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1章(1 / 1)

尤其是采摘季,人手稍有不逮,一年的辛苦便可能付诸东流。

“这炼钢工坊确实气魄惊人。”杜芳沉吟道,“但我费解的是,燕王府自己的棉田今年为何分毫未增?棉花从种植到加工,处处是利,那位李想怎会轻易放手?”

“家主多虑了。”杜书解释道,“燕王府并非放弃了棉业。论种植规模,如今已有十几家超过了他们,但他们将重心转移到了利润更丰厚的下游,比如棉布的染整和成衣制作。”

“这恰恰说明,那位李想极其看好朔州的长远前景,只是选择了利润最高的一环。”

杜书的这番话不无私心。

他在杜家的分量,已与朔州的棉花产业休戚相关。

棉业兴,则他地位稳固;棉业衰,则他前途黯淡。

杜芳话锋一转,问道:“那个褚遂良,你打过交道吗?”

此人是燕王府在朔州的头面人物,影响力非同小可。

各家的棉花脱籽、纺纱设备皆出自燕王府的工坊,而作为最大的棉花收购方,燕王府更是通过褚遂良之手,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着棉价。

若非李想用人得当,知晓褚遂良是个有抱负、不贪小利之人,换作旁人,恐怕早已中饱私囊。

“拜会过数次,也同席用过两次饭,但谈不上深交。”杜书怕家主责怪自己交际不力,忙补充道,“家主不必为此担忧,那褚遂良似乎有意避嫌,与各家都保持着距离,反而常往田间地头跑,与那些田奴厮混。”

杜芳的目光投向远处不断冒着黑烟的巨大烟囱,那座炼钢工坊带来的震撼让他下定了决心。

“听说朔州新来了一批战俘,你去采买一百个奴仆。再以五万贯的价格,从刺史府买下我们棉田旁的那片荒地。”

“我们须得提前准备,待到明年开春,要让杜家的棉田规模,再上一个新台阶!”

既然燕王府敢将性命攸关的钢铁产业安在这里,杜家跟进投资棉花,风险自然可控。

毕竟,一块棉田,数年之内便能收回成本并开始盈利。

……

朔州刺史府内,褚遂良正向刺史张仁敛禀报:“府君,属下已派人去草原采买牛羊,马料等军需也已在筹备。只是兵器铸造一事,还需府君定夺。”

“褚主簿,”张仁敛面带忧色,“辽东传来的风声,可是真的?高句丽好歹也是一方大国,高氏王权竟会如此不堪一击?”

数日前,正是褚遂良找到他,带来商队密报:高句丽国王高建武被其权臣渊盖苏文弑杀,国内局势大变。

褚遂良更由此断言,大唐必将兴兵征讨。

此事非同小可,由不得张仁敛不慎重。

一旦对高句丽用兵,大军极有可能取道朔州,经幽州入辽东。

参照前隋旧事,征辽之役规模必然浩大,而沿途州府的粮草补给将是沉重无比的负担。

褚遂良分析道:“府君,渊氏乃是高句丽开国五部之一,根基深厚。渊盖苏文更是手握兵权,高建武父子的政令,出了平壤城便效力有限。”

“弑君之事的前因后果,属下尚不清楚,但这则传闻的可信度极高。至于高氏是否就此覆灭,我看短期内倒不至于。”

“渊盖苏文为堵天下悠悠之口,彰显自己并无篡逆之心,多半会从高氏子弟中另寻一个傀儡扶上王位。”

“你的意思是,渊盖苏文将挟天子以令诸侯,高氏君王从此名存实亡?”张仁敛立刻领会了其中的关键。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是花瓶,但在恐综当团宠万人迷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 东北惊奇手札 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 帝王强制爱,暗卫无法逃 和偏心爷奶分家,我科举位极人臣 放牛捡个孙悟空,漫天神佛颤抖中 先炸侯府,再去逃荒 穿成女屠夫后,全村去逃荒 别君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