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着脚尖,脑袋恨不得凑到竹筒口上。
福仔见大家都被勾起了兴趣,得意地笑了笑。
伸手拔出了竹筒口的软木塞,然后把竹筒稍微倾斜。
让里面的东西露出来,冲着众人扬了扬下巴。
“你们瞧!”
周瑞凑得最近,第一眼就看清了竹筒里的景象。
吓得“啊”的一声尖叫,身子猛地往后退了足足三步。
脚下没注意,差点摔坐在田埂的泥里。
他脸色都白了,指着竹筒结结巴巴地喊。
“活朗子!好多活朗子!”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只见竹筒里密密麻麻爬满了虫子。
这些虫子通体黑亮发黑,就跟抹了层油似的,油光水滑的。
体型是椭圆椭圆的,不大不小,也就成年人指甲盖那么大。
一个个挤在竹筒里,爬来爬去,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它们脑袋小小的,顶着两条短短的触角,时不时晃一晃。
还有六条细细的腿,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周瑞口中的“活朗子”,其实就是蟑螂。
在这年头的东北地区,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大伙儿都不叫它蟑螂。
要么随口叫活朗子,要么就叫老蟑。
谁家灶台底下、墙角缝里要是闹了这东西,那可真是愁人。
又脏又能糟蹋粮食,大伙儿都恨得牙痒痒。
周安站在后面,也看清了竹筒里的虫子。
心里却犯了嘀咕,有些奇怪:
按理说,活朗子都喜欢待在暖和干燥、有粮食的地方。
像家里的厨房、柴房才是它们的地盘。
怎么这水田里也有蟑螂?
他越想越纳闷,忍不住打量着福仔:
这孩子看着也不像是闲得没事干,专门捉这讨人嫌的东西,来吓唬人的样子。
那这些孩子们捉蟑螂干什么呢?总不能是闲的吧?
难道这活朗子,在这云南地界,还有啥别的用处不成?
姜宁见状忍不住笑出了声,拍了拍周瑞的后背,安抚道。
“别怕别怕,这可不是活朗子。”
她凑到竹筒边,指着里面爬动的虫子,耐心解释。
“你们仔细看,其实它跟活朗子长得不一样呢,这个是龙虱,我们这儿也叫水龟子。
是水里的虫子,不是家里爬的那种。”
经她一提醒,孩子们都壮着胆子凑了过来,眯着眼睛仔细打量。
周刚伸手比划了一下,说道。
“哎,还真是不一样!你看它这壳,比活朗子亮多了,摸起来好像也更硬实。”
周强也点头,说道。
“腿也不一样,活朗子的腿细细长长的,这个后腿好像更扁一点,看着就像能划水似的。”
小七周瑞也怯生生地看了两眼,小声嘀咕。
“好像是哦,脑袋也比活朗子小一圈。”
这么一对比,大家都看出来了。
这竹筒里的虫子,和家里讨人嫌的活朗子,确实不是一种东西。
小五周川最是好奇,挠了挠头,盯着福仔手里的竹筒问道。
“你们抓这个干啥呀?不会……不会也是用来吃的吧?”
他说着,还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
实在没法把眼前这黑亮的虫子,和“吃”联系起来。
姜宁闻言,笑着点了点头,肯定地回答。
“对呀,这种虫子也是能吃的,而且味道还很好呢!我们这儿好多人都爱吃。”
“啥?这也能吃?”
弟弟们都惊呆了,脸上的表情一个个变得怪异起来。
周刚咂了咂嘴,有点嫌弃。
“这玩意儿长得跟活朗子差不多,看着有点恶心,真感觉下不去嘴啊。”
周瑞更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