按照这个规模,月产百万斤不成问题。宋应星在现场指导时说。

为保护盐场,孙元化确实按军事标准布防。

盐场四周修建了坚固的围墙,每隔百步就有一座炮台,五万新军日夜巡逻。

就是建奴来了,也休想破坏盐场分毫。驻守将领信心满满。

在山西解州,毒盐提纯工坊规模不断扩大。原本危害百姓的毒盐矿,如今成了宝贵资源。

现在一斤毒盐矿能提炼出六两好盐,成本比海盐还低。工坊主管向宋应星汇报。

最让人惊喜的是自贡盐区。

这里采用深井采卤法,工人们发明了各种机械装置,效率极高。

陛下发明的滑轮组真好用,现在汲卤效率提高了三倍。盐工们交口称赞。

到崇祯三年八月,七大盐区已初具规模。

第一批大明雪花盐开始投放市场,价格果然只有原来的两成。

消息传开,举国欢庆。

在北京,百姓们排队购买新盐。

这盐真白,像雪花一样!

价钱这么便宜,以后做菜可以多放盐了!

在江南,商人们欣喜地发现,新盐不仅便宜,还不容易受潮结块,特别适合长途运输。

这下可以往内地贩盐了,利润很可观。

就连边远地区的百姓也受益。

官府组织商队,将食盐运往山区、边疆,确保每个百姓都能买到平价盐。

皇上真是活菩萨啊!西北的一个老牧民捧着新买的盐,激动得热泪盈眶,这辈子第一次吃上这么便宜的盐。

盐价下降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由于食盐便宜,百姓们开始用盐腌制蔬菜、肉类,食物保存时间延长,应对灾荒的能力大大增强。

崇祯收到各地奏报,深感欣慰。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告诉宋应星,接下来要研究如何提高盐的品质,开发不同用途的盐。

于是,工部成立了盐业研究所,专门研究食盐的深加工。

很快,调味盐、腌制盐、医用盐等特种盐相继问世。

更让崇祯高兴的是,盐业公司的利润远超预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崇祯下令,盐业盈利要用于修建水利、开办义学、设立药局。

就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开始形成:盐价降低让百姓得益,盐业盈利又通过惠民工程回馈百姓。

望着户部呈上的年终报表,崇祯知道,这项改革真正实现了藏富于民。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

明年,崇祯对内阁说,我们要让每个大明子民,不仅吃得上盐,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百战成诗,从湘江血战到上甘岭 这保安团,打鬼子太厉害了 当兵:从被国科大特招入学开始! 人在方舟:元气骑士 海彤战胤 上门女婿叶辰 白蛇:小青,小白:我有玄蛇弟弟 六零:冷面军官被科研大佬拿捏了 龙王令陈平苏雨琪 天阙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