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帝点点头,他也知道,这必定是朱寿的离间之计,但尽管如此,他心里面也很担心,因为有的时候,这种计策是真的能行。
将自己放在赵穆这个位置,宁帝自认为自己也抵挡不住这种诱惑,百万大军在手,占据数千里之地,自身已经是武力的巅峰,何人能阻挡自己前进的脚步。
“陛下,臣认为唐国公赵穆,身为赵氏之后,效忠大宁千年,稳定北疆,击败妖族,挡住了叛贼刘雄,功勋卓著,今又晋级为陆地神仙,当封为王,老臣恳请陛下册封其为唐王。”
董叔智双目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他在历数赵穆功劳和武功,就是没说赵穆的忠诚,足见他心中所想。
“不可!”
“不可!”
董叔智话音刚落,大殿之上顿时响起一阵阵反对声,从大宁开创江山到现在,除掉当年的四王八公之外,何曾封过王爵?
“陛下不封其为王,难道等到别人封他为王吗?今日有叛贼推举对方为帝,难道他自己不能自立为帝吗?如今陛下册封为王,让世人知道赵氏之忠义,知道朝廷厚待忠臣之心。驸马焉能不感恩戴德?”
董叔智反驳道。
众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千年赵氏忠义之名传遍天下,为世人所敬仰,就算封王也没有人说什么,反而是一段佳话。
但在这种情况下,赵穆还要谋反,必定会引起世人的非议,甚至是唾骂。
为了赵氏清名,赵穆也不会谋反。
这是董叔智的阳谋,不得不佩服对方的高明。
金銮殿上,宁帝的手指轻轻敲打着青铜扶手,那节奏如同催命的战鼓。董叔智的建议在他脑海中回荡。
“命太傅董叔智为征北大将军,总领北疆兵马,平定北方叛乱。”
宁帝又下了一道圣旨,却是让董叔智总领北疆大军,平定朱寿的叛乱。
“陛下圣明。”
董叔智大喜。
万里之外的南疆,赵王军营中灯火通明。
杨元基端坐主帐,手中把玩着一枚血色玉佩。目光盯着远处的地图,寻找破局的办法。
帐门被掀开,亲兵领着一名面容阴鸷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那人身着僧袍却蓄着长发,正是冠军侯王禅。
“一个陆地神仙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啊?”
杨元基心中虽然有些想法,但想到对方是陆地神仙,就有些迟疑了。
“殿下,一个陆地神仙而已,佛主得上界传承,不久之后就能证佛陀之位,一个陆地神仙不过一巴掌而已。殿下,武道注定是要没落的。”王禅冷笑道:“而且,殿下,赵穆此人狂傲,哪怕殿下登基,他也不会将殿下放在眼中的。”
杨元基握紧玉佩,感受到一股热流涌入四肢百骸。好!有冠军侯相助,本王如虎添翼!传令下去,明日拔营,直取河内!"
河内城外,战云密布。
这座南疆大城是进入南疆腹地必经之路,城墙上虽然有些斑驳,但仍然是那样的高大而宏伟。然而今日,城门却缓缓打开,一队白旗从城门洞中缓缓而出。
杨元基骑在战马上,眉头微皱。冠军侯,你怎么看?"
王禅轻笑道:“殿下率领雄兵来此,刘雄远在三山关,他不战而降也很正常。”
当李成栋跪在杨元基马前时,这位郡守涕泪横流道:"下官被叛军胁迫,不得已而为之。今见王师天威,愿献城以降,只求殿下饶恕河内百姓!"
杨元基审视着这个年近五旬的文官,见他身形瘦削,面容憔悴,身上有浩然之气流转,倒是显得不俗。
只是当他的目光移向李成栋身后的少女时,呼吸不由一滞。
那少女约莫二八年华,一袭素衣却掩不住玲珑身段。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双眼睛——如秋水般清澈,却又似深潭般不可见底。
杨元基忽然感到胸前玉佩微微发烫,一股燥热自小腹升起。起来吧。既然李郡守诚心归顺,本王自当以礼相待。今夜就在郡守府设宴,庆贺河内重归王化!"
王禅冷眼旁观,并没有说话,这种事情在大宁很正常,谁不想一步登天。作为一个叛逆,用这种手段消除自己身上的罪行更是最快捷的手段。
郡守府内张灯结彩,李青萝换了一身淡紫色纱裙,在烛光下更显得肌肤如雪。她捧着酒壶为杨元基斟酒,每一次俯身都若有若无地展露着曼妙曲线。
杨元基接过酒杯,指尖故意擦过她的柔荑。酒液入喉,他感到一阵异样的灼热,以为是美色当前所致,并未在意。
杨元基哈哈大笑,伸手就要去揽李青萝的纤腰。就在这一瞬间,异变陡生!
李青萝眼中寒光乍现,手中酒壶突然爆裂,一道寒芒直刺杨元基咽喉!同时她袖中飞出数十根细如牛毛的银针,笼罩杨元基全身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