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炸了?”
他猛地坐起身,揉揉眼睛,怀疑自己没睡醒。
旁边的张月也被惊醒,凑过来看屏幕:
“什么山?哪个富士山?又炸了?????”
????????
不是说不让炸了吗???
又是哪位卧龙凤雏干的???
“还能有哪个!”
又是熟悉的配方。
全都捧着设备刷着最新消息。
各种角度的视频和照片在网络上疯传——那座标志性的锥形山体顶部笼罩在巨大的火山灰云中,
景象宛如末日。
舆论风向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转变。
还没等华国官方做出任何反应,一些境外媒体和网络账号已经开始带节奏,
语焉不详地暗示这场灾难“并非自然发生”
并阴阳怪气地提及这是在华国接管之后发生的事,
暗示是华国做的。
阿美莉卡的官方发言人就在一场临时召开的记者会上,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指责某些国家“为追求地缘政治利益而不顾人道主义灾难”
并毫不客气地扣上了“极端霸权主义”的帽子。
虽然没有点名,但矛头指向谁,全世界都心知肚明。
国内网友的反应,却与国外的义愤填膺截然不同。
“啥?咱们成霸权了?”
这是大多数网民的第一反应。
“‘一觉醒来成列强了?这泼天的富贵!
“坏了,我成野蛮人了?
只是重申了华国一贯遵循和平发展的道路,
若是我们想这样做,岛国早在几十年前就不复存在了。
但民间,尤其是各大军事、国际关系类的博主,可就没那么好的脾气了。
分析国际局势,地缘格局犀利毒辣,此刻更是火力全开。
「某些国家真是又当又立的典范!自己家里火山憋不住了炸了厕所,屎盆子扣别人头上?阿美莉卡,你那德特里克堡什么时候开放调查?岛国,你那些核污水喝完了吗就开始吠?说我们搞霸权?
这条博文下面瞬间涌入十几万条评论。
“大佬骂得好!”
“哈哈哈哈通便秘可太秀了!”
“他们急了他们急了!”
“说得对!有证据摆证据,没证据别bb!”
「我们华国人民勤勤恳恳种地、兢兢业业搞建设、认认真真消灭变异生物保护地球,结果一不小心就‘被霸权’了?合着咱们干啥都是错的呗?发展科技是威胁,不发展是落后活该;帮助邻国是渗透,不帮忙是冷血;现在连他家火山放屁都是我们吹的了?这逻辑,佩服佩服!建议阿美莉卡和岛国联合申遗——申报‘甩锅主义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辛辣讽刺、骂人不带脏字却又无比解气的评论,被疯狂转发点赞,迅速占领热搜。
当然,网络上也不是没有“理中客”和“大殖子”。
他们跳出来,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
说什么“要反思为什么别人总针对我们”、“一个巴掌拍不响”、“华国肯定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才引人怀疑”。
普通网友就直接把这些言论冲得七零八落。
“反思怪又来了?滚回你的精神祖国去反思!”
“一个巴掌拍不响?来,脸伸过来,我让你听听响不响!”
“哟,殖人大人今天领了多少狗粮?够买骨灰盒吗?”
评论区彻底沦陷,最终只能灰溜溜地删评、锁账号,
或者破防地留下一句“不可理喻的粉蛆!”然后消失。
一家人一边干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围观这场网络大战。
“骂得真解气啊!”
许振振看得津津有味。
张月道:“话粗理不粗,没毛病。”
“对付流氓就别讲什么绅士风度。他们污蔑人的时候可没留口德。”
“这回肯定是又和它们那个野爹暗中苟且了,可惜没成功。”
“眼看精心策划的甩锅剧本无人认领,对方似乎有点破防了。”
张月道:“咱们就静观其变吧,看看它们还能弄出什么花样来。”
“赶紧干活吧,把这点萝卜烘干了咱们就吃饭。”
酸辣土豆丝切得极细,红辣椒和陈醋的香味扑鼻;
还有一盆素烩汤,里面是些豆皮儿,胡萝卜丝,鹅蛋和香菜碎。
今天我看监控,洞外面又掉了不少枯树枝。
前两天风大,吹下来不少。
那一会儿去捡点回来?
“过两天火山灰飘过来就不好出去了,正好趁着这两天出去捡点儿。”
虽说柴火够烧的,但谁会嫌柴多呢?
“我也要去!”
许振振立马道:“我能帮忙抱树枝!”
“你去可以,但要听话。”
“一切行动听指挥,知道吗?”
“一会傍晚的时候咱们就集体出发,让索菲亚一家三口带着振振,咱们一次多拉点回来。”
“咱们也不远走,就在山洞石门附近一左一右,里外不超过二十米,快去快回,十五分钟内不管捡了多少都赶紧回来。”
几人穿着之前囤的干活用的“劳保服”
她当时就想着万一出门还是要有些隐蔽性才好,
于是特意买了深绿,黄绿,棕绿等几种颜色的作训服,
这些都是部队淘汰下来的制式,可以民用的,
荒草色的颜色图案正好可以和外面的草地融合在一起,达到隐蔽效果。
几人一人拎着一个袋子,一边捡柴一边往袋子里面装,
不过十几分钟就将各自的袋子装了个七八分满,
来来反反几次,就弄了十几袋子的枯树枝。
将沾着草屑的劳保服挂在石门旁边的挂钩上,便开始着手整理这次的收获。
许阳和许父负责将袋子里的枯树枝全部倒出来,堆在洞内专门用来存放柴火的角落空地上。
张月和张母则蹲下身,开始分拣。
她们手法利落,将粗壮耐烧的枝干与细脆易燃的小树枝分开。
许振振也没闲着,跟着大人一起,把分好的树枝递过去。
许父接过粗树枝,将它们首尾交错,一层层、一捆捆地码放起来,垒得既整齐又稳固,
这样既能节省空间,也方便日后取用。
细小的枝杈则被归拢到一旁,用一个大筐装好,这些是生火时最好的引柴。
不过一刻钟的功夫,原本散落一地的枯树枝就变成了一座整齐的“柴火垛”和一大筐引火物。
接下来的两天大家又用同样的方式弄了不少柴火用来烧火。
“明天再看看水还剩多少,来得及的话晚上在多抽点水,留着洗洗衣服洗洗澡什么的。”